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第一卷 潜龙在渊 第三十二章 入汜水关

三兴大汉:从汉灵帝的侄子开始 最新章节 第一卷 潜龙在渊 第三十二章 入汜水关 http://www.ifzzw.com/379/379710/
  
  
    “什么?”

    中军大帐内,袁绍豁然站起,撞翻了身前的案几,酒水洒了一身也浑然不觉。曹操手中的竹简“啪”的一声掉落在地,脸上第一次失去了惯有的从容,只剩下极度的震惊与愤怒。

    刘备双拳紧握,眼中满是悲愤。其余诸侯,或惊骇,或茫然,或捶胸顿足,帐内一片混乱。

    “董卓狗贼!竟敢焚烧帝都!屠戮生灵!此乃人神共愤!”

    袁绍须发戟张,愤怒地咆哮,声音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焚毁洛阳,这罪行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极限。

    “盟主!还等什么!”

    孙坚猛地拔刀:“董卓焚城西窜,正是追击的大好时机!某愿率本部兵马为先锋,誓杀此獠,夺回天子!”

    他性格刚烈,此刻已被怒火烧尽了理智。

    “对!追杀董卓!”

    “夺回天子!”

    帐内群情激愤,喊杀声震天。连日来围而不攻的憋闷,被这滔天罪行瞬间点燃,几乎所有的诸侯都红了眼,纷纷请战,恨不得立刻拔营起寨,追上去将董卓碎尸万段。

    曹操很快从震惊的情绪中走出,眉头紧锁,死死盯着舆图上洛阳西行的路线,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潼关的位置,眼神凝重,随后将目光投向了刘珩。

    刘珩依旧端坐,只是面色有些阴沉。他目光低垂,看着矮几上那份刚刚由秘密渠道送来的简短密报,上面只有一行小字:“刘大夫无恙。”

    还好提前送走了刘陶等人,董卓这个王八蛋,还是焚城了!

    自己应该想到的,把他逼得太急了!原本以为只要流言一起,董卓会有所忌惮,不至于再冒天下之大不韪焚城,没想到,历史还是重演了,刘珩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能改变历史进程?

    “阳武侯!”

    袁绍的目光如同鹰隼般扫过众人,最终落在刘珩身上,带着质问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董卓焚城西窜,罪不容诛!诸公皆欲追击,阳武侯为何沉默?莫非……阳武侯部下扼守潼关,另有打算?”

    他特意加重了“扼守潼关”四个字,瞬间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刘珩身上。帐内喧嚣稍歇,气氛变得微妙而紧张。是啊,董卓西逃,必经潼关!刘珩的态度,至关重要!

    刘珩缓缓抬头,迎着袁绍和众人或急切、或猜疑的目光,深呼一口气,起身道:“诸位,董卓焚城西窜,暴行令人发指,人神共愤,珩亦恨不得生啖其肉!然追击之事需谋定而后动,切忌因怒兴兵。”

    他站起身,走到舆图前,手指点在洛阳通往长安的漫长路途上:“董卓挟持天子百官,驱赶百万流民为前驱,此乃裹胁人质,以阻追兵之毒计!我军若贸然追击,首当其冲者,非是西凉铁骑,而是无数手无寸铁、被驱赶践踏的无辜百姓!届时,我军是杀敌,还是屠民?此其一。”

    他的手指移到舆图上的几个关键节点:“其二,董卓以李傕部下精锐为先锋开道,樊稠率主力护卫中军。西凉军虽新败,然其主力未损,汜水关中兵马无损,又有张济贾诩驰援,我军追击,需先拿下汜水关,而后再言追击。”

    “然,我军多为步卒,仓促追击,一旦脱离坚固营寨,于野地遭遇其精锐骑兵反扑,胜败难料!此乃以己之短,攻敌之长!”

    最后,他的指尖重重落在“潼关”二字之上:“其三,亦是关键所在!董卓西窜,其最终目标,必是潼关!欲入关中,必过此天险!如今,潼关已在我军掌握之中,深沟高垒,兵精粮足!只要潼关不破,董卓便是瓮中之鳖,插翅难逃!我军何须冒险追击,徒增伤亡?”

    “当以逸待劳,以最小的代价拿下汜水关,而后待董卓撞死在潼关铁壁之下!待其师老兵疲,进退失据之时,再挥师西进,与潼关守军前后夹击,则董卓可一鼓而擒,天子可安然奉还!”

    刘珩的话语如同冰水,浇在众人被怒火冲昏的头脑上。

    帐内再次陷入寂静,只有粗重的呼吸声。追击的狂热渐渐冷却,代之以对现实的权衡。

    曹操深吸一口气,率先打破了沉默,声音带着深深的叹服:“伯玉之言,老成谋国,洞若观火!操附议!董卓驱民为盾,我军若追,必陷两难之境。潼关天险在手,我等当加以谋划而后徐徐图之!”

    袁绍脸上的怒色稍缓,眼中精光闪烁,显然也在权衡利弊。孙坚看着舆图上潼关的位置,又看看刘珩那沉静却不容置疑的眼神,最终愤愤地哼了一声,不再言语。

    其他诸侯也大多冷静下来,意识到强追的风险和坐守潼关的稳妥。

    “阳武侯所言,确有道理。”

    袁绍缓缓开口,做出了决定:“传令!各军紧守营寨,加固防线,多派斥候,严密监视董卓西窜动向!待其兵困潼关之下,再行定夺!同时,我军当速破汜水!”

    刘珩微微颔首:“盟主英明,我军此时最重要的,便是尽快夺取汜水关,同时尽可能减少伤亡。至于潼关方面,自有珩之部署,必不负所托。”

    他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掌控力。

    曹操闻言道:“操有一言,那董贼令张济率部驰援汜水关,虽说兵马更盛,然余者皆向西而逃,唯有张济部向东拒守,他岂能心服?此为我军之利,或可不战而取汜水关,再图追击!”

    袁绍点头道:“孟德所言极妙,可使一能言善辩者为使,入关见张济!不知何人愿往?”

    袁绍此言一出,帐内再次一片寂静,众人互相看看。开什么玩笑,汜水关内有数万西凉军,万一那张济对董卓忠心耿耿,入关后还未开口便被斩了呢?

    一时间,帐内气氛有些尴尬。

    刘珩食指一下一下轻扣在腿上,斥候说过,来汜水关的有贾诩。

    张济为人如何自己不清楚,但是对贾诩和张济那个侄子张绣却是非常了解。

    贾诩是出了名的苟,向来都是韬光养晦精于自保,不然怎么能先怂恿李傕等人攻长安,又否决了李傕等人要给他封侯的提议,后来还撺掇张绣投曹操,在曹操帐下又得到重用,最后支持曹丕称帝,位列三公,配享太庙。

    可谓是三国乱世的常青树,以他对局势的把握,估计早就看出了董卓的败势,跟着张济来汜水关肯定不是死拒诸侯联军的。

    如果能收服贾诩,再加上张绣这员猛将,自己在这乱世的资本便又多了一分!

    想到张绣,刘珩下意识地看了曹操一眼,又瞥了一眼身后的典韦,如果不是曹操的“建安风骨”,典韦估计也不会死,果然寡妇再美都不能碰啊!

    但是,张济究竟是何性情还不清楚,万一不等自己说话,直接给自己剁了怎么办?那也太冤了!

    贾诩啊贾诩,你可一定要爱惜生命啊,一定要劝劝张济……

    想到这里,刘珩不再犹豫,起身道:“珩不才,愿入关面见张济!”

    面对刘珩的主动请缨,帐内众人都是一阵错愕。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位年轻的汉室宗亲身上。

    亲自入关,面见刚刚率部驰援、杀气腾腾的西凉军悍将张济?这无异于羊入虎口!

    “阳武侯大义,公路佩服!”

    众人都在惊愕时,率先回应的居然是袁术,只不过他的神色中有些幸灾乐祸。

    袁绍眼中带着难以置信的审视:“阳武侯……此言当真?那汜水关内,张济新至,兵锋正锐,更有吕布……不,吕布已调回,但西凉兵凶悍,关内足有数万之众!阳武侯千金之躯,岂可轻涉险地?”

    他虽忌惮刘珩掌控潼关的力量,但刘珩若真死在汜水关,不仅联盟士气受挫,潼关局势也将瞬间失控,绝非他愿见。

    刘备眉头紧锁,上前一步:“阳武侯不可意气用事!张济乃董卓心腹宿将,性情难测。又有贾文和随军,此人智计颇深,然其心难明,未必肯助我等!”

    曹操也劝道:“伯玉当三思!毕竟关内凶险未知,万一……”

    袁术那带着明显幸灾乐祸的“佩服”声刚落,便引来数道鄙夷的目光。

    他浑不在意,反而捻着胡须,皮笑肉不笑地补充道:“阳武侯忠勇可嘉,心系社稷,实为我辈楷模!若那张济不识抬举,翻脸无情,公路自当率兵为先锋,攻取汜水关,为阳武侯报仇!”

    刘珩神色平静,仿佛众人谈论的并非自己的生死。他抬手止住众人的劝阻,目光扫过一张张或惊疑、或担忧、或幸灾乐祸的面孔。

    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自信:“本初兄,孟德兄,玄德兄,诸位好意,珩心领之。然,正因关内凶险,兵凶战危,强攻必损失惨重,徒耗我军元气,更延误追击董贼、营救天子之机!珩身为汉室宗亲,司隶校尉,值此社稷危难、百姓倒悬之际,岂能因惜身而畏缩不前?”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如剑,直刺人心:“况,珩非匹夫之勇。张济奉董卓乱命东来,其心岂甘?其麾下将士,家眷多在关中,岂愿为董卓陪葬?至于贾文和……”

    刘珩嘴角勾起洞察一切的了然,“既然孟德兄说此人智计深远,他又岂能不为自己与张济所部寻一条生路?此乃天赐良机,与其坐视两军厮杀,血流成河,不若由珩亲往,陈说利害,或可不战而屈人之兵,兵不血刃拿下汜水关!此,方为上策!”

    “若珩殒命汜水关,还望公路将军身先士卒,为珩报仇,可莫要畏缩不前啊!”

    刘珩最后又暗戳戳嘲讽了袁术一波。

    他的话让曹操眼中异彩更盛,袁绍也陷入了沉思。若真能不费一兵一卒拿下汜水关,打通西进通道,那自然是天大的功劳,况且还能收拢关内那数万西凉军,只是……风险实在太大,没人愿意冒险。

    “侯爷!”

    一直侍立在刘珩身后的典韦再也按捺不住,一步踏出,声如洪钟:“您要去,俺典韦陪着!管他什么龙潭虎穴,俺这双大戟,定保侯爷周全!那张济若敢动侯爷一根汗毛,俺把他脑袋拧下来当夜壶!”

    刘珩看着忠心耿耿的典韦,点点头:“好!有君明勇武,纵刀山火海,又有何惧?况此行非为厮杀,乃为说降。便由君明与我轻车简从,以示诚意。”

    袁绍见刘珩心意已决,且分析确有其理,终于缓缓点头:“阳武侯忠勇无双,胆识过人,本初……佩服!既如此,便依阳武侯之计!阳武侯需何物?何时动身?”

    “事不宜迟,迟恐生变。”刘珩果断道,“只快马两匹。珩即刻动身!”

    ……

    汜水关,雄踞山隘,关门紧闭。

    关墙之上,西凉兵卒盔甲鲜明,刀枪如林,警惕地注视着关下联军营寨。气氛肃杀而压抑。关楼内,气氛同样凝重。

    主位上,张济一身戎装,面色阴沉如水。他年约四旬,身形魁梧,面庞棱角分明,下颌蓄着短须,此刻眉头紧锁,手指一下一下敲击着案几。

    他奉董卓严令,率本部兵马星夜驰援汜水关,名为拒敌,实则是被当作了弃子!董卓带着天子百官和搜刮的滔天财富西逃长安,却让他在这里顶住关东数十万联军的怒火!更可恨的是,连他原本视为依仗的吕布都被调回护卫中军了!

    “将军,”

    一个低沉平静的声音响起,说话者坐在张济下首,正是平津都尉贾诩。

    他三十余岁,面容清癯,三缕长须,眼神深邃内敛,让人看不透深浅:“联军势大,吕布新败,太师又焚了洛阳。我军困守此关,外无援兵,内恐军心浮动。长久下去,非善策。”

    张济猛地一拍案几:“文和!你以为我想守在这鬼地方吗?太师严令在此,我能如何?擅自弃关,那是死罪!回去长安?董太师能饶得了我?”

    贾诩捋了捋长须,声音依旧平稳:“将军息怒。诩非劝将军弃关,而是提醒将军,需早做打算。董太师西行,前途未卜。潼关……”

    他微微一顿,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传闻已被司隶校尉刘珩牢牢掌控。刘珩此人,非比寻常。若潼关不通,太师……恐成瓮中之鳖。”

    张济闻言,心头更是一沉。潼关!那是他们西凉军回家的路!如今却被那个莫名崛起的汉室宗亲刘珩堵住了!他烦躁地站起身,来回踱步:“那刘珩小儿!坏我西凉大事!若潼关有失,我等……我等皆成无根浮萍!”

    就在这时,一名亲兵急匆匆闯入:“报——!将军!关下来人,为首之人自称司隶校尉、阳武侯刘珩!言道要入关面见将军!”

    “什么?!”

    张济猛地停住脚步,怀疑自己听错了:“刘珩?他……他敢亲自来关下?还要入关见我?”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七八五十二的小说三兴大汉:从汉灵帝的侄子开始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www.ifuzu.com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三兴大汉:从汉灵帝的侄子开始最新章节三兴大汉:从汉灵帝的侄子开始全文阅读三兴大汉:从汉灵帝的侄子开始5200三兴大汉:从汉灵帝的侄子开始无弹窗三兴大汉:从汉灵帝的侄子开始吧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七八五十二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爱腐竹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