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第461章 狂热的智能电车盛宴

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最新章节 第461章 狂热的智能电车盛宴 http://www.ifzzw.com/377/377201/
  
  
    “……”

    足足长达十秒钟的寂静,随即便是爆炸般的喧嚣。

    此话一出不仅发布会现场一片哗然,苏市展厅里的其他车企人们更是像被按下了暂停键。

    时间仿佛凝固了——镁光灯定格,记者的笔悬在半空。

    负责人点开大屏幕,一段视频展开:时光S1在模拟的京城晚高峰中穿梭,车流如织,雨水滂沱,但它如游鱼般自如,变道、避让行人、处理突发路障,全程无人工干预。

    车内,“小梅”的AI语音温和地报告:

    “前方事故,已重新规划路线,预计延误减少12分钟。”

    这不是演示,负责人强调,而是时光智能计算中心提供的近乎无限云端算力所驱动的现实。

    “时光智能汽车不是工具,是您的伙伴,它能从A点带您到B点,无需您触碰方向盘。”

    这句话如惊雷劈下,震得全场久久失声。

    因为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在正常的汽车发展现实里,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此时全世界的车企无一例外对“无人驾驶”的认知还停留在笨拙的试验阶段。

    谷歌那个改装过的丰田普锐斯,在加州山景城的测试场上磕磕绊绊——它能在空旷高速路上保持车道,却无法处理一个乱穿马路的孩子;系统常因一片落叶或雨雾“死机”,驾驶员必须全程监控,随时接管。

    特斯拉的Model S虽在同年亮相,但其“自动驾驶”仅限基础的巡航控制,更像一个高级定速器,遇到弯道就哆嗦。

    底特律的老牌车企,如通用和福特,吹嘘的“自动泊车”功能,不过是用传感器缓慢倒入车位,还常撞上路肩。

    这些技术,被行业戏称为“半盲的助手”:它们依赖有限的传感器和车载电脑,决策逻辑僵硬如算盘。

    至于他们华国自己的技术也并不成熟,虽然去年的红旗HQ3完成了从长沙到武汉286公里的高速全程无人驾驶实验,标志着我国自动驾驶在复杂环境识别和智能决策方面取得了突破。

    只是新闻内容确实很好看,但对于在座的各位行内专家来说却毫无意义,他们太清楚其中的猫腻了,所谓的自动驾驶其实有太多的前提条件了。

    一次变道需数秒计算,遇到复杂路口就手足无措,更别提雨雪天气的失灵风险。

    这对比赤裸如刀:现实中的自动驾驶是婴儿学步,而时光的智能驾驶是成年雄鹰展翅。

    当其他企业正沾沾自喜的拿着时光电池的采购权限,准备开发自己的电动车品牌,然后照猫画虎的建厂研发时。

    时光已经玩上了更高端的东西。

    依托世界顶尖的人工智能“小梅”进行车辆设计优化、自动驾驶算法迭代和智能座舱体验超时代提升。

    是的,在这个包括美国的特斯拉在内,大家电动车技术都刚刚起步,正绞尽脑汁的琢磨电动汽车除了电池充电比油更省钱这个单一的优势外,还有什么能够抵消掉续航不足的问题时,时光居然玩起了智能驾驶这种高端的技术。

    由“小梅”深度赋能的自动驾驶系统,在近乎无限的云端算力支持下,其安全性、流畅性和决策智慧远超任何竞品。

    不,是根本没有任何可比性。

    ……

    苏市时光科技电动汽车旗舰展厅的镁光灯渐渐暗去,但围绕展厅中央那两辆流光溢彩的汽车——时光S1轿车与G1 SUV——的喧嚣,却转移到了全球各大汽车巨头驻华代表下榻的酒店会议室,以及跨国视频会议的加密频道里。

    空气里弥漫着咖啡因的焦香、雪茄的烟雾,以及一种更浓烈的味道:挫败与难以理解。

    发布会结束了,产品手册散落桌上,印有“盘古”电池、“小梅”AI助手、尤其是那段在京城晚高峰车流中如游鱼般穿梭自如的自动驾驶演示视频截图,像烧红的烙铁烫在每个与会者的视网膜上。

    “无限算力……”

    来自硅谷某科技巨头嵌入某传统车企的高级工程师,马克,喃喃自语,手指烦躁地敲着桌面:

    “伏羲堆并网,近乎零成本的电力,支撑庞大的数据中心和云端AI…这个逻辑,我认了,洛珞得了诺贝尔,他主导的项目,在基础能源上实现突破,给时光科技在‘算力’这个维度开了外挂,这确实是我们无法比拟的起点。”

    “人工智能超前………好吧,‘小梅’的语音识别和语义理解,流畅度和智能程度,比我们实验室里的原型机领先至少两个身位。”

    “虽然难以置信,但联想到洛氏湍流理论和伏羲堆这种逆天的工程奇迹,时光在AI领域有突破,似乎也……勉强能纳入‘洛珞效应’的认知框架。”

    他顿了顿,猛灌了一口冷掉的咖啡,眼神里的困惑非但没有消散,反而更加浓重。

    “但是!”

    他猛地提高了音量,把旁边一位正在研究车辆内饰照片的日本工程师吓了一跳:

    “但是!这自动驾驶!视频里那种表现!这他妈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只有马克粗重的喘息声。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循环播放的视频片段上:那辆S1在拥堵的晚高峰车流中,流畅地变道、精准地跟车、灵巧地避让突然窜出的电动车、甚至在复杂的环岛和路口都显得游刃有余,“小梅”的语音冷静地播报着路线调整和路况分析…这简直像是把科幻片里的技术,硬生生塞进了2012年的现实!

    “看看我们自己的进度!”

    一位德国豪华品牌的研发总监,汉斯博士,声音低沉而疲惫,带着浓浓的日耳曼式严谨:

    “谷歌的自动驾驶团队,用的是我们提供的改装车,在加州空旷的测试场,天气晴朗,道路标线清晰,它能勉强保持车道!就这,遇到一个突然跑出来的孩子,或者路肩的积雪落叶,摄像头识别错误,系统就可能‘死机’!”

    “特斯拉?他们的‘自动驾驶’本质上还是个增强型定速巡航,弯道大一点就要求你接管!我们引以为傲的自动泊车?上帝保佑它别刮花轮毂撞上路肩!就算你们的红旗HQ3完成了高速全程测试,那也是做了无数前提限制,在理想条件下完成的壮举,放到真实的城市复杂路况,它就是个需要保姆的婴儿!”

    他指着屏幕上穿梭于车流、雨雾和复杂路况中的S1影像:

    “而这个!它展示的不是实验室的‘玩具’,不是特定场景的‘演示’,是在真实的、混乱的京城晚高峰中,作为一个量产车功能!它的传感器方案是什么?”

    “激光雷达?成本高得离谱,体积巨大,根本不可能量产装车!摄像头?单目、双目?当时的图像识别算法怎么可能在动态、复杂、光照变化剧烈的环境中,做出如此精准、快速、近乎‘老司机’般的预判和决策?!”

    旁边工程师一直沉默地记录着,此刻也抬起头,眼镜片后的目光充满了迷茫:

    “他们提到了‘云端算力’驱动,由‘小梅’支持,云端提供强大的模型运算,车辆端接收指令执行…这个模式我们能想象,但是……”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寻找准确的词汇:

    “延迟!可靠性!感知与决策的实时性!车辆在高速移动中,面对瞬息万变的环境,毫米级的延迟都可能致命!他们的车端传感器是如何在瞬间捕捉到足够精确、全面的环境数据?”

    “‘小梅’在云端是如何以近乎零延迟的速度处理这些海量数据,做出比人类更优的决策,并将指令精准无误地传回车辆控制系统?这中间需要多么恐怖的通信带宽、多么强大的边缘计算能力、多么无缝的系统集成?这已经不是‘有算力’就能解释的了!这简直违背了我们对当前硬件水平、通信技术、系统架构和AI成熟度的所有认知!”

    另一位来自底特律的资深车辆动力学专家,罗伯特,皱着眉头:

    “还有执行层面,视频里那辆车变道的时机、切入的角度、加减速的线性度……流畅得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赛车手,即使云端决策完美,车端的执行机构如何能如此精准、快速、平稳地响应?”

    “这涉及到车辆的线控技术、各执行器的响应速度和协调控制算法…这又是一个深不见底的技术鸿沟,时光仿佛凭空变出了一套成熟、可靠、高性能的线控底盘系统,而这同样是各大巨头正在艰难攻关的堡垒。”

    马克痛苦地揉着太阳穴:

    “最可怕的是,他们把这一切都整合在了一辆看起来如此‘正常’的量产车上!不是概念车,不是实验室原型!电池技术独步天下,AI助手领先业界,现在再加上这如同科幻降临的自动驾驶……”

    “时光科技的每一步,都踩在了我们所有技术路线图的前方,而且是以一种我们完全无法理解、无法复制的速度在推进,他们似乎掌握了一套我们看不见的技术蓝图,或者…破解了时间的密码。”

    会议室里只剩下视频循环播放的声音和沉重的呼吸。

    专家们的眼神交织着震惊、嫉妒,以及挥之不去的困惑。

    时光科技的智能驾驶,像一座矗立在迷雾中的高峰,他们能看到山顶的辉煌,却完全找不到任何一条可以攀登的路径。

    在这个2012年的初冬,对于全球汽车行业的精英们来说,时光的“智能电车”所带来的冲击,不仅仅是竞争压力,更是在认知层面打开了一个名为“技术代差”的、令人绝望的深渊。

    ……

    相比于专家们的困惑,用户就活跃多了。

    当全球汽车巨头的高管们还在苏市时光科技旗舰展厅的会议室里,对着S1和G1的实车以及那颠覆性的自动驾驶演示视频瞠目结舌、陷入关于技术代差与“魔法”般实现的困惑漩涡时,展厅外的世界,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更为炽热的图景。

    发布会的光芒刚刚散去,宣传片里流畅的车身线条、神秘的“盘古”电池以及那如雄鹰般俯瞰复杂路况的智能驾驶系统,早已点燃了普通用户心中的热情火焰。

    “洛教授造的车!”——这个简单的标签,在无数华国消费者心中,已然超越了任何参数表、任何试驾体验,成为了一种近乎信仰的符号。

    尽管时光已经尽可能在把公司品牌和洛珞个人切割开,但在许多用户心里二者尽管不能画等线,但也相差不大。

    毕竟……没有洛教授,即便时光目前市值千亿,稳坐国内科技公司头号交椅,但能造出这么牛的车?!

    要知道,时光虽然已经家喻户晓,但时光汽车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全新品牌。

    没有历史积淀,没有口碑传承,甚至绝大多数人连方向盘都没摸到过。

    但这又如何?洛珞的名字就是最硬的招牌、最响亮的背书。

    从马德里的国际数学家大会拿到华国首个菲尔兹奖,到亲手按下伏羲堆启动按钮开启聚变时代的伟力,再到斯德哥尔摩音乐厅捧回华国首枚诺贝尔物理学奖杯的荣耀,他所代表的,是顶尖智慧与民族自豪,是将“科幻照进现实”的魔力。

    人们相信,他出手,必是颠覆!

    于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盲订”狂潮席卷了线上预订平台和时光科技的门店。

    无数用户,怀揣着对洛教授的无条件信任,手指在屏幕或单据上飞快划过,争相缴纳定金,只为锁定一个尚不知何时能提车的名额。

    然而,这波争先恐后的下定,竟然还不够快!

    因为还有一群人,他们甚至比这些“看都没看车就下定”的用户还要激进。

    他们是时光手机的资深用户,是“小梅”AI智能助手的忠实拥趸。

    在过去的日子里,他们已经深切体会过洛珞教授和他创立的时光科技带来的、远超时代想象的便利与智能体验,那份信任,早已根深蒂固,成为一种近乎本能的追随。

    对他们而言,“时光出品,必属精品”是刻在骨子里的认知。

    洛教授要造智能电车?那还用犹豫吗?发布会直播?看个热闹就行了!具体车型长什么样?性能参数如何?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洛珞和时光科技迈入的又一个领域。

    当他们接到预订开启的消息时,行动快如闪电,凭借对时光品牌生态的熟悉和早已养成的“抢购”意识,在许多人还在浏览车型图片、琢磨配置细节的时候,他们已经完成了“秒杀”级别的盲订操作。

    结果就是,当那些“仅仅”看了发布会和宣传就急吼吼下定的人兴冲冲地查看订单状态时,愕然发现,首批配额早已被这群连车展都没踏进、连实车都没瞄一眼的“时光铁粉”们横扫一空!展厅的喧闹与人声鼎沸,镁光灯下的流光溢彩,在他们眼中都成了过场动画;专家们关于技术代差的困惑与绝望,更是与他们无关。

    他们只认准一件事:这是洛珞和时光带来的未来座驾,必须先下手为强!

    抢到的人,心满意足地晒出订单截图,仿佛赢得了一场荣耀的战役;没抢到的,扼腕叹息,只能眼巴巴地等待下一轮放号,内心懊悔自己还是“手慢”了——即便他们已经是常人眼中快如疾风的“盲订勇士”。

    在这场由洛珞的荣耀与信赖催生的购车狂潮里,品牌的从零开始不再是阻碍,试驾的缺失不值一提,唯有那份基于“洛珞”二字的绝对信心,才是驱动用户们争先恐后、甚至上演“无车秒定”奇观的真正引擎。

    而时光汽车的“一车难求”,在它首秀之日,便已成定局,成为这场科技盛宴中最具烟火气的注脚。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爱睡觉的渡鸦的小说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www.ifuzu.com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最新章节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全文阅读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5200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无弹窗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吧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爱睡觉的渡鸦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爱腐竹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