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军队伍中。
王保保看到了出现在面前的张翠山和妹妹赵敏时,脸上登时一红,羞愤不已。
毕竟怎么说他也算是长辈,又是一城守将,结果却被张无忌这小辈直接擒回了敌营,他现在连死的心都有了。
而关于自家爹爹和张翠山的赌注,他显然已经知道。
如今落到对方手中,除非元军将来能反攻明军,不然他这辈子都别想回去了。
“爹,孩儿幸不辱命!”
张无忌将王保保交给张翠山后,一脸恭敬道。
“如今你是主帅,不必向我行礼,虽是第一次将火炮用在战场上,但也得打出我明军的气势出来,不必吝啬弹药,为父给你准备的家底厚着呢!”
张翠山拍了拍张无忌的肩膀,对自己这个儿子也是十分满意。
张无忌腼腆一笑,也唯有在自己这个崇拜的父亲面前,他才会露出这个表情,不过只是一闪而逝,他便重新来到阵前。
随着一声令下,几十门火炮响彻天地,挟着一颗颗炮弹准确无误的轰在了城墙之上。
只见那些元军顿时死伤惨重,残肢断臂飞的到处都是,伴随着城墙破碎,哀嚎遍地。
而那些火炮则像是不要钱一样的对着徐州城门便是一番狂轰滥炸。
考虑到炸膛的风险,这次足足带齐了两百门火炮,到达临界点后,便换一轮火炮继续轰炸,怎是一个豪横了得。
看着那冲天而起,神鬼退避的火炮之威,王保保的表情也逐渐变得呆滞,到最后更是麻木了。
本来他还恼恨张无忌将他从城墙上擒下,是有意羞辱于他,如今看着不远处几乎要变成一片废墟的城墙时,他又不禁庆幸起来。
赵敏此刻看着那威力惊人的火炮时,也是半天说不出话,心里为徐州城的元军默哀了一刻钟。
近千枚炮弹下去,本就不甚坚固的徐州城墙,也彻底沦为了废墟,而守城的元军也是逃的逃,死的死。
虽然不可避免的波及到了百姓,但战争本就是如此,难道还指望他们开炮前,还提前通知一声,让百姓先撤离不成?
等到明军进城时,受了重伤,还没死绝的蒙古兵,为了减少他们的痛苦,明军出手送了他们一程,而但凡还能跑的元军,则早就从另一处城门逃走了。
张无忌没有要赶尽杀绝的意思,并非他仁慈,而是人都死光了,谁来宣扬他们明军的火炮神威?
至于倒塌的城墙,张无忌也无需担心,用父亲发明的水泥便可在短时间内重塑一座城墙出来,甚至还能比原本的城墙更加坚固。
占领徐州城后,明军也不急着继续北上攻城,而是先在此处稍作休整,将漕运搭建起来,确保后勤不会出现任何问题后,才会再攻城掠地。
张翠山在徐州城待了几日后,便与赵敏望北而上,准备前往大都。
见识了明军的勇武后,赵敏对朝廷已经彻底失望,与其陪着这个腐朽的王朝一起化作尘埃,还不如带着族人回到草原,建立新的家园。
对这些汉人来说,他们终究是外来者,总归还是要回去的。
赵敏也做好了劝诫父亲的准备。
只是就在两人临近大都之时,却陡然听闻一个噩耗。
有人自太原起兵造反,元惠帝派汝阳王收拢军权,前去平叛,岂料手下副将发动兵变,与太原叛军联合,将汝阳王于营帐中射杀。
不仅如此,汝阳王还被人割下头颅,悬挂在太原城门上,以挑衅元军。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赵敏当即便昏了过去,等醒来后,整个人悲痛欲绝,誓要为自己的爹爹报仇。
张翠山没想到汝阳王还是逃不过被人刺杀身亡的命运,他知道赵敏报仇心切,但此事却需从长计议,哪怕是他,也不可能直接进入太原,将害死汝阳王的始作俑者全部灭杀。
哪怕他得知了太原义军的首领姓朱后,他也只能压下心中那滔天的杀意。
“敏敏,眼下要做的是让王爷入土为安,我们先找回他的尸首,之后我会拨一批人马给你,让你与世子亲手给王爷报仇!”
尽管心中悲恸,但张翠山的话也让赵敏燃起了复仇的火焰,她不能一直沉浸在悲痛中,她要亲手杀了朱元璋,给自己爹爹报仇。
就在二人赶往太原的途中,遇到了一个意料之外的人。
“张五侠?郡主?”
“苦头陀?不对,你怎么说话了?”
看到来人正是苦头陀,赵敏先是一愣,脸色随即大变,眼中有着凶光闪烁。
范遥迎着赵敏的目光,顿时就明白她误会了自己,赶忙指了指自己的空荡荡的左袖说道:
“郡主,我本是明教的光明右使范遥,王爷此次遇害之时,我虽在他身边,也想过将他救下,但奈何朱元璋准备的太过充分,而那些与王爷随军的将领竟全是朱元璋的人,当时整个军营都叛变了,我亦是拼死杀出,为此还被朱元璋的毒箭所伤,不得不断臂求生!”
张翠山轻轻搂着赵敏的肩膀说道:
“敏敏,范右使虽是明教卧底,但王爷与我们早有合作,他绝不会见死不救,更不会联合外敌来陷害王爷!”
赵敏听到张翠山也这么说后,才终于相信了对方,沉默的点了点头。
张翠山则问起范遥太原的情况。
“王爷的尸体被人丢在了乱葬岗,我已寻了一处无人之地将其安葬,而王爷的首级我也曾试过,但朱元璋拍了十几名高手日夜不间断的守在城门上,范某汗颜,不是那些人的对手!”
范遥言简意赅的将情况说了一遍后,也猜到了张翠山他们的来意,便把眼前的困境说了一遍。
张翠山和赵敏立时想到了什么,前者当即演示了几招,问到那些高手的招式是否如此。
范遥赶忙点了点头。
“原来《葵花宝典》竟也落到了朱元璋手中……”
张翠山的脸色顿时就沉了下来。
至于说“也”,则是他明白,现在拥有《葵花宝典》的人定不在少数,朱元璋必然只是其一而已。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