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第十一章 迎来送往

烟火岁月 最新章节 第十一章 迎来送往 http://www.ifzzw.com/380/380852/
  
  
    早晨,当林秋水随着上班人流,踏入烟厂大门的时候,那股浓烈而独特的烟草气息,就像欢迎老友一样,热情地扑面而来。

    厂区东南角,那根高耸的烟囱,夜以继日地向天空吐出灰白色的烟雾。每当看到那高耸的烟囱,不知怎么的,林秋水就会想起老家房背后、耐火砖厂的大烟筒,不管离家多远,只要看到它,就等于看到了自己家,看到了希望。

    有一次,林秋水陪着税务局专管员,去车间参观。

    还没有进入制丝车间的大门,那机器的轰鸣声就如海浪般涌来。巨大的制丝设备整齐排列,像一群永不疲倦的钢铁战士,奋力奏响出卷烟工业时代的奋进之歌。车间工人们身穿灰色的工装,女职工头戴工作帽,把长发安全盘在里边,既安全,也卫生。工人们在流水线旁站立操作,动作娴熟,眼神专注,心无旁骛。每一道工序,都衔接得严丝合缝;每一个环节,都传递得流利顺畅。

    烟叶进入制丝回潮工序。巨大的回潮设备,就像一个温暖的婴儿睡袋,将干燥的烟叶轻轻包裹起来。湿气如细雾般拂面而来,烟叶在恒定的温湿度中神奇变化,那形状,从枯黄变成油亮,从卷曲变到舒展,仿佛从泥土中苏醒的植物,破土而出,扩枝展叶。

    通过传输带,烟叶进入切丝机。锋利的刀片高速旋转,将烟叶精准地切成宽窄一致的烟丝。切好的烟丝色泽金黄,如黄金般光鲜,大小均衡,宽窄匀称,散发着令人熟悉的香气。

    烟丝通过振槽,进入烘丝设备。长长的烘丝管道内,温度与流速,都被精确设定把控。烟丝在温暖的气流中匀速前行,水分被均匀蒸发,色调被进一步凝练。那浓郁的气息,愈发浓烈,愈发缠绵,弥漫在整个车间上空,让人惊叹不已。

    来到卷包车间,进入卷接包工序。一排排卷接机高速运转,通过机器的运转,像变戏法似的,迅速卷成松紧适度的烟支。然后烟支与铝箔结为一体,标签与烟盒粘合一起,烟盒又进入条盒的怀抱,形成条烟。刚才还是你是你,我是我,这时候,迅速变成一个整体。就像夫妻一样,本来不同的生活轨迹,不同的独立个体,一旦结婚,就变成了亲密无间的家庭,从个体变成了共同体。所以,人们也常戏言,烟丝与烟盒结婚了,就生下了无数个孩子,那就是盒装卷烟。只不过,人类的子女面貌区别很大,烟丝与烟盒的孩子,繁衍数量无限,看上去却一模一样。

    成品烟支经过检测,进入下一环节。当时,卷包生产线,还做不到自动装箱。这就需要临时工们,把条烟人工装入烟箱,通过叉车,进入成品库。这些卷烟,再通过烟草公司的网点,带着烟厂的温度和汗水,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原来烟是这样造出来的!”税务局专管员赞叹道。

    林秋水也是第一次完整观看卷烟生产工艺流程,内心也很惊奇,不过,虽然没有吃过猪肉,但也见过猪跑。常听车间的人们说起卷烟过程,林秋水大概也知道一些皮毛。因此,在税务专管员面前,他还充起了内行,煞有介事地当起了卷烟生产讲解员。

    在林秋水看来,自己到烟厂工作,不过就是找到了一个谋生的地方,身心安放的地方,可对村里的亲戚和老乡而言,这却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那时候,村里能在省会太平市工作的人,本来就廖若星辰,稀罕少见,而林秋水不仅在市里上班,还恰好在烟厂紧挨着发往月光县的长途汽车站,离市中心人民商场也只有两站地。这位置,简直就是家乡人理想的落脚点,满意的栖息地。说他是村里人的黄金客栈,一点也不为过。

    “林书记家的老三,在省城烟厂上班啦!”消息像长了翅膀,迅速在村里、乡里、县里传开了。

    从此,林秋水的宿舍和办公室,就成了家乡亲友的义务接待站、中转加油站、免费吃住店。每天中午前,操着家乡口音的人们就会陆陆续续找上门来。他们眼神热切,满怀期待,仿佛林秋水是他们在市里的又一个居住处,找他去,就像进自己儿女的家,简直就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

    来的人五花八门,有来买嫁妆的,有出差路过的,有从外地倒车特意来看他的。他们嘴上说着顺道看看你,可心里都打着同样的算盘:蹭顿饭,买几条便宜烟,最好还能白拿几盒。

    “秋水啊,你最近身体可好?”来人先是寒暄。

    “挺好的。”林秋水礼貌回应。

    “我这次来,是给俺舅舅家的闺女买嫁妆的,你得帮我买几条灵参烟,结婚等着用。”来人一点也不客气,单刀直入。

    林秋水始终记得父亲的叮嘱:“千万不能得罪村里的人。有些人觉得你对他好是理所当然;可你要是得罪了他,他能满村子说你坏话,连累家里人的口碑声誉。”

    所以,他总是使出浑身解数,热情招待每一位来访者。笑容真诚,话语亲切,生怕有一丝怠慢。

    他爽快答应:“好的,我这就去办。”

    可是时间一长,这些亲友,却让他陷入了无尽的窘境。

    到烟厂工作以来,他就过起了负资产生活。工资月初发,到二十号左右,就已经花得一干二净,连饭票都买不起。无奈之下,他只能在现金出纳那儿打欠条,下个月发工资再还。如此循环往复,整整一年半,他都在借钱度日。

    刚来那会儿,亲戚同学还不多,一星期来一两拨。来了,他就领到马路北边的银河饭馆吃饭。他不吃肉,点菜时,总点西红柿炒鸡蛋、大葱烧豆腐,再加京酱肉丝和宫保肉丁,这两道荤菜是特意点给客人的,怕人说他小气。

    喝酒也讲究,对长辈,买瓶白酒;对同龄人,问他们想喝白酒还是啤酒。他总是细心周到,尽力照顾每个人的感受。

    他热情招呼:“来,快请坐。咱么点菜上酒。”

    “秋水啊,让你破费了。”客人假意推辞。

    “说哪的话,您大老远来看我,我高兴还来不及呢!”他真诚回应。

    林秋水从小在村里长大,对钱没概念,也不懂节制。请了几回客,工资便难以为继,只能靠借钱过日子。他还曾得意地跟同事吹嘘:“人家是觉得我人品好,才来找我的。”

    这话的确不假。酒桌上,亲友们总是对他赞不绝口:“你小时候,我就觉得你有出息,你看,我的眼光不错吧!”

    他爱听这些恭维话,几句夸赞,就让他飘飘然找不见北,仿佛自己真是众人眼中的英雄。

    可日子久了,口口相传,来找他的人越来越多。同学介绍同学,亲戚推荐亲戚,甚至八竿子打不着的远亲,也找上门来。

    “秋水啊,我是你表舅家二闺女的邻居,家里孩子结婚要用烟,你给弄几条华光烟吧?”

    每天好几拨人,他实在应付不过来。对他来说,接待一个人,只是忙碌工作生活中的一件个花絮;可对来人而言,这是他们大老远跑来的正事,是天大的事,丝毫怠慢不得。

    有一次,他中午要陪税务局的人吃饭,实在抽不开身,没请同学林建芳。林建芳顿时火冒三丈:“你能对别人好,就得对我好,不然就是看不起我!”

    林秋水解释:“建芳,不好意思,今天陪不了你了,我得陪税务局的人吃饭。”

    林建芳不依不饶:“少来这套!我大老远来的,你却推三阻四,是不是觉得我没有用?我为什么就不能和你一起去陪税务局的人吃饭?你不会给他们介绍一下我是你的同学吗?”

    林秋水愣住了。他觉得自己已经尽力,却还是没法让所有人满意。那种被误解的委屈,像一根刺,扎在心里,生疼生疼的。

    结果,工资更不够花了。他不敢跟父母说,该孝敬的不能少,该招待的不能怠慢。钱不够,只能一次次借钱。时间久了,同事们都摸清他的规律:发工资后半个月,他就没钱了。

    现金出纳张涛笑呵呵地问:“怎么,又要借钱啦?这月第几回了?”

    “小张,我确实没钱了,下月早点还。”他笑笑。

    实在没钱时,他只能带人去食堂吃饭。这与来人的期待该相差甚远啊!他们以为会下馆子、吃肉喝酒,没想到却是食堂的喧闹与简单。回去后,就有人议论了:“秋水现在可小气了,请客就带人去吃食堂,连个肉菜都舍不得点。他爹去了,他也这样吗?简直就是看人下菜碟。”

    食堂卖饭票的李师傅,白白胖胖,四十多岁,早已看透他的窘境。每月月初,林秋水总是一次性买足饭票,可请客后就不够了。再买,就得单独找她。

    “先给你饭票,下月再还也行,”她笑着说,“可别耽误了你招待老乡和亲戚。”

    语气调侃,却藏着善意。林秋水明白,这是提醒: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小林啊,你这样下去可不行,”李师傅私下说,“一个月工资就那么多,老这么借,哪年哪月是个头啊!”

    他尴尬地笑笑:“我也知道,可我得罪不起家乡的人。”

    偶尔,某个月到了中旬,他没借钱,同事便好奇地问:“你怎么还不借钱?是发大财了,还是他们良心发现了?”

    他只能苦笑。可是,他能说什么呢?

    马上,一个天大的窟窿,就要砸在林秋水的头上,此刻,他还蒙在鼓里,一无所知呢!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三眼观天下的小说烟火岁月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www.ifuzu.com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烟火岁月最新章节烟火岁月全文阅读烟火岁月5200烟火岁月无弹窗烟火岁月吧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三眼观天下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爱腐竹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