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民心所向,洪流滔天
凤主毛草灵于宫门前那番掷地有声的宣言,如同投入滚油中的水滴,瞬间引发了更为剧烈的反应。
“凤主不走!凤主亲口说了,绝不离开!”
“誓与凤主共存亡!”
消息以比之前更快的速度,伴随着百姓口耳相传的激动与确信,如同涟漪般从凤栖城向外急速扩散。
不仅仅是都城,邻近的州府、乡镇,乃至偏远的村落,凡是有驿道相通、有商旅往来的地方,都在短短数日内获悉了这一消息。十年凤主治世,带来的不仅是物质上的丰足,更有精神上的归属与认同。对于广大百姓而言,凤主早已不是高高在上的宫廷贵胄,而是那个带来良种、改进农具、兴办义学、减免赋税,让他们能吃饱穿暖、看到希望的“活菩萨”。
各地开始出现自发性的集会。乡绅耆老带头,百姓们联名上书,按上密密麻麻的红手印,派遣代表,日夜兼程赶往凤栖城,要将万民书呈递御前,表达挽留凤主的赤诚之心。
通往京城的官道上,车马络绎不绝,除了日常的商旅,更多了许多面容朴实、眼神坚定的百姓代表。他们风尘仆仆,却目光炯炯,怀中紧紧揣着被视为比性命还重要的请愿书。
凤栖城内,宫门前的广场虽已被官府疏导,不再聚集大量人群,但每日仍有百姓自发前来,远远地朝着皇宫方向叩拜,或是将带来的瓜果、点心恭敬地放在宫门外指定的区域,以这种最质朴的方式,表达对凤主的爱戴与支持。
甚至有一些激进的年轻学子,在国子监外静坐,高声诵读称颂凤主功绩、驳斥大唐无理的檄文,引得无数路人围观附和。
这股由下而上、汹涌澎湃的民意洪流,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无形力量,不仅让唐朝使团感到压力巨大,也让乞儿国朝堂上那些心怀异志者,不得不重新掂量行事的分寸。
二、朝堂暗涌,各怀鬼胎
与民间几乎一面倒的呼声不同,乞儿国的朝堂之上,暗流愈发湍急。
宰相慕容恪与兵部尚书等一众重臣,坚定地站在轩辕毅和毛草灵一边,积极执行着“拖延”与“示强”的策略。慕容恪亲自前往驿馆,与崔明远周旋,言辞恳切却又滴水不漏,以凤主需要静养、朝议需要时间为由,将正式回复的日期一推再推。兵部则雷厉风行,边境军队调动频繁,京畿演武的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一股肃杀之气开始在军中弥漫。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心甘情愿被绑上这辆可能驶向战争的马车。
吏部侍郎赵元启的府邸,深夜,书房内灯火幽暗。
赵元启年约五旬,面容清瘦,三缕长须,看似儒雅,眼神却透着精于算计的油滑。他慢条斯理地品着茶,听着对面坐着的一位身着戎装的将领——镇西将军李悍的抱怨。
“赵大人,陛下此举是否太过冲动?”李悍声音粗豪,带着不满,“为了一个女子,竟要与大唐刀兵相向?我乞儿国虽经十年发展,但底蕴岂能与雄踞中原的大唐相比?一旦开战,边境首当其冲,我等多年经营恐怕……”
李悍镇守西境,与大唐接壤,若真爆发冲突,他的地盘便是前线,自然忧心忡忡。
赵元启放下茶杯,淡淡道:“李将军所言,亦是老夫所虑。陛下对凤主情深义重,我等臣子本不该妄议。然,为一己之情愫,而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实非明君所为啊。”他话锋一转,“况且,凤主毕竟出身唐人,其心……当真全然在我乞儿国否?如今大唐来召,她内心究竟作何想法,谁又能知?”
这话语中的暗示,极其恶毒。
坐在另一侧的一位文官,御史台中丞周廷,捻着胡须附和道:“赵大人所虑极是。下官听闻,凤主近日以‘静养’为名,深居简出,连日常政务都交由女官处理。这……是否是在为离去做准备?或者,是在等待唐廷的进一步条件?”
这三人,赵元启掌管官员铨选,门生故旧遍布朝野;李悍手握西境兵权,举足轻重;周廷负责监察,言官身份可风闻奏事。他们暗中勾结,形成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
“那我们该如何是好?”李悍急切问道。
赵元启眼中闪过一丝阴鸷:“眼下陛下正在气头上,且民心汹涌,我等不宜直接反对。但我们可以……顺势而为。”
“顺势而为?”
“不错。”赵元启压低声音,“首先,我们要让陛下和朝野都知道,与大唐开战的代价有多大。李将军,你在西境,可以‘如实’上报边境紧张情况,夸大唐军调动迹象,营造大战一触即发之态势。”
李悍会意点头。
“周大人,你则可在御史台中,联络同僚,以‘忧国忧民’为名,上疏陈说利害,劝谏陛下以国事为重,谨慎决策,甚至……可以暗示,若凤主自愿为两国和平计,选择返回大唐,亦是‘深明大义’之举。”
周廷眼中一亮:“下官明白。”
“而我们,”赵元启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则需静观其变,等待时机。若陛下最终迫于压力妥协,或与唐廷谈判,我等便是‘顾全大局’的功臣;若陛下执意要战……呵呵,届时国力损耗,民心疲惫,或许……正是我等有所作为之时。”
书房内,阴谋的气息弥漫。他们打的如意算盘,是想借这次危机,要么逼迫毛草灵离开,削弱轩辕毅的威望和助力;要么就在可能出现的动荡中,攫取更大的权力。
除了赵元启一党,朝中还有一些勋贵宗室,对毛草灵这位“外来”凤主长期把持朝政、推行新政(损害了他们部分利益)早已心存不满,此刻也暗中观望,甚至与赵元启等人眉来眼去,蠢蠢欲动。
三、帝后同心,明暗交织
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轩辕毅与毛草灵展现出高度的默契与坚韧。
明线上,轩辕毅强势主导。
他每日照常临朝,处理政务,对主和派或暗示妥协的奏疏,或留中不发,或严词驳斥,态度强硬。他频繁召见军方将领,视察武库,亲自审定演武方案,将“不惜一战”的姿态做得十足。
这一日,他在朝会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对兵部尚书说道:“演武之事,务求实效!要让所有人都看看,我乞儿国的儿郎,是否有能力守护他们的君王,守护他们的家园,守护他们不愿失去的人!”目光如电,扫过赵元启等人,令其心下凛然。
暗线上,毛草灵虽以“凤体欠安”为由,暂居栖凤宫“静养”,实则并未放下权柄。
她通过绝对忠诚的女官和内侍,与慕容恪等心腹大臣保持密切联系,掌控着朝堂动向和民间舆情。她对赵元启等人的小动作已有察觉,但并不急于打草惊蛇,只是密令暗卫加强了对这几人的监视。
“灵儿,赵元启那几个跳梁小丑,朕真想现在就罢了他们的官!”轩辕毅下朝后,来到栖凤宫,犹自愤愤。
毛草灵正靠在软榻上翻阅密报,闻言抬起头,微微一笑:“毅哥哥,稍安勿躁。此时罢黜他们,反而会引得人心惶惶,让那些观望者倒向他们。让他们跳,跳得越高,将来摔得越狠。我们正好借此看清,这朝堂之上,还有哪些是首鼠两端之辈。”
她放下密报,轻轻抚着小腹,眼神睿智而冷静:“当务之急,是处理好大唐使团和边境局势。内部这些宵小,翻不起大浪。况且……”她顿了顿,“我‘有孕在身’,需要静养,不正是最好的‘拖延’理由么?御医可是说了,头三个月最需安稳,不宜车马劳顿,更不宜心境大起大落。”
轩辕毅看着她从容的模样,心中的焦躁也平息了不少,坐到她身边,握住她的手:“只是辛苦你了,要你陪朕演这场戏,还要担着身孕操劳。”
“你我夫妻一体,何言辛苦?”毛草灵靠在他肩上,“只是,我们对大唐内部的了解还是太少。那道旨意背后的真正意图,必须尽快查明。”
“朕已派了‘影卫’最得力的干员,携密信前往长安,通过我们在那里的暗桩,全力调查。”轩辕毅沉声道,“重点是探听唐朝皇帝的真实想法,朝中重臣对此事的态度,以及……你父亲毛易如今的状况。”
提到“父亲”毛易,毛草灵眼神微黯。对于这位素未谋面、只存在于身体原主记忆碎片中的“父亲”,她的感情极为复杂。有对原身血脉的天然好奇,也有因其“罪臣”身份带来的麻烦而产生的些许怨怼,更多的,则是一种命运的唏嘘。
“希望……能尽快有消息吧。”她轻声道。
四、唐使困境,如坐针毡
相较于乞儿国帝后的从容布局,身处驿馆的鸿胪寺少卿崔明远,日子可谓极其难过。
他原本以为,传达天朝旨意,对一个边陲小国而言,应是莫大荣宠,对方即便不舍,也不敢明目张胆抗旨。岂料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
慕容恪的接待无可挑剔,礼数周全,但一谈到正事,便是“凤主玉体欠安”、“兹事体大需慎重商议”之类的托词,让他有力无处使。他几次要求面见凤主本人,均被以“需静养,不宜见客”为由婉拒。
更让他难受的是无形的压力。驿馆之外,虽然未有百姓冲击,但那些投射过来的目光,充满了毫不掩饰的敌意和警惕。他偶尔出门,便能听到市井之间流传的各种不利于大唐的言论,甚至还有孩童编了歌谣传唱,内容无外乎是歌颂凤主功德,斥责大唐无理取闹。
他派随从去打探消息,带回的尽是民间如何拥戴凤主、军队如何调动频繁、皇帝如何态度强硬之类的信息。他写给国内汇报情况的密信,虽然未被拦截,但他能感觉到,自己的一切活动,都在对方的监视之下。
“少卿大人,这乞儿国上下,简直是铁板一块,油盐不进啊!”一名随从忧心忡忡地说道,“看这情形,他们怕是根本就没打算让凤主回去!”
崔明远面色阴沉,在房中踱步:“本官何尝不知?只是没想到,这毛草灵在此地的威望,竟高到如此地步!轩辕毅对她,更是维护到了不顾大局的地步!”
他心中也开始怀疑,朝廷这道旨意,是否考虑欠妥?强行索要一个在属国拥有如此影响力的国母,真的不会引发剧烈的反弹吗?
“那我们如今该如何是好?总不能一直在此干等吧?”
崔明远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不能再等了!明日,你持本官名帖,再去求见宰相慕容恪,言辞可以强硬一些,就说我朝陛下等待回复,耐心有限!若乞儿国一意孤行,拒不奉诏,一切后果,由他们自负!”
他打算施加更大的压力,试探乞儿国的底线。同时,他也秘密修书一封,以特殊渠道发回长安,详细禀明此间情况之复杂、凤主地位之稳固、乞儿国抵抗意志之坚决,建议朝廷重新评估此事,或调整策略。
五、身世之谜,长安暗探
就在凤栖城内外风波激荡之际,数匹快马,已悄然离开都城,沿着隐秘的路线,日夜兼程,奔向数千里之外的大唐帝都——长安。
为首的,是轩辕毅麾下最神秘的“影卫”统领之一,代号“玄枭”。他身手高超,精于潜伏刺探,对皇室绝对忠诚。他怀中揣着轩辕毅与毛草灵联名的密信,信中对长安的暗桩下达了最高级别的指令:不惜一切代价,查清与凤主召回事件相关的一切情报。
尤其是关于安西都护府前司马——毛易。
毛草灵的记忆中,关于这位父亲的印象十分模糊。只知他原是安西都护府的一名中级官员,因卷入一场说不清道不明的“贪渎案”而被罢官下狱,家道中落,年幼的她才在混乱中被拐卖,最终流落风尘。这十年间,她身处乞儿国,与过去彻底断绝联系,也不知毛易是死是活。
如今,这道突如其来的召回旨意,让她不得不重新面对这段尘封的往事。毛易在这件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他是已然平反,在朝中有了新的地位,从而推动了这次召回?还是依旧是个罪臣,此次召回另有用意?
“玄枭”的任务,就是揭开这些谜团。他要找到毛易,查明其现状;他要探听大唐皇帝的真实意图和朝中舆论;他甚至要留意,是否有其他势力,在利用毛草灵的身世做文章。
长安,那座繁华似锦、却也是天下权力斗争最激烈的漩涡中心,即将迎来来自塞外的不速之客。那里的每一丝风声,都可能影响着乞儿国的未来,决定着毛草灵的命运。
凤栖宫深处,毛草灵倚窗而立,遥望东方。
宫外的喧嚣似乎暂时远离,但内心的波澜却从未平息。
身孕的喜悦被国事的阴霾所笼罩,故国的召唤如同悬顶之剑。
她抚摸着微隆的小腹,感受着新生命的悸动,眼神却愈发坚定。
无论前路如何艰险,为了身边的爱人,为了腹中的骨肉,为了这片她倾注了十年心血的土地和视她为依靠的子民,她都必须走下去。
这场由一道圣旨引发的风暴,才刚刚开始。
(第152章 续二:波澜·暗棋 完)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