一九九二年底,烟厂拨出四百多万注册资金,正式成立了太平市卷烟包装材料厂。
原来的烟厂厂长助理、技术改造办主任陈志伟,凭着丰富的经验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当上了卷烟包装材料厂的厂长。他快五十岁了,高大挺拔的身姿,聪明睿智的头脑,坚毅果敢的魄力,是厂长人选的不二选择。八十年代那会儿,他带着技改办团队,完成了烟厂制丝线设备更新和卷接包生产线自动化改造,烟厂职工都夸他是技改先锋。现在他又接过了这个重担,在万众瞩目中,再次登上了开拓创新的舞台。
秦安被任命为厂办公室主任,这个人眼皮活泛,八面玲珑,特别会来事儿,在什么场合都能应对自如。他体态丰腴,面色红润,待人接物总是笑脸相迎,说话办事圆滑周到,总能敏锐察觉到领导需要什么,及时伸出援手帮助,所以领导们都特别喜欢他,在厂里人缘也好,左右逢源。
潘万峰当了生产办主任,负责管理生产这摊事。他是技术出身,平时话语不多,做事一板一眼,车间里每道工序、每台设备,他都门儿清。他的身影总是出现在车间,很少能在办公室找到他。
林秋水被委以重任,当上了计划财务办主任。那时候他才二十六岁,正是精力旺盛、风华正茂的时候,又认真又专业,敢负责善分析,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
袁树林当了技术办主任,负责技术革新和设备管理。
材料厂下设四个车间,分别是铝箔车间、滤嘴棒车间、水松纸车间和塑料加工车间。因为铝箔纸、滤嘴棒和水松纸都是烟草专用制品,销售渠道比较特殊,只能供应给烟厂,所以销售不成问题,质量才是关键,每个车间都专设了分管质量的副主任。塑料加工车间则专门增设了一个主管销售的副主任,负责开拓市场。
这时的林秋水,满腔热血,工作热情高得不得了,好像什么困难都不在话下。他业务能力突出,又勤奋好学,虽然孩子才一岁多,家里事情不少,但他还是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工作上。任职不多久,他就把材料厂的各项业务流程摸得门儿清,对材料价格、成本消耗和管理费用这些关键信息,都了解得特别透彻,制定了计划财务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了二级核算体制,通过考试选拔了车间核算员、仓库统计员,对财务岗位进行业务培训,重新定岗。计划财务工作严谨有序,管理井然。
在计划财务工作这块,林秋水总能发挥自己的创意,想出新点子,做出让人耳目一新的事儿。特别是他每月召开的财务分析会,更是别具一格,让人思维洞开。他巧妙地把财务工作和生产实际结合起来,让数据和产品对上号,用大白话,结合日常实际工作,让枯燥的数据开口说话,通过精准到位的财务分析,找出企业运营中的问题。
他分析讲解时,喜欢用通俗的话语,讲出专业的道理,比喻特别生动,把难懂的数字,像说评书似的,讲得明白,说得透彻。让那些对财务知识一窍不通的人,一听就明白,而且听得津津有味,沉浸其中。
林秋水站在会议室的黑板前,手里拿着粉笔,耐心地讲解着:”咱们的滤嘴棒生产成本,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了一个百分点,问题出在哪?不是材料涨价,也不是设备出问题,问题就在材料损耗率。每生产一万支滤嘴棒,多浪费了一百支。这一百支,就是咱们的身体在失血,利润在流失。”
他转身在黑板上画了条曲线:”看,这是损耗率与行业平均值的对比。经过我的调查询问,问题就出在白班、中班与夜班操作的交接程序上。上一班的工人下班时停掉了机器,下一班接班时再重新开机,这就造成了材料损耗的增加。”
科室和车间主任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人低头记笔记,有人低声讨论。他们从来没想过,财务数据能这么准地指出生产的问题。
林秋水娓娓道来:”这不光是财务指标的事,而是全厂的事儿。每一支滤嘴棒,都是钱。咱们不能让它白白流走。我建议,三班交接时不停机,接班的班组早来五分钟,这个问题就解决了,这样就能有效减少不必要的材料损耗。”
听到林秋水的分析和建议,大家不由得鼓掌叫好,人家确实说到点子上了。
几次下来,厂里的人们都很佩服林秋水,说他是生产运行、成本消耗的诊断师。
秦主任这人处事活络,待人热情洋溢,见谁都能聊上几句。可是在办公室报销费用这事儿上,秦安和林秋水之间却产生了矛盾。
办公室日常事务多,报销费用的次数多,票据也多,里头不少票据有不规范的地方,比如费用不合理、票据没复写、票据不合规、不合理连号等等。林秋水工作认真,签字审核时严格把关,铁面无私,自然退回去不少有问题的票据。秦安好几次找林秋水,想跟他商量,希望他审核时别太严格,可林秋水始终坚持原则,以违反财务制度、要预防烟草行业和外面检查出问题为由,坚决拒绝了秦安的请求。
有一回,秦安拿着一张招待费发票来找林秋水签字,奇怪的是,发票上写的是采购办公用品。林秋水审核时发现了这个问题,不由得皱起眉头,脸色严肃地说:”秦主任,这发票内容明显乱写啊,饭店怎么会卖办公用品呢?”
秦安满脸堆笑,想说服林秋水:”只要票据合法就行,内容不重要,你就签了吧。”
”这可没法签,不管是行业检查,还是税务局检查,这样的发票根本过不去。”林秋水态度坚决,一点不动摇。
”检查主要针对烟厂,咱们属于三产企业,一般没人来查。”秦安还存着侥幸心理,不死心地说。
”怎么会没人查?前两个月税务局不是刚派人来查了三天吗?”林秋水立刻反驳。
”税务局来查,咱们好酒好烟好饭招待着,最后不也没出什么大问题吗?”秦安微笑着说。
”问题还少吗?他们提了好几处整改意见呢。如果不是我们严格把关,不知道该出多少问题呢!”林秋水毫不退让,坚持自己的立场。
”你就签了吧,陈厂长都签字了,你就通融通融。”秦安说。
”不能签,这种责任我可担不起。”林秋水斩钉截铁地回答,没给秦安一点机会。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声音越来越高,情绪也越来越激动,最后都急眼了。秦安见实在说不动林秋水,满脸不高兴地拿起发票,气呼呼地走了,心里对林秋水充满了不满和怨恨,暗暗记下了这笔账。
这类因报销问题产生的矛盾场面,单位里不少人都见过听过,不知是谁私下里给秦安和林秋水分别起了个外号,把秦安比作”和珅”,把林秋水叫作”刘罗锅”。那时候,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正在热播,里头刘罗锅刚正不阿、和珅圆滑世故的形象深入人心,大家茶余饭后总爱聊聊电视剧里的故事,觉得秦安和林秋水在为人处世、性格特点上,跟剧中两人挺像的,就有了这样有趣的称呼。
有一天,滤嘴车间的核算员李红来财务办公室找林秋水,办理完车间的事儿后,临走时,李红突然笑着对林秋水说:”林主任,和珅最近被你顶得够呛,在车间老抱怨你太死板,办事不灵活。不过工人们可都夸你这个刘罗锅坚持原则呢。”
林秋水听了,一脸茫然,有点发懵地问:”什么和珅、刘罗锅?我怎么听不懂你在说什么。”
”你自己还不知道啊?”李红反问道。
”知道什么呀?我真不明白。”林秋水满脸疑惑,一头雾水。
”下边的人都在说,秦主任就像和珅,你就是刘罗锅。”李红笑着解释。
”我怎么就成刘罗锅了?我还真没听说过这个说法。”林秋水听了,也不禁笑起来。
”你看你和刘罗锅,不仅性格脾气、做人做事的风格像,就连走路姿态也有几分相似呢。”李红说着,又坐回椅子上,兴致勃勃地聊起来。
”哈哈,这么一说,还真有点像。”林秋水心里暗自得意,倒觉得这个比喻挺有意思。
”是啊!秦主任又白又胖,逢人便带三分笑,处事圆通,从不得罪人,说话讨人喜欢,特别善于察言观色,所以领导们都器重他。”说到这里,李红停了一下,接着说:”再看你林主任,高高瘦瘦的,走路还有点驼背,做事认真负责,坚持原则,就算面对陈厂长你也敢据理力争,而且你总是为厂里的普通职工说话,大家都特别拥护你。”
从那以后,林秋水不仅没有刻意去缓和与秦安的关系,改变自己的做事风格,反而更坚定地维护自己”刘罗锅”的形象。他心里清楚,坚持原则是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线,只有守住这条底线,才能真正对企业和广大职工负责,为企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幸好,陈厂长是个为人正派、一心干事的好领导。他有眼光,是林秋水工作上的伯乐,发现并重用了林秋水;在生活中,他又像个和蔼可亲的老师,给林秋水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指导。陈厂长一直很信任林秋水,工作上大力支持他,遇到困难时也总是伸手帮助。有了陈厂长的支持,林秋水在坚持原则的路上走得更坚定,能够没有后顾之忧地施展自己的才华,为企业的财务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就在林秋水沾沾自喜于刘罗锅形象的时候,没想到卷烟包装材料厂风云突变,他坚持原则的后台,即将离去,他的工作烦恼,马上就要开始了。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