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悠南的运气很不错,他的出生点在一个地势相对平坦的位置,不远处就是出名的加拿大奇尔科湖。
这里并不在北极圈,所以稍有遗憾,无法看到极光的壮观景象。
但是有一说一,节目组挑选的这些地方都是自然风光极为壮美的地方。
奇尔科湖是加拿大最大的天然高海拔淡水湖,又有火山岩脉和高山冰川的作用,视觉冲击力很强。
节目组的工作人员离开后,李悠南迫不及待地打开运动相机说:“好吧,兄弟们,接下来正式开始我们的旅途了。我现在位于一个距离湖边挺近的地方,我们先去看看湖边的情况吧。接下来的第一步是需要搭建自己的庇护所,我需要挑选一个方便取水且地势合理的地方。”
随后,李悠南背着自己的行囊朝湖边走去。
他穿过一片小树林,眼前是一个草甸,草甸上有不少五彩斑斓的野花。
正值奇尔科湖畔的夏季,是不少花朵开放的时候。
而野花还意味着可能有果实。
李悠南已经认出来了不少后面两个月才能成熟的浆果。
随后,他非常悠闲地拿出摄像机拍了一组视频素材。
他在拍摄时当然不是拿着相机乱晃,而是讲究光影、色彩、画面布局,手非常稳地平推过去,又取了多个角度。
对于其他选手来说,刚刚落地正是体力最充沛的时候,这时候要尽量争分夺秒干正事,背着行囊极不理智,因为太消耗体力。
但李悠南一点都不着急,有登山技能的加持,他沉重的行囊对他来说如同无物——所有负重都要减去 50公斤,才是实际的负重体验。
而节目组抠搜得很,所有装备加起来也没 50公斤。
李悠南一边朝湖边走,一边饶有兴趣地打量四周。
自然没忘记将弓箭拿出来。
节目组配发的是美式猎弓,相比他那把 70磅的碳纤维猎弓,这把弓无论是磅数还是材质都差了不少,磅数只有 50磅,但对李悠南来说倒也够用。
节目组一共给了 9支箭,用了特制箭头,猎熊也没问题。
不过对绝大多数普通选手来说,熊还是很吓人的。
这里黑熊出没频繁,攻击性强,李悠南记得之前看过一期节目,有个女选手被远处的熊吓哭了。
不过,他倒是巴不得熊出现在视野里……那样一来,可以说可以开局悠闲就躺平干正事了。
没错,李悠南从来没把生存当作这个节目的正事。
对他来说,用有限的条件让自己过得像度假一般悠闲才是正事。
节目组并没有将众人放在距离湖泊太远的地方,李悠南没过多久就抵达了湖畔。
他略微观察了一下,微微一喜——此时他位于一个陡崖上,往下有不少滑坡与陡坎,而要从浅滩入湖的话,需要绕行差不多几百米的距离。
事实上在这种季节想要钓鱼的话,还是需要在陡坎上才好钓的,尤其是虹鳟鱼,这种大体型的鱼往往不会待在浅水区域,而这样的陡坎下面的水域正是它们的理想栖息地。
李悠南脑袋里开始思考起生物信息,作为一名实际意义上的动物学家,他稍微动动脑筋,奇尔科湖里的鱼类图谱便在眼前展开:虹鳟鱼、公牛鱼、多利维亚鲟、山白鱼、大鳞大马哈鱼……这些鱼的肉质口感如何,钓法有何讲究……所有信息在他脑海中盘桓。
继续往前走,在这片区域活动了一阵后,李悠南决定返回刚才的小树林。
这里将是他重要的蛋白质获取地,而且在这种地方享受垂钓的乐趣,虽然无人可炫耀,但能对镜头炫耀啊。
不过他并没有原路返回,而是站在选好的垂钓位置的陡坎上,朝内陆方向望去,忽然注意到一个山坡。
山坡上有一片相对平坦的地势,再往上则是山体石壁。
这里的岩壁经过数亿年冰川侵蚀作用形成,异常坚硬。
自古以来,中国建房选址便讲究依山傍水、地势平缓,李悠南又仔细观察了那片山坡——朝南向阳,果然是理想的庇护所选址地。
他拿出运动相机对着镜头说:“伙计们看我发现了什么!瞧见那里了吗?我认为那边是个非常合适的庇护所搭建根据地。位于那个位置,我们可以清晰俯瞰湖岸。好,我们现在上去看看。”
距离湖岸也就一公里左右的样子,李悠南很快就抵达了。
他人还没爬上去,就听到一阵轰鸣的水声,凑近一看,原来树林里有个瀑布从更高的山上流淌下来。
这个瀑布距离他刚才看到的山坡还有段距离,李悠南心头盘算着,这样一来取水源的地方也有了。
继续往前走需要穿过一个小树林,李悠南认真观察着这里的树种,越看越欣喜——毕竟拥有木工技能,他对树木的种类如数家珍。
这里的优势树种是黑松树,一路上都是黑松。
这种树木的树干笔直,材质比较轻且非常坚韧,还有一定的耐腐蚀性,用于建造房屋框架最合适。
不过它更好的归宿是当燃料,黑松木含有天然油脂,更容易点燃也特别耐烧。
除此之外,李悠南还在这片树林中看到了白云山、花旗松、黄松等树木,不得不说这里的树种似乎都具有天然的耐久性、防腐蚀性和稳定性。
李悠南兴奋地拿着镜头叙述:“伙计们,这里的树木对一个老木匠来说实在太让人欣喜了。给我一点时间,我可以用它做出很多有趣的东西。”
很快他便抵达了之前在下边看到的山坡位置,再次确认山体岩壁是个向斜被侵蚀出来的山坡。
经常学地理的人都知道,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向斜的岩层压得更加紧实,李悠南确认这里不会有崩塌风险后,将目光放在靠近岩壁的位置——如果将这里作为庇护所搭建地点,他能得到一个几十平米左右的平缓地带用以活动,而站在山坡边缘则可以一览无余地观望景色优美的奇尔科湖。
李悠南甚至兴奋地拿出摄像机,以顶级摄影水平拍摄了好几组堪称电影级别的视频素材,随后满意地对镜头说:“我决定了,就把这里作为庇护所的位置。”
如果被别的选手看到他抵达出生点后背着装备溜达数公里找庇护所,肯定要被笑死——毕竟第一天体力充沛时,绝大多数选手都会先简单搞定庇护所,再把精力放在找食物上。
李悠南这样的行为可以说是极为奢侈了,不过此时他早已胸有成竹。
随后他在附近勘探,沿着石壁搜寻,果然在预设的庇护所位置附近找到了个不大的石缝。
类似这样的山洞石缝在石壁附近很常见,人躲进去睡觉困难,但储存食物装备绰绰有余。
李悠南将装备放进石缝,在边缘卡上石头防止熊或其他小动物,随后带上摄像装备、弓箭以及那把锋利的猎刀,对着镜头说:“接下来我会花大概三个小时寻找食物,争取在中午前吃到午餐。”
虽然李悠南带上了弓箭和猎刀,但实际上他的第一餐并没有打算吃荤,这也是要讲究策略的。
刚刚抵达求生地点以后,身体其实并不缺少蛋白质和脂肪,这时候最缺少的是碳水化合物。
有很多人对荒野求生类节目有个误区,认为有的选手明明有整只猎物,怎么可能还是会出现健康问题,这就是没系统学过营养学——人体所有行为都需要能量供应,而蛋白质和脂肪转化成能量的效率其实很低,获取能量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补充碳水化合物。
没有碳水化合物的补充,人在转化能量的时候,会优先从肌肉等身体组织当中补充能量,而不是吃进去的蛋白质,这也就是为什么明明有的选手有一整只猎物,但还是会不断掉体重的原因。
李悠南刚才过来时,就已经发现树林深处有不少野生浆果。
不过在此之前,他还需要做一件事。
他拿着镜头来到一处低矮植物附近:“这个树叫矮桦树。”
说着用刀割下一条嫩枝,“在苔原及亚寒带地区的矮桦树,这种嫩枝纤细且富有弹性,干燥后硬度适中,很适合编织小型筐子。”
李悠南一面砍嫩枝,一面科普:“高寒地区有不少耐寒、枝条柔韧或纤维发达的植物适合做编织物,当然做之前一定要学好理论知识,因为有些是有毒的哦。”
随后他架好摄像机,用收集的嫩枝编织起来。
这门编织技能是上次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时跟当地老奶奶学的,没想到这么快派上用场。
因为受到的技能加成很多,他手非常灵活,第一次在野外用这种材料编织却异常熟练,不到半小时就编出个能装下篮球的小筐。
为了赶时间,筐子没编多精致,连把手都没有。
李悠南找来粗壮嫩枝,捡石头敲打得柔软,编在筐口做成简易提篮。
提着篮子,李悠南很快在树林中搜索起来。“说实话,我很难想象在物资这么充沛的地方,怎样才能生存不下去。”
他蹲下身从草丛里捡起一簇黑莓,“黑莓花期刚过,现在应该刚成熟,这种浆果能持续到 9月,耐心搜索的话到 9月前都能吃到。除了黑莓,还有这里应该还有蓝莓、云莓、野米一类的碳水化合物……不过现在还没成熟。”他边说边把看到的未成熟可食用植物位置记下来。
让李悠南惊喜的是,寻找浆果时竟捡到两块野生姜。
他用刀切开丢进筐里:“这东西学名加拿大细辛,味道和普通生姜类似,但带浓郁木质泥土气息,可以泡茶或做调料。”
接着又捡到一把酸模和几块富含淀粉的根状茎。
他晃了晃满满一筐碳水化合物:“这些至少足够提供三天的碳水化合物了。”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