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第266章 先军政策

我的真实模拟游戏 最新章节 第266章 先军政策 http://www.ifzzw.com/378/378918/
  
  
    建宁府府衙,此时已经被改成了临时的光复军统帅府。

    大堂内,虽陈设简朴,却洋溢着一种久违的振奋之气。

    在座的光复军核心文武官员,脸上大多带着攻克府城后的喜悦与放松。

    这是他们脱离太平天国、追随翼王石达开以来,第一次真正占领并稳固控制了一府之地的首府!

    建宁府下辖七县,再加上何名标在邵武府势如破竹连克的四县,光复军已实际掌控十一县之地,治下民众恐近百万。

    这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秦远坐于上首,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新任命的参谋部部长张遂谋身上。

    张遂谋目前还是个“光杆司令”,但负责沟通联络各军,消息最为灵通。

    “元宰,”秦远开口,声音平稳,“邵武府那边,何名标的进展如何了?”

    张遂谋立刻起身,恭敬回道:“禀统帅,最新战报,何军长所部第三军进展神速。”

    “在邵武府当地天地会义士的引导和协助下,我军已连克邵武、光泽、泰宁、建宁四县,清军抵抗微弱,可谓兵锋所指,所向披靡!”

    他顿了顿,补充道,“此外,毗邻的汀州府亦有太平军残部及天地会兄弟派人前来联络,恳请我军速速进军,共抗清妖。”

    秦远微微颔首。

    情况与他预判的差不多。

    邵武、汀州两府地处闽赣边界,清廷控制力本就相对薄弱,加之江西曾国藩的湘军压力巨大,大量太平军和会党势力在此区域活动。

    光复军此番北上,更像是接收和整合,而非硬碰硬的攻坚。

    然而,秦远的目光并未因眼前的顺利而变得热切,反而更加冷静。

    目前整个福建,最难啃的骨头,一块在建宁府这边,另一块就是省城福州了。

    如今建宁府已经啃下来了,秦远要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福州府上。

    “传令何名标,”

    秦远的声音清晰而坚定。

    “着其部巩固已占邵武四县,维持与汀州方面联络,但暂缓对汀州府的进攻。”

    但此言一出,堂内不少将领面露诧异。

    眼下形势一片大好,为何不乘胜追击,扩大地盘?

    秦远环视众人,神色凝重地解释道:“诸位兄弟,我军眼下看似地盘扩张,拥有十数县之地。但大家需清醒认识到,我等首要任务,并非盲目扩大地盘,而是谋求稳固的生存空间,打造坚实的根据地!”

    他站起身,走到悬挂的简陋地图前,手指点着建宁、邵武一带:

    “十多万大军,每天人吃马嚼,每一笔都是天文数字!”

    “以前我们流动作战,杀富户,抢钱粮,以缴获、征发为主,但这不是长久之计。”

    “要图大业,就必须要有稳固的根据地,必须建立我们自己的赋税体系!”

    “所以,当下第一要务,并非急于扩军或征战,而是安民与理财!”

    “要让我光复军治下之民,能安居乐业,能感受到与我等同行,比在清妖治下更有活路,更有盼头!”

    “如此,我军方能获得持续之兵源、粮饷,根基方能稳固。”

    秦远在会议上侃侃而谈,底下人除了少数几人之外,都听的有些云山雾绕。

    他们当太平军的时候,哪里考虑过什么赋税体系。

    那不是打到哪里,哪里就有钱粮吗?

    即便是对于贫苦老百姓秋毫无犯,但是对于那些贪官污吏,豪强满人,那是有一个杀一个。

    抢完他们,圣库中的钱粮就没空过。

    这些富户实在是太有钱了。

    不光是喜欢存储粮食,金银珠宝什么的也是一箩筐一箩筐。

    现在让他们想什么根据地政策,去建立一套赋税体系的概念,还真是有些为难他们了。

    石镇常这位后勤部部长尤其如此,他挠挠头道:“统帅,我们让地方上按时纳粮不就行了,我们后勤部的人手已经在组建了,随时可以下乡收粮。”

    秦远没有说话,张遂谋却是先摇头解释了起来:“石部长,收粮岂是这般简单?你可知各地共有多少田亩?这些田亩分属何人?是水田旱田?地主、自耕农、佃户各占几何?应缴税额又该如何核定?若无章法,与劫掠何异?”

    石镇常虽然不懂,但他会谦虚学习:“元宰,你是读书人,见识广,那以前清妖是怎么收税的?”

    张遂谋细细道来:“清廷征税,主要依赖鱼鳞图册登记田亩,征收‘地丁银’(土地税与人头税合并),另有漕粮(实物税)及种种杂捐。”

    “只是如今战乱频频,福建的图册多损毁严重,而且豪强隐匿土地,百姓流亡,加之此前杨辅清部在此征收同样混乱不堪,恐怕难以照搬旧例。”

    石镇常更困惑了:“咱们手握刀把子,让那些乡绅地主交粮,他们还敢不从?”

    张遂谋苦笑:“石部长,这正是统帅所言需建立‘赋税体系’之关键。”

    “我等不能只做一锤子买卖,将乡绅大户视为可随意宰割的肥羊。而是需要建立一套可持续、能运转的章程,这才能长久下去。”

    这时,出身贫寒、对地主豪强有着切齿之恨的将领余子安忍不住开口,“统帅,元宰,若我们什么都不做,或者只是温和地收税,那地方上的富户地主,会不会依旧欺压佃农,将税赋转嫁到他们头上?那我们光复军,与清妖何异?”

    听了这话,秦远终于有了些兴趣。

    这个余子安出身金田,苦出身,从小被地主豪强欺负。

    这是把自己代入了福建的佃农,看到了这个最根本的问题——土地问题与阶级矛盾。

    每个王朝末期,大部分的弊病,都是收不上税。

    或者说从地主有钱人身上收不到税。

    这些地主豪强,将朝廷的税赋全部摊派在佃户底层百姓身上。

    而他们自己则利用特权逃税避税,导致“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以至于越是王朝末期,百姓就越是困苦。

    到了一个极限,就是造反作乱。

    这就是历史周期律的由来。

    而每一代王朝,最开始的时候,最先做的就是均分土地。

    只不过在古代王朝,随着时间,这些土地又慢慢回到了少数人手里,周而复始。

    太平天国能兴起,其《天朝田亩制度》提出的“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口号,正是击中了这一痛点。

    作为从后世而来之人,秦远深知“土地”的重要性。

    但他更清楚清楚在立足未稳、强敌环伺的当下,激进的土地政策无异于自绝于士绅阶层,风险极大。

    他的策略是渐进式的改良。

    所以激进的土地政策不行,“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却是可以实行的。

    “子安的担忧,正是关键所在。”

    秦远肯定道:“所以,我们下乡的队伍,必须明确两条:第一,确保地主不得将税赋层层摊派给佃户,第二,必须为佃户的地租设置上限,严禁过度盘剥。”

    “在保证这两点的前提下,我们要立刻制定一个《减租减息条例》,公之于众。”

    秦远与在座众人推心置腹:“我军眼下最大依仗,是军队。”

    “所以,要给予军队各种优先。”

    “不光是在军队内待遇的优先,粮食补给的优先。”

    “对于从军的家属,也要给予优待。”

    秦远看向张遂谋:“元宰,你们参谋部,制定出一个章程出来。”

    “负责草拟一份《光复军安民告示》。内容主要包括:一、宣布废除清廷部分苛捐杂税;二、承诺减轻田赋,具体额度待核查田亩后定,但总体原则是低于清廷税额;三、鼓励商户开业,给予一定时期的税收优惠;四、整饬军纪,严禁扰民,违令者严惩不贷!”

    张遂谋写着毛笔字,快速记下。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秦远看向他顿了顿道:“我们要建立与地方的紧密联系,兵员是根本。”

    “但征兵不能滥竽充数,要优先从农村招募身家清白的良家子。”

    “给予每个村镇,一些名额。”

    “凡是通过体检考核的兵员,其家庭可以享受‘军属优待’,不光可以减免两成的税收,而且可以从光复军政府申请低息贷款,以应急灾荒,避免卖田卖儿卖女这类惨剧的发生。”

    现下阶段,光复军没有足够的钱粮发放抚恤,所以只能以减免部分税收和摊派,来作为军属优待。

    光复军,现在要实行的就是先军政策。

    一切以军队为先。

    张遂谋自然是懂得这个道理的。

    他听罢,放下笔,由衷叹道:“统帅,此策真乃仁政!必能深得民心!”

    秦远转而看向石镇常:“镇常,你们后勤部需特制‘光荣之家’木牌,发放给每一位入伍将士的家庭,以此为凭,享受优待。”

    “是。”石镇常立刻点头。

    “同时,你部立刻组织人手,彻底清查建宁府库藏,点验接收的所有官仓、府库钱粮。”

    “并派出得力干员,分赴各县,初步调查田亩、人口、商户情况

    “我要在最短时间内,对我治下资源、民情有个大致掌握。”

    “遵命!”石镇常顿时感觉到肩上责任重大。

    “陈亨荣、林彩新!”

    “末将在!”两位军长起身。

    “你二人所部,当前任务不仅是驻防,更要协助地方维持秩序,清剿小股土匪溃兵,保护今年下半年的秋收工作。同时,在驻防地,按照新定的卫生条令,整治营区及周边环境,示范于民。”

    “得令!”

    秦远很清楚,建立有效的税收体系绝非一蹴而就。

    在站稳脚跟初期,过度盘剥只会逼反百姓。

    他的策略是“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先争取民心,恢复生产,同时严厉打击投机倒把、囤积居奇的奸商,确保军需民用。

    对于工商业,则采取鼓励和保护政策,甚至可以考虑由政府出面,兴办一些急需的军工作坊、被服厂等,逐步建立自己的经济循环。

    他将建立根据地的过程,视同一场精密的系统工程。

    医疗卫生保障战斗力,军事改革提升战斗力,而稳固的财税和民生,则是维持这一切的根基。

    每一步都必须走得稳妥而坚定。

    站在统帅府的地图前,秦远的目光越过建宁府,投向了更广阔的福建乃至大海的方向。

    他知道,清廷的围剿很快就会到来,留给他梳理内政、夯实基础的时间不会太多。

    他必须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将建宁府乃至整个福建,打造成一个进可攻、退可守,能够支撑他实现更宏大战略目标的坚实堡垒。

    待众将领领命而去,大堂内稍显空旷。

    秦远转过身,目光落在一直静立在一旁,未曾多言的一位中年文士身上。

    此人面容清癯,三缕长须,虽身着半旧儒衫,却自有一股不卑不亢的气度。

    他名叫曾锦谦,是近日才来投效的一名举人。

    “曾先生,”

    秦远开口,语气平和却带着审视,“我听闻你是举人功名出身,学富五车。如今时局动荡,为何会选择投效于我石达开麾下?须知,在清廷眼中,我可是大逆不道的‘石贼’。”

    曾锦谦闻言,不卑不亢地拱手一礼,淡然一笑:“统帅明鉴。锦谦虽一介书生,亦知天下大势。”

    “清廷腐朽,民不聊生,非有大气运、大魄力者不能拯之。”

    “统帅能于天京变乱中全身而退,更于旬月之间由浙入闽,连克州府,整顿军务,安抚百姓,所行所言,皆显雄主之姿。”

    “锦谦认为,统帅乃可得天下之人。”

    “今日得闻统帅安民理财之宏论,更觉庆幸,未投错明主。”

    秦远听着这番不无恭维却又切中要害的回答,心中明了。

    乱世之中,有识之士都在寻找出路,曾国藩幕府聚集了大量人才,自己这边,张遂谋是,眼前这位曾锦谦亦然。

    只是,一个举人功名的士子主动投效“反贼”,其心性、动机,仍需观察。

    忠诚,光靠说是没用的,需要在事上磨,在实践中考验。

    他心中一动,想到了一个既能发挥其才干,又能试探其立场与能力的任务。

    “曾先生,”秦远话锋一转,问道,“你会办报纸吗?”

    “报纸?”曾锦谦微微一怔,随即反应过来,“统帅说的,可是类似《京报》之物?”

    京报也就是邸报,在唐时便已有之。

    后在明清之际,改称为京报。

    “不错,正是类似《京报》的物件。”

    秦远点点头,但眸光一转,淡淡道:“不过,我要办的报纸,与《京报》大不相同。”

    “《京报》乃朝廷官报,只在官吏士绅中流传,内容无非是宫门抄、谕旨、奏折,是给上面人看的。”

    “而我欲办之报,是要面向百姓,面向所有能识文断字之人,甚至,要通过识字之人,口口相传于万千黎庶!”

    曾锦谦心中一震,隐隐捕捉到了这“报纸”背后非同寻常的意义,他谨慎地追问:“那……这报纸之上,欲刊登何种内容?”

    秦远目光炯炯,一字一句道:“招工、招兵、招吏.”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斩刀人的小说我的真实模拟游戏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www.ifuzu.com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我的真实模拟游戏最新章节我的真实模拟游戏全文阅读我的真实模拟游戏5200我的真实模拟游戏无弹窗我的真实模拟游戏吧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斩刀人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爱腐竹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