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栗磾的一席话,仿佛是魅魔在耳边低语,诱惑着司马楚之等人。
东晋没有异姓的郡王,就连异姓王也有且只有桓温、桓玄、刘裕三位,其中,桓温的楚王是在桓玄得势后矫诏追封的。
这都是要篡位的权臣。
而北魏则不同,早在复国之初,道武帝拓跋珪在颁定爵位时,就在诏书中规定了异姓立下殊勋者,可以封王。
刘裕都要六十了,眼瞅着时日不多,刘义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若能将他擒杀,无疑是一桩不世之功,拓跋嗣又怎会吝啬。
当然,刘义真只有一个,不可能人人都封王,但能够参与之战的人,战后封侯,也并不为过。
司马楚之等人闻言,就连呼吸急促了起来。
他们既然决定归顺北魏,今后也就很难再有独立性可言,三个人麾下加起来近二万人,哪怕在洛阳与刘义真拼光了家底,逃往北方后,北魏依然会善待他们。
后秦宗室姚和都尚且能够娶公主,当驸马,而司马休之在逃奔北魏的路上病故,无功也能被追赠征西大将军、右光禄大夫、始平公,又何况是他们这些为北魏奋战的司马氏。
司马顺明是个贪婪的性子,他最先转变态度:“我肩负国仇家恨,恨不得生啖刘氏父子之肉,如今黑槊公不愿北归,顺明自当追随!”
司马楚之、司马道恭纷纷附和。
于栗磾大喜,他之所以执意在河洛与刘义真大战,也有自己的私心,就是刚才提到的郡王封赏。
拓跋珪虽然准许异姓封王,但标准非常高,终拓跋珪一朝,异姓大臣之中,无人得授。
北魏滥封异姓王,实则是在拓跋焘即位以后。
于栗磾此前算过,自己的兵力倍于刘义真,尽管其中有许多弱兵,但刘义真麾下也不见得全是精锐。
这种情况下,不战而退,于栗磾只怕余生都会在悔恨中度过。
于栗磾夸下了海口:“能得诸位相助,取刘义真首级,又有何难!”
洛阳,金墉城。
朱龄石知道了刘义真已经进驻潼关的消息。
司马顺明、司马道恭二人麾下军士不足万人,因此围城的兵力并不多。
信使是趁黑摸近城池,在验明身份后,坐着吊篮上的城墙。
朱龄石对毛修之道:“我据守孤城,静待援军,本以为宋王只会派遣一名大将,没想到竟是世子亲至,如此恩德,虽死难报。”
他其实挺看不上毛修之的,朱龄石、朱超石的父亲朱绰原是桓温、桓冲的旧部,桓冲对朱绰有救命之恩,桓冲去世后,朱绰悲伤过度,呕血而死,桓冲几个儿子与朱龄石、朱超石情同兄弟。
后来朱龄石、朱超石追随桓冲之子桓修出镇京口,与刘裕相交,直至刘裕在京口建义,袭杀桓修,但爱惜兄弟二人的才干,且与他们交情深厚,所以招揽朱家兄弟。
朱龄石、朱超石愿降刘裕,但恳求将他们留在军队后方,不要让他们与桓氏交兵,刘裕答应了二人的请求。
而毛修之曾是桓玄的心腹,在桓玄穷途末路之际,卖主求荣,将桓玄诱杀,以此得了富贵。
以朱龄石的性子,又怎么看得上毛修之的作为。
只不过在刘裕攻克洛阳以后,就留毛修之修治城垒,如今朱龄石为司州刺史,毛修之为司马,二人不得不在一个屋檐下共事罢了。
尽管知道刘义真此行不只是为了解金墉之围,但并不妨碍朱龄石为此感激不已。
然而,毛修之却愁眉不展,他当然是担心刘义真东出,会将魏军的主力引过来。
待毛修之道出自己的看法,朱龄石不以为意:“毛司马尚且能够想到的问题,世子又怎会毫无防备。”
说罢,朱龄石拿出了刘义真的密信,递给毛修之,解释道:“世子已有安排,倘若魏人大举南下,他自会亲率精骑奔袭河洛,接应我等撤离金墉城。”
毛修之闻言,总算放下了心。
他这人素有大志,人生准则就是留着有用之身,以待将来。
所以桓玄败亡后,他跟过刘毅,刘毅败亡后,又跟了刘裕,后来关中内乱,毛修之被调往长安接替王镇恶,又被赫连勃勃擒获,他没有像傅弘之、朱龄石、朱超石等人一样,慷慨赴死,而是果断选择投降胡夏,又在胡夏灭亡后,降了北魏。
可以说,毛修之是非常的爱惜性命,当然,他也如愿以偿,入魏后,跟随拓跋焘南征北战,屡立功勋,封南郡公,北魏汉人群体中,官职、地位仅次崔浩。
河东郡,蒲坂。
由于朱龄石被困在金墉城,其弟朱超石可谓心急如焚,如果不是重任在身,他早就渡河救援去了。
如今刘义真在潼关观望消息,而负责探听北魏情报的正是河东太守朱超石。
“府君!有平城急报!”
朱超石脱口而出:“快把人带来!”
又马上改口:“不!我亲自去见他!”
他年仅三十七,尚在壮年,步履如风地行至前厅,果然看到了风尘仆仆的信使。
“府君,拓跋嗣发兵了。”信使喘着大气。
朱超石心一紧,忙问:“去向何处?”
“向西北。”
朱超石对河东、朔方、关中的舆图早已烂熟于心,他捻须道:“果然,是要经君子津渡河,进攻胡夏。”
说罢,朱超石又问道:“消息验证过了吗?”
“此事千真万确。”
“好!好啊!”朱超石高兴不已,就连刘义真都放弃了香火兄弟,朱超石可不会管赫连璝的死活:“我当速速告知世子,不可坐失良机。”
说罢,朱超石立即派遣信使赶赴风陵渡。
风陵渡在蒲坂下游六十里处,距离潼关仅七里,与潼关隔河相望。
当天,刘义真便得知了北魏西征的消息,随即唤来王镇恶等人,与众人商议过后,决定明日一早,便兵发洛阳。
与此同时,刘义真的使者也已经到了统万城。
眼下的统万城,因为提前得知北魏西征,已是一片人心惶惶的景象。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