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密bra的系列广告还在继续更新。
继“我梦见自己穿着维密bra荡秋千”之后,又刊登了“我梦见自己穿着维密bra在做饭”、“我梦见自己穿着维密bra在上班”,同样是女郎只穿内衣的风格。
而别看刊登了广告的报纸被骂得狗血淋头,甚至还有一家报社都给人烧了,但是愿意给罗根刊登广告的报纸有增无减。
现在打广告都不需要罗根加价了,相反,主动给出优惠价格想要吸引罗根打广告的报社比比皆是。
无他,1921年的美国报业,正迎来了一个黄金时代——因为一场由小小内衣引爆的、席卷全国的唾沫横飞之战。
被罗根用各种笔名撰文“启蒙”后,正反双方好像都在一夜间开了窍,论战迅速滑向人身攻讦与阴谋论的泥潭。
一位笔名“自由女神火炬”的女专栏作家,辛辣地嘲讽保守派:“那些道貌岸然的先生夫人们,你们恐惧的究竟是文胸本身,还是恐惧女性终于拥有了定义自身身体舒适与展示的权利?”
而后全是各种冷嘲热讽,将跳脚的保守派讥讽为“殖民时代活化石”、“心理变态爱好者”……
而保守派更加开窍。
他们牢牢握住宗教与传统的终极杀器:“《圣经》明训,端庄是女性的美德。所谓‘自由展示’,不过是放纵与堕落的遮羞布!是引诱男人犯罪的毒蛇!”
而后是更加直接的人身攻击:
组织游行的萨拉女士被斥为“一定是嫁不出去的老处女,嫉妒之火灼烧了她的理智,才要把所有年轻姑娘都拖下水,变成供人随意观赏的玩物!可耻至极!”
那些游行女性和广告女主安妮更是被扣上“资本的娼妓”这顶恶毒帽子——他们坚信所谓“健康福音”,其实是资本与堕落沆瀣一气炮制的弥天大谎!
还别说,好像越是荒诞奇葩的攻击,就越能引起支持者的强烈共鸣。
始作俑者罗根没有专门研究过这种现象,只能猜大概是跟受众的认知匹配有关。
好比他跟一个宗教保守红脖子说什么“内衣游行道德败坏”,红脖子会点头附和说“对对对”,却不会亲自做什么。
但如果他跟红脖子说“那内衣拱起的形态,正是魔鬼那对邪恶的山羊角!穿戴者已在无形中与地狱魔鬼签订了契约”,红脖子可能就情绪爆炸,提枪上街“天诛魔鬼”了!
总之,每一份报纸都成了硝烟弥漫的战场,正反双方以墨为弹,以笔为矛,攻讦角度之刁钻、措辞之毒辣,堪称世纪奇观。
编辑们眉开眼笑地看着发行量节节攀升。
而街头巷尾,咖啡馆沙龙,甚至家庭餐桌,无不回荡着对“文胸之战”的激辩。
人们挥舞着油墨未干的报纸,面红耳赤地引用着其中或“科学”或“荒诞”的段落,试图压倒对方。
战场迅速蔓延至读者来信栏。
一位署名“忧心忡忡的老父亲”来信,字字泣血:“我十五岁的女儿,受那魔鬼广告蛊惑,竟只肯穿那魔鬼的内衣!这难道不是引她走上娼妓之路的第一步?!”
“我要将她锁在家里,决不能让她出家门半步!”
次日,便有数十封署名“愤怒的女儿们”的联署信回击:“老父亲,排一排你满脑的粪坑!我们的身体与选择,轮不到你用恶毒的‘娼妓’标签来定义!你害怕的,不过是失去对女儿人生的控制权!”
“我们一定会找到你的家,将你可怜的女儿从禁锢中解救出来!”
对撞之激烈,令编辑都咋舌。
整个国家仿佛陷入了一场巨大的、由文字与愤怒驱动的全民互喷。
其中明显可以看到支持者与反对者的年龄分层,越是年轻的人,就越支持新式文胸;越是上年纪的人,就越是视若魔鬼。
在大论战中,知识界当然也不会缺位。
而相比于戾气冲天的民间互喷,罗根从中看到了不少有意思的分析。
譬如一位教授,从图书馆搜集到过去几年的时尚杂志,将杂志中穿裙子的女性图片裁剪下来,作为研究素材。
他撰文说道,“虽然主流舆论坚守长裙才是女性标准衣物,但从过去几年的趋势看,女性们一直在寻找更短的裙子,而业界也在悄悄地顺应顾客的意志,设计出越来越短的裙子。”
“短裙的流行,不仅勾勒出女性优美的身材曲线,也引发了女性对于老式胸衣的不满,据统计,在过去短短3年间,在纽约百货商店里,老式胸衣的总销售量下降了11%……”
最后他总结道,“事实证明,维密文胸是顺应了女性集体意识的产物!”
这不是一家之言,《大西洋月刊》撰文指出,眼下这场全民论战,是由战后的社会现状决定的,是迟早会发生的。
上面说,由于世界大战(一战)的残酷性,参战的士兵们今天还好端端的,也许明天就血染沙场,所以上前线的士兵都抱着一种“及时行乐”的心态。
当战争结束后,这些年轻人回到国内。社会秩序要求他们重新回归到战前单调、循规蹈矩的生活,还希望他们重新遵守父辈祖辈们的道德信条,这都让年轻一代的叛逆之心愈发跳跃。
“所以,表面上,现在的全民论战是因为一件内衣;实质上,是年轻一代对传统习惯和社会道德的一次革命。”
类似的分析有不少,用一句话来说就是——现在论战闹得这么大,其实是跟战后幻想破灭、女性地位提升、禁酒法令的出台等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而不真是为了一件内衣。
看完这些分析后,罗根惊愕地发现,他原本只想看看乐子整整活,现在居然被视为推动美利坚社会变革的象征之一了?
这不对啊!
我该当反贼的啊!
然而,当烟草商也学着维密,开始在报纸上投放“漂亮女孩手里拿着香烟,朝男人的方向吐出烟圈”的广告后,这种对习惯与道德的变革趋势似乎已不可阻挡。
——要知道,在这之前,烟草商对任何一个报社说,要在报纸上刊登女性抽烟的形象,报社一定会断然拒绝,因为那将给其带来致命的打击。
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吗?
总有一些意志坚定的清教徒们还在拼命地试图阻止这种变革的发生!
于是,这一天,罗根突然被警察堵住了门。
原因是——
芝加哥天主教会的爱德华牧师,将罗根和理查告上了州法院,指控销售淫~秽读物!
他同时在联邦法院发起诉讼,指控罗根在全美销售淫~秽物品!
坏了,我真成反贼了!
……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