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1644),六月初的夜,白帝城像一头沉默的巨兽,匍匐在长江与瞿塘峡的交汇处。浓重的墨色从江面升起,漫过城垣,漫过经略府的飞檐翘角,将整座城池都浸在了化不开的幽暗里。
长江穿峡而过,水流在夔门狭窄的隘口处被束紧,奔涌的力道更显狂暴。夜风裹挟着江水特有的腥咸,混杂着初夏特有的微凉湿气,从敞开的窗棂灌入经略府顶楼。这风带着野性,将案头的烛火吹得剧烈摇曳,明明灭灭的光晕在墙上那幅巨大的川东舆图上流动,仿佛将图上的江河溪涧都唤醒了,正随着窗外的江水一同奔腾咆哮。
林宇独自伫立在窗前,身影挺拔如松。他身上那件玄色长衫,在昏暗的光线下几乎与窗外的夜色融为一体,唯有领口处绣着的暗银色云纹,偶尔会被跳跃的烛火映照出一丝微光。他手中没有握惯常的军报或文书,而是一张薄薄的帖子。
那是一张洒金宣纸帖,薄如蝉翼,却又带着一种内敛的厚重感。纸面上布满了繁复的海浪卷云暗纹,在微弱的光线下若隐若现,如同将整片南海的波涛都微缩在了这方寸之间。林宇的指尖轻轻拂过纸面,触感温润细腻,带着上等宣纸特有的绵柔,仅从这纸张的质地与做工,便足以窥见其主人的不凡实力与刻意彰显的品味 —— 能使用这般纸笔的,绝非寻常之辈。
帖上的字迹是铁画银钩的楷书,笔力遒劲,力透纸背,每一笔都像是用刀剑刻上去的,透着一股杀伐决断的气势。开篇便是一行醒目的落款:“福建等处海防游击将军、兼理粮饷、节制沿海诸寨郑芝龙拜上”。
落款之下,一方鲜红的狮钮私印钤盖其上,印泥色泽饱满,显然是用上好朱砂调制。印文是古奥的篆体,笔画狰狞,如同咆哮的猛兽,隐隐透出一股睥睨四海、纵横天下的霸道威压。仅仅是看着这方印章,仿佛就能嗅到东南沿海那咸湿海风中夹杂的硝烟与血腥气。
林宇的目光缓缓移向正文。郑芝龙的措辞极尽客气,甚至带着几分刻意为之的谦卑:“闻川东经略林公,雄才大略,开疆拓土,治政安民,功业彪炳……” 字里行间,还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试探与恭维,仿佛在小心翼翼地掂量着对方的分量。
帖子中提及闽地的物产:“珠贝、珊瑚、香料、犀象等海外奇珍,亦有上等杉木、桐油、硝石之属”,既展示了自身的富足,也暗示了合作的可能。末尾则点明来意:“今特遣心腹管事陈怀安,携闽地特产若干,不日将抵贵境,冀与川东互通有无,共襄商利,缔结海上之谊。”
“郑芝龙……” 林宇低声念出这个名字,声音不高,却在寂静的楼阁内缓缓回荡,带着一种空谷回音般的深沉。他的语气听不出喜怒,既没有收到强敌示好的欣喜,也没有被窥探虚实的愠怒,更像是一位棋手在等待许久之后,终于看到对手落下关键一子时的平静与了然。
林宇垂眸,目光落在那张薄如蝉翼的洒金宣纸上,指尖的触感温润细腻,与他掌心常年握刀握笔磨出的薄茧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纸张的质感,比他案头那些来自江南的贡纸还要考究,单是这一份 “门面功夫”,便将郑芝龙的底气与心机暴露无遗 —— 这位 “海龙王” 不仅要传递消息,更要借此展示他的财力与格局。
他的视线缓缓扫过纸面,从海浪卷云的暗纹移到那铁画银钩的字迹上。郑芝龙的名字落在纸上,带着一股扑面而来的霸悍之气,仿佛能看见那位枭雄立于夹板巨舰之首,指挥着千船万帆纵横南海的场景。林宇的眉峰几不可察地动了一下,不是因为敬畏,而是因为一种棋逢对手的凝重。
“雄才大略,开疆拓土,治政安民,功业彪炳……” 他默读着这些恭维之词,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弧度,似嘲讽,又似了然。这些话听着顺耳,实则每一个字都在掂量他的斤两。郑芝龙这只老狐狸,把场面话说得滴水不漏,却在字缝里藏满了试探 —— 川东究竟有多少实力?林宇是不是个可以合作的 “明白人”?
当看到 “珠贝、珊瑚、香料、犀象” 与 “杉木、桐油、硝石” 并列时,他的指尖在纸面上轻轻一顿。前者是炫富的点缀,后者才是要害。桐油与硝石,皆是造船、制火药的命脉,郑芝龙特意点出,既是展示他的资源,也是在暗示交易的筹码 —— 他知道川东需要什么,也在试探川东能拿出什么来交换。
目光最终停留在 “陈怀安” 三个字上,林宇的眼神深了几分。郑芝龙派此人前来,绝非偶然。他早从密报中得知此人的底细,那是个在刀光剑影里算账目、在唇枪舌剑中夺利益的狠角色。派这样的人来,与其说是谈生意,不如说是来 “验货” 的 —— 验他林宇的成色,验川东的虚实。
“呵……” 一声几不可闻的轻笑从他喉间溢出,带着几分冷峭。这封帖子,说是示好,更像是一封战书的前奏。郑芝龙在东南海疆横行惯了,怕是从未把内陆的势力放在眼里。如今肯屈尊递帖,不过是川东这两年在长江流域的动作太扎眼,让他不得不正视罢了。
他想起这两年在川东的苦心经营:整顿吏治、编练新军、开矿建厂、疏通水道…… 每一步都走得如履薄冰,却也每一步都踩在了实处。郑芝龙在海上观望,他又何尝不在暗中留意这位 “海龙王” 的动向?此人能从海盗做到 “海上天子”,手段定然非同小可,既是潜在的盟友,更是最危险的对手。
指尖无意识地划过那方狰狞的狮钮印,朱砂的鲜红在昏暗光线下透着几分嗜血的意味。林宇的眼神逐渐变得锐利,如同在黑夜中锁定猎物的鹰隼。他能想象出郑芝龙写下这封信时的神态,或许是漫不经心地坐在虎皮椅上,一边把玩着海外奇珍,一边听着手下汇报川东的消息,那语气里定带着几分掌控一切的笃定。
“想看看我是真龙还是肥鱼?” 他低声自语,声音里带着一股压抑的锋芒,“那我就让你好好看看。”
心中早已掀起惊涛骇浪,面上却依旧平静无波。他将帖子轻轻放下,动作轻缓,仿佛只是在处理一件寻常文书。但只有他自己知道,此刻脑海中已如沙盘推演般,将郑芝龙的意图、陈怀安的手段、会面的利弊都过了一遍。
这不仅仅是一次通商谈判,更是川东与海上霸权的第一次正面较量。一步棋错,满盘皆输。他必须拿出足够的底气,既要让对方看到合作的价值,更要让对方忌惮川东的锋芒。
窗外的风更紧了,烛火猛地一跳,将他的影子在墙上拉得很长。林宇的目光投向舆图上那片象征海洋的空白,眼神深邃,仿佛已看到伶仃洋上即将掀起的风浪。
郑芝龙,你终于还是来了。那就让我们好好会会。
“柳堂主。” 林宇没有回头,目光依旧落在那两份意味迥异的文书上,仿佛在透过它们,审视着两个即将碰撞的世界。
话音未落,墙角的阴影之中,一道身影如同水墨画里被骤然滴入的墨滴,迅速晕染开来,无声无息地浮现。柳如烟依旧是一身纯黑的夜行衣,料子紧致,勾勒出她纤细却矫健的身形。左臂的空袖随着穿堂风轻轻摆动,如同蝶翼轻颤,右臂自然垂落,手掌握着一柄短匕,却不见丝毫寒光外露。她整个人的气息都收敛到了极致,仿佛与周遭的黑暗融为了一体,若非那双眼睛,几乎让人无法察觉她的存在。
她的眸子在昏暗的光线下亮得惊人,如同寒潭深处的冰晶,清澈、冰冷,能映照出人心最细微的波动,任何谎言与伪装在这目光下都无所遁形。
“陈怀安,底细。” 林宇的声音依旧平静,言简意赅,没有多余的铺垫,直接切入核心。
“陈怀安,泉州府南安人,年约四十五。” 柳如烟的声音清冷平直,如同冰珠坠入玉盘,清脆、冷静,每一个字都清晰无比,不带丝毫个人情绪,“其父曾为小海商,后家道中落,负债累累。陈怀安早年混迹泉州府市井,精通算术,尤擅心算,心计深沉如渊。约二十年前投入郑芝龙麾下,初为船队账房,因手段狠辣、算无遗策且对郑芝龙忠心耿耿,逐步崭露头角,渐得重用。”
她顿了顿,补充的内容更加关键:“现为郑氏集团核心幕僚之首,执掌‘通海堂’,专司与红毛番(荷兰人)、佛郎机人(葡萄牙人)、倭商及沿海各路势力谈判,负责收取‘牌饷’(即保护费),并处理郑芝龙不便出面的各类‘私务’—— 多为暗杀、离间、刺探等事。”
“此人心思缜密如发丝,极擅察言观色,揣摩人心。谈判时惯用绵里藏针、笑里藏刀的手段,尤好以重利诱之,以威势压之,软硬兼施,鲜有失手。” 柳如烟的声音没有起伏,却精准地勾勒出一个危险人物的形象,“郑芝龙派其前来,一则显露出对此次接触的重视,二则此人眼光毒辣如鹰隼,最善评估对手的虚实深浅。其所图,绝不仅仅是寻常商货往来那般简单,必是为探查川东的真正实力而来。”
林宇微微颔首,指尖无意识地在 “郑芝龙” 那方狮钮印文上缓缓划过,仿佛在触摸那股潜藏在纸张背后的、纵横七海的霸权力量:“郑芝龙纵横七海数十年,麾下耳目遍布天下,消息灵通远超常人。咱们在月港大肆采买船料、硝石,在伶仃洋的种种动作,甚至‘翻江龙’覆灭后长江水道规矩的重立…… 这些,都瞒不过这位‘海龙王’的眼睛。”
他转过身,目光投向窗外沉沉的夜色,那夜色浓稠如墨,仿佛能吞噬一切光亮。但在林宇眼中,这夜色似乎并不存在,他的目光仿佛已穿透了千山万水,越过了层峦叠嶂的山脉,望向了那片无垠的蔚蓝海洋:“他蛰伏观望了这么久,看着川东从夔门崛起,看着我们整顿内政、拓展势力,终究还是按捺不住了。他这是想亲自来看看,这突然从夔门峡谷里冲出来的川东,究竟是一条能与他共舞于天下的真龙,还是一条误入深海、可供他随意吞食的肥鱼。”
林宇踱步到巨大的川东舆图前,手指先是重重一点,落在长江入海口那片象征着无垠海洋的空白处,那里是郑芝龙的天下,是传统舆图无法描绘的未知之地。随即,他的手指缓缓西移,越过广袤的南方大地,最终精准地落在了伶仃洋畔那个不起眼的、被他亲手用朱砂标记的 “望海角” 墨点上。
“回复郑家。” 林宇的声音陡然转沉,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如同利刃出鞘,划破了房间内的沉寂,“川东虽地处偏远,物产不算丰厚,然亦仰慕郑将军威名,愿与闽地通商互利,共谋福祉。会面地点,就定在我方伶仃洋‘望海角’码头!”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如鹰,一字一句道:“时间 —— 七月十五,月圆之夜!”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