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第331章 攘外必先安内

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最新章节 第331章 攘外必先安内 http://www.ifzzw.com/378/378337/
  
  
    夷陵州府衙内,气氛无比凝重。

    遭此大灾,高迎祥仿佛失了魂一般,只知道长吁短叹。

    一旁的张献忠见他如此做派,猛地一拍桌子,怒道:

    “闯天王!现在不是唉声叹气的时候!”

    “粮食!现在最要紧的是粮食!”

    “营里马上就要断炊了,你那些粥棚,明天还能开出几锅?!”

    “再不想点办法,弟兄们可就要闹起来了!”

    高迎祥闻言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我……我已命人清点府库,最多还能支撑小半月。”

    “另外,我已经加派快船去了夔州府,想办法从四川购粮……”

    不等他说完,张献忠立马开口打断道:

    “小半月?!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

    “至于从四川买粮,我劝闯王你还是醒醒吧,绝无可能!”

    “如今天灾频发,哪个地方不缺粮?”

    “那江瀚是坐拥两省之地不假,但他要也养兵蓄民、图谋大业,岂会轻易将粮食匀出来?”

    “别忘了,咱们此前购置军械,除了白花花的银子,哪次不得额外搭上两成粮食?”

    “前前后后算下来,咱们已经往四川送了数万石粮食!”

    张献忠背着手来回踱步,显得十分烦躁,

    “要我说,干脆趁弟兄们还能拿得动刀,立刻出兵,顺着长江往下打!”

    “打荆州、打武陵、抢他娘的!”

    但高迎祥听了,却只是嘴唇翕动,迟迟没有开口,脸上写满了犹豫。

    说实话,经过滁州几场大败,他麾下最精锐的老营骑兵早已损失殆尽。

    如今的闯军的实力大不如前,多是些裹挟的流民和新募的士卒。

    要是再跑出去盲目流窜,万一遭到了官军埋伏,真有可能全军覆没。

    夷陵州等地虽遭了灾,穷是穷了点,但好歹也算个落脚点。

    实在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大不了放弃州城,全军退入身后的群山中;

    或者直接退入四川,凭借险要地势固守待援,至少还能保全一部分实力,以图后举。

    见他沉默不语,张献忠也怒了。

    他娘的,自己原本在当阳一带好好的打游击,小日子过得风生水起,虽然并无根基,但也不缺吃穿用度。

    结果你高闯王一声号召,说得是天花乱坠,自己才跑来这夷陵州跟着你开荒种地。

    如今倒好,小半年的辛苦劳作,眼看马上要收获,却被一场大旱和蝗宰毁得干干净净,所有努力付诸东流。

    这让他如何不恼?

    “守守守!就知道守!”

    “守在这里饿死吗?!”

    张献忠几乎是在咆哮,

    “闯王,你是不是被那江瀚灌了什么迷魂汤?!真以为能学他稳坐钓鱼台?”

    “他有四川天府之国可以折腾,咱们有什么?就这穷山恶水,守下去只有死路一条!”

    “除非你彻底解散部众,甘愿和那闯将李自成一样,安心做那江瀚的马前卒,否则他又怎么会真心接纳你?”

    他猛地停下脚步,盯着高迎祥,一字一句地说道:

    “事已至此,闯王你好好考虑考虑吧。”

    “实在不行,那咱们就趁早分道扬镳,各谋生路!”

    说罢,张献忠气呼呼地一屁股坐了下去,别过头去,不再看高迎祥一眼。

    大帐内瞬间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着高迎祥的最后决断。

    良久,高迎祥缓缓抬起头,总算是开了口:

    “时也命也。”

    “罢了,看来‘设守屯粮,以立根基’这条路是走不通了。”

    “至于投奔四川,寄人篱下,也非我所愿。”

    “或许……咱们还有一条路可走。”

    “什么路?”

    张献忠猛地转过头,急切地追问道。

    高迎祥捋着下巴,回忆道:

    “此前滁州一战已经证明,单靠咱们闯、献两部人马,在正面战场绝非精锐官军对手。”

    “如果能再联合一股力量,或许便能打开局面。”

    张献忠闻言站起身,狐疑地看着他:

    “联合?还能联合谁?”

    “老回回、闯塌天他们离得太远,革里眼、左金王那些人,更是实力不济,难以成事。”

    “放眼望去,如今这湖广、河南地界上,也就你我两部有些战力.”

    高迎则摇摇头,缓缓吐出了一个名字:

    “去找罗汝才。”

    张献忠闻言一怔,十分诧异:

    “曹操?他不是一直在山西活动吗?”

    “听说前段时间,他被洪承畴从吕梁山里撵了出来,狼狈而逃。”

    高迎祥点点头,随即命人摊开舆图:

    “不错,前些日子我接到河南传来的零星消息,说是罗汝才在山西,被洪承畴和孙传庭联手围剿,损失不小。”

    “如今他已经逃窜到了郧西一带活动,离我们并不算太远。”

    “曹操此人,狡黠多智,用兵灵活,虽败而不溃,麾下仍有一批可战之兵。”

    “更重要的是,他如今新败,应该也急需寻找盟友,共抗官军,以图喘息和发展。”

    张献忠盯着舆图,眼神闪烁,在心中不断权衡利弊。

    联合罗汝才,听起来确实是个办法,“曹操”的名头和能力在义军中还是有些口碑的。

    但问题是,眼下闯、献两部自己的物资都已经见底了,要是再加上罗汝才的兵马……

    对此,高迎祥则早有打算:

    “咱们三家,不必尽数合兵,那样目标太大,也容易耗尽粮草。”

    “最好是分别占据几个区域,互为掎角之势。”

    “我已经看好了,就往郧西—南阳—襄阳周边走。”

    说着,高迎祥拿起炭笔,在舆图上轻轻勾勒出一个大致的三角形。

    张献忠也紧跟着凑了过来,仔细查看。

    “你看郧西一带,地处三省交界,群山连绵,正利于咱们隐蔽休整,补充兵员;”

    “南阳是传统的产粮地,即便有灾,底子也比咱们厚,就食相对方便。”

    “而且南阳往北就是伏牛山,同样是藏身的好地方;”

    “襄阳更不用说了,乃是湖广的战略要地,水陆通衢,只要想办法打下来,就能控遏住这一大片地带。”

    “我们三家人马,不固守一城一地,而是以此三角区为大致范围,相互呼应,流动作战。”

    “官军来剿,咱们就避实击虚,转战他处。”

    “此地为三省交界,官军兵力分散,各省巡抚、总兵难以协调,正利于我们施展拳脚!”

    张献忠听着听着,眼睛也渐渐亮了起来。

    这个计划,既满足了他不愿困守的意愿,又显得比盲目流窜更有章法。

    尤其是“就食于敌、避实击虚”,这本是起义军的老本行,深合他意。

    “格老子的!”

    张献忠一拍大腿,连日来的阴霾一扫而空,

    “这个法子好!比困死在这灾区强多了!”

    他扭头看向身后的义子艾奇能,吩咐道:

    “去,立刻挑选信使,往郧西联系罗汝才!”

    “就说高闯王和咱老张,诚心邀他入伙,共图大业!”

    “咱们三家合兵,定能在这中原腹地,闹他个天翻地覆!”

    看着重新振作的张献忠,高迎祥的心里却是五味杂陈。

    联合罗汝才,就等于再次踏上流窜作战的老路,也就意味着他建立根据地的梦想彻底破灭。

    但眼下也别无他法,生存才是第一位的。

    他深吸一口气,将心中的不甘压下,最后拍板道:

    “好。”

    “就依八大王所言,立刻选派信使,连夜前往郧西,务必找到罗汝才!”

    很快,高迎祥和张献忠派出的信使相继抵达了郧西,成功找到了罗汝才部。

    看着两人发出的诚挚邀请,罗汝才没有过多犹豫,点头应下了此事。

    三大义军势力迅速达成联盟,并以郧西、南阳、襄阳为活动范围。

    他们时而分兵掠地,时而合兵攻坚,避实击虚,纵横于这三省交界之地。

    有了罗汝才的加入,义军的人马更为充实,再加上从四川购置的军械火炮,使得这支联军的战斗力陡增。

    一时间,湖广以西、黄河以南的广大区域烽烟四起,各州县连连告急。

    负责统筹剿寇事宜的七省总督王家桢,面对这股义军也是颇为头疼。

    由于手中缺兵少粮,各省官兵或逡巡不前,或各自为战,根本难以形成有效的包围圈。

    只能被这股联军牵着鼻子走,疲于奔命。

    眼看事态紧急,王家桢也不得不向朝廷上书,痛陈利害,请求增派精兵良将,加拨粮饷,以解腹心之患。

    紫禁城,文渊阁附近的直房内,灯火通明。

    新任兵部尚书杨嗣昌,正埋头于堆积如山的塘报、奏疏之中,时而皱眉,时而长叹。

    在他的案头上,分别摆放着来自三个方向的紧急军情:

    首先是西南方面,僭号称王的江瀚逆贼,其势力已经蔓延至贵州,威胁云南;

    而东北,是凶焰正炽的后金东虏,朝鲜臣服、皮岛失守。

    不仅如此,就连最后的皮岛军民也被逼反,沈志祥领着残兵败将,投降了杀父仇人后金。

    而最让他感到如芒在背的,则是来自中原腹地的告急文书:

    闯贼、献贼、曹贼三大巨寇合流,并于郧襄、南阳一带流窜,声势浩大。

    七省总督王家桢连章告急,言词凄惶。

    最近这段时间,他可谓是殚精竭虑、废寝忘食,一直在研究如何对付这三方势力。

    身后的舆图上,密密麻麻画满了他推演的进兵方略、看得人眼花缭乱。

    经过连日来的潜心研究和深思熟虑,一个清晰的战略构想在他脑海中逐渐形成。

    杨嗣昌整理思路后,提笔洋洋洒洒写下了一封奏疏,准备面呈皇上。

    “攘外必先安内?”

    当朱由检拿起杨嗣昌这封《敬陈安内第一要务疏》,眼前顿时一亮。

    他将身子前倾,追问道:

    “杨卿你仔细说说,你对于我大明如今局势,有何看法?”

    “务必直言相告,朕洗耳恭听。”

    杨嗣昌闻言,立马行了一礼,惶恐道:

    “微臣不敢,只是臣下一家之言罢了。”

    “如果将我大明看成一壮年男子,那这三路反贼,便如同人之疾病。”

    “正所谓人之一身,当以元首为重。”

    “目前看来,这西南、东北两地,就如同肩臂之疾;而中原流寇则相当于腹心之祸!”

    “肩臂之患,犹可疗治;腹心之疾,将致殒亡。”

    “所以微臣才说,攘外必先安内!”

    在杨嗣昌看来,西南的江瀚,虽僭越称制,但其目前似乎只满足于割据巴蜀,经营云贵。

    其麾下兵马,也从未大举东进,威胁长江中游核心区域。

    再者蜀道艰难,其地易守难攻,所以短期来看,西南并非燃眉之急。

    而辽东的建虏,虽然凶悍无匹,但去岁入口劫掠,又新征朝鲜,掳获颇丰,还需时间消化。

    短期内,其再次南下的可能性很低。

    况且,辽东有祖大寿等关宁军镇守,虽然不能进取,维持守势还是能做到的。

    再加上卢象升经略宣大两地,如今兵强马壮,早已今非昔比,建虏也难以再从宣大入寇。

    所以对于辽东等地,也能暂时放一放。

    但中原腹地则截然不同!

    闯、献、曹诸寇流窜于河南、湖广、南直隶边缘,此地乃天下之中,漕运枢纽,财赋重地。

    若是任其坐大,攻陷襄阳、南阳这等重镇,则漕运断绝,南北隔阂,天下震动!

    流寇不同于割据之贼,其破坏性更强,而且无定所。

    要是不能尽快扑灭,其裹挟之势将越来越大,最终糜烂数省,不可收拾。

    届时,朝廷将陷入内有流寇蹂躏腹心、外有强敌虎视眈眈的绝境!

    听了杨嗣昌的解释,又仔细看过奏疏后,朱由检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个战略构想,与他不谋而合。

    “卿掌本兵,可有良策以教朕?”

    杨嗣昌整了整衣冠,从容不迫地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

    “臣以为,西南、辽东等地尚可支撑,但中原之地必须做出调整。”

    “流寇一日不灭,则腹心一日不安。”

    “当务之急,是选派一位能臣,接掌七省总理一职,专事剿贼!”

    崇祯皇帝听得入神,不禁点了点头:

    “王正之的能力确实差了一点,要不朕把卢卿调回来?”

    但杨嗣昌却摇了摇头:

    “不可。”

    “陛下,卢总督如今镇守宣大,正是屯田练兵之时,不可轻动。”

    “臣举荐广东巡抚熊文灿,接替王家桢,专事剿贼。”

    “听说熊文灿以一己之力,招降了海贼郑芝龙,并消灭了海盗刘香等人。”

    “以此观之,熊文灿应当能力不错。”

    朱由检听罢点了点头,熊文灿他也知道,应该是个不错的人选。

    但出于谨慎,他决定要考察考察之后再决定。

    “嗯,朕记下了。”

    “杨卿还有何可以教我?”

    杨嗣昌躬身一礼,回应道:

    “不敢,只是有两事,还望圣上早做打算。”

    朱由检端起热茶,润了润嗓子,示意他继续:

    “何事?但说无妨!”

    杨嗣昌犹豫片刻,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朱由检见状十分诧异,刚想开口询问,可没想到杨嗣昌接下来的话,却让他大跌眼镜。

    “臣请与辽东、四川议和!”

    “另外,请加征剿饷!”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就爱啃鸡翅的小说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www.ifuzu.com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最新章节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全文阅读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5200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无弹窗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吧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就爱啃鸡翅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爱腐竹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