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占军接到消息,得知自主交会对接算法完成,当即放下手上的工作赶了过来。
    再次从徐铭口中确认情况,当即决定尽快实验。
    “今天出门就觉得心情格外好,想着有好事,原来是这么大的惊喜。”
    “厉害。”
    “只用四个月不到的时间,便解决算法问题,可是相当于给我们争取了更多周期。”
    “相信我国的首次空间轨道自主对接实验,肯定能取得圆满的成功。”
    办公区内,梁占军看着眼前的徐铭,丝毫没有掩饰自己脸上浮现出的激动。
    旁边其他人,同样兴奋不已。
    呼吸都仿佛急促起来。
    最适合发射的窗口期是固定的,时间上不能更改。
    否则会严重影响航天器进入预定轨道。
    在这种情况下,算法开发如此迅速,相当于给其他部门争取了更多时间。
    比如轨道的计算与预测。
    梁占军认可徐铭,邀请其参与自主对接算法,更多是出于北斗项目时留下的印象,本以为能减轻这块压力,结果实际表现却如此令人吃惊。
    短短四个月不到的时间,便完成了算法开发工作。
    尽管眼下此算法,还未通过任务仿真试验。
    念头停留在这里,他下秒又想到什么,话音才刚落下紧接着又补充句。
    “关于算法的仿真测试,你这边有啥需求,院里保证无条件配合支持。”
    徐铭闻言倒也没卖关子,下秒便表达意思。
    “刚才我还在同许教授说起这个。”
    “我准备构建整个交会对接系统的高保真模型,包括动力学传感器,执行机构甚至是各种故障模式,对设计的算法进行极限测试。”
    “对于研发的GNC自主交会对接算法,徐教授可是非常的有信心。”许崇兴闻言在旁边微笑着附和一句。
    以他对徐铭的了解,既然敢说出这句话,便说明对算法具有足够的自信。
    倒也不会担心,所谓的极限测试。
    何况这恰恰能保证成功率。
    梁占军知道徐铭的数学建模水平,闻言也没有异议。
    随即便点头答应下来。
    “那好。”
    “就按照你的要求进行安排。”说话时斩钉截铁。
    ……
    徐铭得到院里的支持,立刻便展开行动,借助大量的实际数据,着手构建整个交会对接保真数学模型。
    要知道数学模型本就是他擅长的,况且又有着多线程并行思维同时演算。
    周期上倒不会太长。
    加上院内以前构建的模型,最终只用几天时间。
    尽管再次给了大家不少冲击力,愈发感觉到普通研究员和天才之间的差距,但眼下众人的关注点,却已落在了算法的仿真测试上面。
    对其结果表示期待。
    因为这除了是对他们这几个月工作的肯定,更关乎着天宫一号能否成功与神舟飞船实现自主对接。
    4月13日,周五,空间技术研究院。
    今天仿真实验室内,堪称有史以来最热闹的。
    除徐铭和许崇兴以及郭昊强邱轩等人,主要负责整个仿真模拟工作外,梁占军和黄振海两位教授研究员,同样老早过来见证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至于其他院内的研究员,被吸引来的更是不少。
    “经过这几天院内方面的鼎力配合,我们在院里强大的计算机群上,成功建立了整个系统高保真数学模型。”
    “包括动力学模型,环境模型……”
    “敏感器模型等。”
    “还有GNC算法模型,也已经嵌入到回路中。”
    徐铭站在中间的系统屏幕前,同身旁梁占军和黄振海讲解整个数学模型。
    所谓的任务仿真,其核心思想是,在不点燃一枚发动机的情况下,在电脑计算机和模拟设备上,尽可能真实的复现并演练整个交会对接任务。
    整个过程会进行成千上万次,只为太空中精确对接。
    “大家都辛苦了。”
    梁占军闻言点点头道:“你们按照自己的安排展开仿真测试就好。”
    他和黄振海都未参与测试,完全以观众的身份出席。
    把这句话听进耳中,徐铭便也不再多说,扭头把目光投向担任仿真人员的邱轩下达指令。
    “邱副研究员。”
    “开始吧。”
    “收到徐教授。”邱轩强行按耐住兴奋情绪应声。
    接着一番操作下,在纯数字环境中,虚拟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不断进行自主对接过程,同时仿真人员设置各种正常和极端的初始条件。
    对算法的鲁棒性进行测试。
    如果放在其他算法上,往往会发生很多问题,需要通过这个过程进行迭代。
    可徐铭主持开发的GNC算法,却完全正常。
    在经过多次重复自主对接过程后,均能让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精准对接,并实现自主分离的结果。
    从某种程度上讲,已然标志着,国内航天工业具备掌握自主交会对接技术的能力。
    面对反馈过来的数据结果,场内顿时掌声雷动。
    “成功了。”
    “GNC算法让两个航天器精准实现了对接。”
    “简直完美。”
    梁占军看到仿真测试结果,听到大礼包喊声,双手不要钱似的拍着。
    面色都瞬间潮红起来。
    尽管对徐铭开发的算法充满信心,但和眼下亲眼见证的感觉还是不一样。
    待稍微平静下来后,连忙向徐铭等人表示祝贺。
    “徐教授。”
    “恭喜你们开发出可行的自主交会对接算法,这下我们的发射对接就更加有把握了。”
    “只是单纯通过仿真测试可不行。”徐铭摇摇头接过梁占军的话表示道:“接下来还要进行可靠性分析。”
    说完。
    再次对邱轩下达了指令。
    和仿真测试不同,可靠性分析的核心,是怀疑一切。
    通过系统性的方法,找出所有可能的故障点,并对其影响进行评估。
    毕竟在复杂的太空环境中,任何突发状况,都是有可能出现的,只有具备应对紧急事件的能力,才算是真正掌握自主交会对接技术。
    要知道自主交会对接技术,关系到空间站的建设。
    更是其运营的保障。
    总不能单靠运气来实现精准对接。
    而几乎在徐铭话音落下的瞬间,邱轩便已经开始操作执行起来。
    针对每一个零件和分系统,提出故障问题,并分析该故障对整个任务的影响。
    “激光雷达电源失效。”
    “姿态推力器卡死在开启位置。”
    ……
    但由于GNC算法设计了故障诊断和重构,因此当这些故障出现,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开始执行应对方案,并判断是否能继续完成对接任务。
    当最后的成功概率出现,场内再次掌声雷动。
    “自动对接成功概率为99.95%”
    这标志着GNC自主交会对接算法,虽开发周期只用了四个月不到的时间,却已然称得上非常成熟,能够帮助天宫一号和神舟飞船实现自主交会对接。
    “这次又是沾了徐铭的光,那么快就完成了项目,接下来可以好好休息喽。”许崇兴满脸喜色脱口低喃。
    整个脸上始终堆着灿烂笑容。
    他们信院与空间技术研究院合作,主要就是开发自主交会对接算法。
    如今借助徐铭的GNC算法,凭着今天的测试结果,基本可以直接结题。
    接下来无非是重复的仿真测试,无疑会轻松下来。
    梁占军也彻底放下心,对后面的发射对接,可以说把握起码多了几成。
    因为被国际空间站项目拒绝,才想着建造自己的国产空间站,向全世界证明东方航天工业力量的崛起。
    而要做成这件事,首要目标便是掌握自主对接技术。
    但目前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拥有。
    为此在宣布天宫一号计划的时候,引起了海外新闻媒体及航天机构方面的关注。
    特别是阿美瑞肯国家航天局NASA。
    其局长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天宫一号与神舟飞船的对接不可能成功,短时间内世界上不会有第三个国家能掌握自主交会对接技术。
    此话一出。
    可谓彻底把全球的目光,聚焦到天宫一号上面。
    若届时不能实现精准自主交会对接,给海外国际航天机构一个强有力回应,那么国产航天工业无疑会成笑料。
    连带之前的载人飞船试验成功,也会受到舆论影响。
    所以作为项目核心负责人的梁占军,其承受着多大压力可想而知。
    好在GNC算法通过仿真测试和可靠性分析,相当于给他打了一剂强心针。
    “看来我的选择没有错,这次徐教授你可是为国产航天工业帮了大忙。”梁占军勉强控制着激动心情,发自内心向徐铭表示感激。
    徐铭忙摆手道:
    “梁教授您太客气了,作为国家学术科研人员,这本来就是我应该做的。”
    “况且参与此项目,让我也有了不少新收获。”
    “说起来还要谢谢梁教授你呢。”
    他这话倒也没有毛病,毕竟若非刚好如此,他的信息学科想提升到4级,恐怕还需要专门花时间,哪里像现在这样借助新词条提升了并行思维能力。
    对后续霍奇猜想的研究,都能提供很大助力。
    就在他们两人聊着时,旁边黄振海突然想到什么,嘴唇微动同徐铭讲。
    “徐教授。”
    “你在数学上的实力比算法还要高,不知道能否帮我们检查一下,航天轨道的计算和预测结果是否精准?”
    黄振海主要负责,轨道的计算与预测,关乎到航天器能否顺利进入预定的轨道。
    可以说自主交会对接算法相辅相成。
    任何一个部分出现错误,都有可能导致对接失败。
    起初他对组内的计算预测结果,是比较信任的,但看到GNC算法的强大,心里面便不免有些打鼓,生怕自己这边出现错误到时候拖大家后腿。
    想到徐铭参与此项目,主要是被梁占军看中算法上的天赋之外,最厉害的还是数学领域上的成就。
    于是便萌生了这个想法。
    从某种意义上说,相当于是把自己撰写的论文,拿给徐铭审核帮忙修改。
    梁占军闻言顿时也来了兴趣。
    嘴角挂出笑容,跟在后面附和了那么一句。
    “如果能有徐教授你的认可,可是给我们的工作多上了一重保险。”
    “那我先看看吧。”徐铭索性答应下来。
    由于GNC算法的仿真测试和可靠性分析,已经有了具体的结果,实验室也就不需要徐铭盯着,有邱轩他们重复进行对接模拟即可。
    徐铭接了新的活后,随即便同梁占军和黄振海过去。
    来到负责轨道计算与预测的地方。
    不得不说因这份工作涉及数学,刚走进来便感觉到有股熟悉感扑面而来。
    放眼朝周围的写字板望去,能看到很多数学和动力学的公式符号。
    很快。
    徐铭在黄振海的位子坐下后,接过对方递来的数据和相应的计算结果,便当即沉浸其中展开验证。
    现场其余组员,虽都知道徐铭在数学界的名气,脸上表情却无多少担忧。
    甚至能用胸有成竹来形容。
    被选中参与国家航天事业重要项目,他们无论在哪可以说都非常出众,自然也有着自己的骄傲在里面。
    大家花费那么长时间和心血,共同完成的轨道计算和预测结果。
    对其准确性很有信心。
    徐铭可顾不上其他人的想法,自从多线程并未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在面对这种问题的时候总喜欢,同时推演几个不同的步骤过程。
    加上又是最擅长的数学,效率可想而知。
    以至于获得的学科经验值,都完全能忽略不计。
    【经过努力学习,你的[数学]水平提升了,获得经验值2点。】
    ……
    差不多仅用了快一个小时的时间,便暂时停下手上动作缓缓抬起视线。
    目光看向一直坐在旁边黄振海和梁占军,直接开口说出自己的结论。
    丝毫没有卖关子。
    “天宫一号的目标轨道和神舟飞船的初始轨道,计算数值都非常精准。”
    “不过预测的参数倾角有一些错误。”
    话音才刚刚落下,没等黄振海发话,只见组内一位青年男生突然站起身来。
    有些不太能接受这个结果。
    “轨道参数倾角预测是我负责的,不会有问题。”
    “这位是院里面的副研究员孔劲松,主要负责航天器轨道的预测工作。”黄振海反应过来急忙向徐铭介绍。
    闻言徐铭并未在意,仅看了对方一眼,便直接从身旁拿起一张空白的草稿纸。
    现场针对错误的地方重新推导起来。
    对于数学这种严谨学科,言语上的争辩没有意义。
    还是要拿公式和步骤说话。
    最终在孔劲松的现场注视下,徐铭仅用了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便书写完了全部的论证过程并向对方递过去。
    ……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