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英煌、太合影视、不亦乐乎影业联合出品,姜闻执导并主演,陈冲、周韫、房祖明、崔建等人联合参演的剧情片《太阳照常升起》,首日票房报收433万。”
“记者采访多位观众后发现,‘晦涩难懂’再次成为了姜闻式电影的一大标签……”
“华宜接连公布喜报:继范、李两位冰栤,周寻之后,艺人经纪部再添两员猛将,黄小明、邓朝正式加盟。”
“张纪钟工作室与华宜兄弟影业共同官宣,将达成战略性同盟合作。”
…
新的一天,《太阳照常升起》上映的话题毫无悬念地霸占了各大娱乐版面,成了全网热议的焦点。
吕睿早上打开电脑,随手翻了翻影评区和社交平台的讨论。
很快他就发现,网友的评价和他昨天看完成片后得出的结论几乎如出一辙。
电影口碑呈现出了极端的两极分化。
少数看懂了影片隐喻的观众,把它奉之为“神作”,在贴吧里逐帧分析镜头语言,字里行间满是推崇。
可更多普通观众却表示看得一头雾水。
明明全程盯着屏幕,却不知道故事在讲些什么,感觉就是满屏的故弄玄虚,故作高深。
甚至还有人调侃说,看完后特意去土豆网上看了解析,结果越看越懵。
“晦涩难懂”这四个字,再次牢牢贴在了姜闻式电影的标签上,挥之不去。
吕睿关掉网页,心里了然。
这结果早在他意料之中。
姜闻显然也预见了这种情况。
面对外界争议,他既没出面接受采访解释,也没在社交平台发声,完全一副“任其自然”的态度。
毕竟有些话不能明说。
尤其是影片里那些关于“太阳”的隐喻,若是挑破了,指不定又会引来什么麻烦。
他可不想再经历一次被禁导五年的日子。
更关键的是,影片早在戛纳就卖了海外版权,加上国内的投资分摊,成本早就收回来了。
票房能多赚点自然是好的,可就算后续票房乏力,对他来说也没什么大不了。
抱着这样的念头,他干脆连宣传都彻底放弃了,整天守在老婆身边,一门心思等着孩子预产期到来,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家庭上。
至于外面的票房涨跌、舆论争议,于他而言,全然没了往日的在意。
而在《太阳照常升起》的争议之外,华宜兄弟的动作也格外引人关注。
继签下范冰栤、李冰栤、周寻之后,华宜经纪部又相继官宣黄小明、邓朝正式加盟,明星阵容愈发强大。
紧接着,张纪钟工作室又与华宜影业共同宣布达成战略性同盟合作,未来将联合开发电视剧项目。
一连串的动作,让华宜在影视圈的话语权进一步获得了提升。
谁都没料到,王家两兄弟竟然会有这般手腕!
去年王京花带着大批艺人出走,几乎抽空了华宜经纪业务的半壁江山,让公司元气大伤。
可仅仅过了一年,他们就重新盘活了经纪部。
一众当红艺人先后加盟的同时,还签下了港台地区不少实力派演员,硬生生把摇摇欲坠的经纪业务重新稳住,甚至比之前更显声势。
这般能力,着实让业内不少人暗自佩服。
但在热闹背后,质疑声也从未停歇。
不少影视领域的专家、教授在行业论坛上公开分析称:
“华宜近几年能拿得出手的大卖影视作品没几部,光靠签约艺人撑场面,看似声势浩大,实则很有可能是外强中干。”
这些声音像一盆冷水,直接浇在了王仲军谋划已久的“上市计划”上。
要是在这节骨眼上推动上市,大概率会被质疑成“圈钱”,公司形象也必将会受到影响。
如此一来,即将上映的《夜宴》和《宝贝计划》,就成了华宜的“救命稻草”。
这两部电影必须大卖,同时还得把公司声势再往上推一把,才能为上市铺路。
正因如此,最近几天王仲磊频繁亮相各大媒体采访,言辞间满是雄心壮志:
“未来,华宜不仅要扩展国内影视产业,更要坚持电影出海计划……
我们要和好莱坞合作,走向国际!不只是参投,我们还会参与制作,甚至启动中美合拍项目,敬请期待……”
这可不是空口说白话。
当记者追问具体计划时,他也没完全藏着掖着,直接透露公司已经启动了一部中美合拍魔幻功夫片的筹备工作。
只是嘛,关于演员、剧情等更深入的消息,他都以“项目尚在保密阶段”为由,不肯多说。
然而,当这些消息落在吕睿眼里时,他却早有答案。
若是没猜错,王仲磊口中的合拍项目,应该是前世成龙和李连结联手拍摄的《功夫之王》。
他记得很清楚,这部片子当时筹备和开拍时,凭着“双功夫巨星首次合作”的噱头,声势搞得震天响,媒体报道更是铺天盖地!
可等真正上映后,成绩却不尽如人意。
剧情松散、逻辑薄弱……即便有两位功夫巨星加持,票房和口碑也只能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来形容,远没达到预期的爆款效果。
“想用一部噱头大于内容的合拍片打开国际市场,怕是没那么容易。”
吕睿看着新闻里王仲磊自信满满的样子,暗自摇头。
华宜急于证明自己的心思实在是太迫切了些。
可是,影视行业终究要靠作品说话,光靠“大动作”和“大噱头”,未必能走得长远。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网上这会正播放着王仲磊“吹牛”的采访片段,可他本人却低调的跑到了睿视界。
敲门进来时,他脸上已经没了采访时的锋芒,反倒带着几分客气的笑意。
“吕董,忙着呢?”王仲磊说着,将手里拎着的两盒包装精致的茶叶放在了桌上。
“呦?稀客啊?王总怎么过来了?”吕睿起身迎了他一下。
“其实也没什么,就是想跟你聊聊《环太平洋》的事儿,你看……华宜能不能帮上点什么忙呢?”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
王仲磊心里这会跟明镜似的。
外界说华宜“外强中干”,其实也没说错。
影视行业风险太大,投资项目能不能赚钱全看运气,赔钱才是常态。
许多小公司甚至折腾几年,都未必能够折腾出来一部院线电影。
就像2005年,内地虽说拍了260多部电影,比2004年提高了40%还多,打破了1992年170部的产量纪录,可真正敢拿到电影院上映的,也就50来部。
反观睿视界,从去年到今年,上映的几部院线电影票房都没低于1亿,年度总票房更是稳居行业第一!
这样的实力,怎能不让华宜眼红?
所以,巴结睿视界、跟吕睿合作,早已成了华宜未来两年的重要战略计划。
包括之前主动送股份给吕睿,说白了还是想抱上这条“大腿”,求他带飞,稳住公司眼下的局面。
说句不夸张的,现在吕睿就是要去华宜经纪部门开后宫,王仲磊都会要求众多女演员洗白白、脱光光,任他挑选。
“你想怎么帮忙?”
吕睿靠在办公椅上,好整以暇地看着他
“你说怎么帮,我就怎么帮!”王仲磊拍着胸脯,一副为兄弟两肋插刀的架势,“只要能给华宜分点《环太平洋》的份额,其他的都好说,要钱出人,华宜绝不含糊!”
“哈哈,行,难得王总这么豪爽,那我也就不客气了。”
吕睿倒是没半点不好意思,当即开口,“这个项目需要不少幕后人员,比如场务、道具组、后期辅助团队。
华宜不是有成熟的团队吗?正好来搭把手,帮我分担点压力怎么样。”
“行啊!这个没问题!”
王仲磊想都没想就应了下来。
只要能蹭上《环太平洋》的热度,拿到项目份额,别说只是派团队来帮忙,就算是让手底下人来当免费苦力,他都愿意。
而接下来的洽谈,更是格外友好。
吕睿借着“要人”的由头,从华宜薅了不少好东西。
不仅要来了两个经验丰富的道具组,还“借”走了一位资深制片,负责协调外景地的事务。
他想的是,等电影拍完后,不行直接把人留下来得了。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嘛,砸钱挖人,他的强项。
而王仲磊则是全程陪着笑,只求能尽快敲定份额。
最后,吕睿松了口,给华宜分了5%的项目份额。
这5%看似不多,但换算下来却是1000万美元,约合8300万人民币!
对华宜来说,这已经是顶到头的投入了。
一来,公司目前内部流动资金不算充裕,拿不出更多钱。
二来,2亿美元的投资规模实在太吓人,王仲磊心里也没底,怕电影票房扑街收不回成本,只能先选个“稳妥”的份额,不敢赌得太大。
三来,华宜确实也要开一部中外合拍项目,离不开资金支持,得稳一手。
送走王仲磊时,看着他如获至宝的样子,吕睿忍不住笑了。
华宜急于求稳的心态,反倒让他轻松薅了波资源,还顺便卖了个人情。
这笔买卖倒是不亏。
…
眼下盯着《环太平洋》动态的人可不少。
王仲磊现身睿视界的消息很快传了出去,这就导致到了第二天一早,睿视界的会议室就被各家资方代表挤得满满当当。
中影的韩三坪、上影的任忠伦、西影的张丕明、还有万达的叶宁、光线的王常田……连许久没露面的董评都来了。
很明显,众人都想从这个2亿美元的大项目里分一杯羹。
吕睿索性将众人召集到一起,摊开项目书,开门见山的说道:
“科幻题材的特殊性大家都清楚,国内虽然能完成部分取景和实拍,但后期特效必须送到好莱坞去做,所以2亿美元的预算不仅一分不能少,后续根据特效复杂度,说不定还得追加……”
话音刚落,其他人都低头翻着项目书,盘算着投入与风险。
唯独韩三坪眼睛亮得吓人!
没办法,他就偏爱这种“大投入、大制作”的项目,花钱越多他越兴奋。
没等别人开口,他先拍了桌子:“中影先拿20%!资源我来协调,北影厂所有人手都能调动,从取景审批到设备支持,一路给你开绿灯,绝不耽误进度……”
3个多亿人民币的资金说拿就拿,国企老大哥的底气展露无遗。
吕睿心里除了佩服、还是佩服。
可没等韩三坪把话说完,旁边的任忠伦就插了嘴:“上影也能拿20%!《环太平洋》要拍海洋、拍机甲,上海周边的港口、工业区我来协调,保证取景顺利。
还有机器人、怪兽的设计,我让上海美院的教授团队来帮忙,绝对能出精品……”
“两位,”吕睿哭笑不得地抬手打断,“我知道中影和上影资金实力雄厚,但20%的份额实在太多了,最多只能给10%。
这个项目需要多方面支持,我还得拉更多资方进场,整合资源才好推进。”
韩三坪和任忠伦对视一眼,倒也没过多纠结,径直点头应了下来。
对他们而言,这笔投资的盈利与否其实是次要的。
毕竟能参与到国内首部2亿美元科幻巨制中,无论是对影视行业的推动,还是对自身政绩的加成,都比单纯赚钱更有价值。
10%的份额,足够达成这个目标了。
西影这边,张丕明脸色有些为难。
毕竟西影近几年资金紧张,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流动资金实在是少的可怜。
但错过这个项目又实在是太可惜了。
能跟睿视界搭桥牵线十分不容易,现在要是断了合作,日后想上船又得费不少功夫。
想到这,张丕明最后还是咬牙拍板道:“西影拿5%吧,西安周边的外景地我们能全力协调,也能出些经验丰富的场务人员。”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真要是全力以赴,西影还是可以掏出不少好东西的。
他这边话音刚落,叶宁则另辟蹊径:“我们目前没法投入太多资金,但万达正在推进IMAX巨幕计划,未来全国的IMAX影厅都可以优先给《环太平洋》排片。
另外,院线端的宣传资源我们也能全包,只求换5%的份额。”
吕睿欣然应允。
万达眼下的院线资源对电影后期票房至关重要,这笔交换很值。
电影预计后半年开拍,等到了上映的时候,至少也到08年以后了。
到那时,万达能提供的帮助绝对远大于现在。
只不过,会议室里此时却是有人得意有人愁。
博纳早前因为与睿视界在合作上闹了分歧,早已被彻底踢出局,连参与讨论的资格都没有。
英煌那边干脆没凑过来,大概是觉得2亿美元的项目根本不是他们能碰的。
眼下只要把《新世界》给拍好,其他的都好说。
唯独董评坐在角落,脸上满是无奈。
他倒是有心拿份额,可这些年他赖以生存的港台资源优势,随着睿视界的崛起,已经越来越派不上用场了。
其他无论是好莱坞特效团队的对接,还是国内取景的协调,睿视界自己就能搞定,根本不需要他帮忙。
所以,他也只能是眼睁睁看着机会溜走,望而兴叹。
除了他以外,王常田自始至终也都没怎么说话,但却始终目光炯炯地盯着吕睿。
没人知道,他心里早有定计。
今天这份额,他是非拿不可,而且还要不低于中影和上影!
等其他资方陆续离开后,王常田没急着走,而是径直跟着吕睿进了办公室。
“王董,还有事?”
吕睿刚在办公桌后坐下,就见王常田站在对面,神色比刚才在会议室里更显郑重。
“吕董,我想跟你单独商量件事。”王常田没绕圈子,开门见山。
吕睿指了指对面的沙发:“坐,慢慢说。”
他心里隐约有些猜测,应该还是为了《环太平洋》的份额。
毕竟刚才在会议上,王常田可是一直都没开口提条件。
但他却没料到,王常田接下来的话会如此直接。
坐下后,他直接来了一出狮子大开口:“吕董,《环太平洋》的项目,光线想拿10%的份额。”
“10%?”
吕睿微微皱眉,心里有些诧异。
光线这些年在地面电视台的宣传渠道确实强势,全国几百家地方电视台的影视剧广告投放、预告片宣发,几乎能做到全覆盖,这对《环太平洋》的前期预热很有帮助。
但即便如此,用宣传资源换10%的份额,还是有些不够。
10%对应2000万美元,约合1.6亿人民币,单靠宣传渠道,撑不起这个价。
他原本的想法是给光线5%的投资份额,再让他们负责部分地面宣传,这样才算是等价交换。
可没等吕睿把话说出口,王常田却话锋一转,语气笃定:“宣传资源是附加条件,我主要是想用光线传媒10%的股份来换这10%的份额。”
“什么?”
吕睿猛地瞪大了眼睛,脸上诧异更盛。
2006年的光线传媒,虽说还没上市,但发展势头却正猛。
不仅地面电视宣传渠道牢牢占据行业第一,旗下的《娱乐现场》等娱乐节目覆盖全国,每年还能靠发行电视剧赚不少钱,是业内公认的“现金流奶牛”。
这样一家运营良好、不缺钱也不缺资源的公司,王常田居然愿意拿出10%的股份来换一个电影项目的份额?
怕不是在开玩笑吧?
他在心里飞快盘算起来。
当初投资华宜,更多的是看中其经纪业务和行业人脉,算是“短期套利”的考量,以后说不定还能靠股份赚笔差价。
反正最后那8%的股份肯定是要全部脱手的,不然就要砸到手里。
可投资光线却不一样。
光线的地面电视台渠道是“独门武器”,未来不管是拍电影还是电视剧,都离不开宣传。
要是能持有光线10%的股份,相当于把一条前景极好的宣传渠道牢牢攥在了手里。
这绝对是一劳永逸、稳赚不赔的买卖!
其实吕睿早前也动过投资光线的念头,可光线一直运营稳定,既不融资也不扩股,他总不能贸然上门说“我要入股”吧?
那样太容易引起反感,反而还有可能坏了双方关系。
没成想,王常田今天居然主动提了出来,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你怎么会想到用股份换份额?”吕睿压下心里的激动,尽量平静地问道。
王常田倒是坦诚,叹了口气道:“光线之前一直在做电视和发行,电影这块始终是短板。
现在影视行业越来越看重‘投资+制作+发行’的全链条,所以我想借《环太平洋》这个项目,正式进军电影圈,也算是给公司找个新的增长点。”
说到这里,他看向吕睿的目光带着几分恳切:“睿视界在电影制作上的实力有目共睹,跟你合作,我心里踏实,也能少走些弯路。
如果可以达成同盟合作,以后在电影圈有什么不懂的,还望吕董多多提携。”
原来如此!
吕睿心里了然,王常田这是想借《环太平洋》的热度“搭车”,既拿到大项目的份额,又能跟睿视界绑定,为光线的电影业务铺路……
很显然,这是一步“求稳”的棋。
他当即笑了起来,主动伸出手:“王董这话太客气了,‘提携’谈不上,以后咱们就是合作伙伴,互相帮衬是应该的。
10%的股份换《环太平洋》10%的份额,这事儿,我答应了!”
王常田见他应允,也松了口气:“那我就先谢过吕董了,后续的股份转让协议,我会让法务尽快跟你对接。”
有了睿视界这个稳定可靠的合作伙伴,光线接下来的前景绝对比眼下还要晴朗。
王常田已经想好了,等忙完这段时间就做个计划书出来,让吕睿帮忙提提意见。
既然成了自家人,他总该不会藏私了吧?
半个多小时后,王常田起身告辞离开。
看着他的背影,吕睿心里满是畅快。
不仅搞定了《环太平洋》的份额分配,还意外拿到了光线的股份,这波操作简直血赚!
至此,45%的份额便分了出去。
吕睿准备给睿视界留25%。
至于剩下的30%,得给瑞兴影业留一份,还有两份则用来吸纳其他国外资方。
这个项目注定是要做成中外合拍片的,除了国内演员,国外演员自然也少不了。
有了国外资方支持,后续宣传、发行方面,也可以获得一些加成。
而在正式动身出国“忽悠”海外投资人前,吕睿首先敲定了《环太平洋》的前期筹备章程。
中影这边出力最大。
涉及文化审批、外景地协调、特殊设备调用这些需要对接有关部门的事,韩三坪承诺将全程负责、亲自去跑。
他之所以这么热情,主要还是这部片子对国内市场的意义太大了!
一方面能填补华语电影硬核科幻的空白,另一方面还能带动技术、道具、后期制作等上下游产业,乃至于培养出一批专业人才。
基于此,按吕睿的判断,有关部门大概率会一路给他开绿灯。
毕竟《环太平洋》的体量和意义,早已超出了普通商业片的范畴,已经算得上是“行业标杆级”项目了!
与此同时,在章程细节逐一敲定的同时,吕睿还又通过官方媒体,正式公布了《环太平洋》的演员选角要求。
不出意外,消息一出,整个内娱再次陷入了轰动!
十分巧合的是,周星池竟然也跟着一起凑了上来……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