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三大队的办公室流淌。
姚卫华扭动了一下屁股,椅子嘎吱作响,把杨锦文的思绪拉回了现实。
他抬起眼来,发现对面的桌子上已经摆满了从外面打回来的烧烤。
蔡婷和猫子正围着桌子,手里拿着竹签,啃着鸡翅膀。
杨锦文揉了揉酸痛的眼睛,问道:“谁买的?”
猫子抬眼看他:“杨队,你看的太专注了,这是小菜出去买回来的。”
冯小菜笑道:“时间很晚了,我猜你们应该饿了,我们秦城的烧烤挺好吃的。姚队、杨队,你们也过来吃点。”
姚卫华坐起身,扭了扭腰:“我就不是坐办公室的命,坐久了腰疼。”
如果要调查悬案,而且还是积案,案卷都要详细的过一遍,法医和痕检出具的报告,里面有一些专业知识,都需要了解清楚。
要全部看完,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
特别是一手的调查报告,内含很多有用的线索,指不定哪一条就是指向性线索。
所以,杨锦文他们都是交叉看,把案子的细节牢记在心里。
杨锦文站起身,伸了一个懒腰,看向挂在墙上的石英钟,已经是深夜十点多了。
他来到桌子前,拖了一把椅子坐下来,一边吃,一边问道:“小菜,你当时跟过这个案子,711案死者身份是怎么找出来的?”
冯小菜拿起暖水瓶,站在旁边给他们倒水,一边道:“就是按照我师父的方法找到的,被害人周蕾在她住的地方,也就是楼下的发廊做的美发,我记得时间好像是案发前一周。”
姚卫华问:“你师父挺有眼力劲的。”
冯小菜苦笑道:“他太急躁了,我觉得他出事儿,和我们原三大队被裁撤,就是为了争夺破案率,争夺光荣榜,如果不是那么急,我师父和原三大队也不会……”
蔡婷把手里的竹签丢在桌上,问道:“周蕾的死因是啥?作案工具呢?”
猫子道:“你没看?”
“我还没来得及看这一段,我刚看了勘察报告,上面说找到第一案发现场,是因为被害人周蕾的裤子被脱下来,然后就找到了她挣扎和出血的地方,就在一棵双生树的旁边。
并且,周蕾身上的钱财被搜走,但金耳环没有被凶手拿走。
然后就是周蕾被凶手杀害,凶手没等她死,直接就跑了。
从血迹判断,血迹是一条直线,等于是周蕾第一时间就往五十米开外的公园门卫室跑去呼救了。”
杨锦文点头:“所以,高杰在调查报告里判断,周蕾是熟悉周边情况的。”
冯小菜回答说:“是的,后来查出周蕾是从事卖银职业的,当天晚上她出去站街,我们查出了很多目击证人。
但十点过后,她住房楼下就没人了。
她招揽客人的地方离小树林就一百多米,隔着一个巷子、一条街。
我师父当时就判断凶手应该是诱骗周蕾,两个人去了小树林,然后不仅实施了侵犯,然后把人杀了。
作案工具的话,李法医判断是一把磨的很锋利的改锥,周蕾脖子被捅了三下,捅穿了动脉血管。
从被刺、到她跑到公园门卫室呼救,不超过一分钟死亡。”
姚卫华喝了一口茶,他没吃烧烤,似乎不太喜欢深夜吃东西,他问道:“那后来,原三大队是怎么调查的?”
冯小菜把暖水瓶放在角落里,然后走过来,坐在一把空椅子上,她把双手插在并拢的大腿缝里。
“一是通过周蕾的人际关系和利益纠葛来查,另外就是找目击证人,排查周蕾的一些老熟客。
当时,法医和技术室给的线索是,凶手在被害人的大腿上留有精斑,可以作为生物证据,但这个条件有限,筛不出人。
还有就是在林子里提取了凶手的脚印,通过足迹显示凶手的身高是在170到175公分,体重65公斤到70公斤,这个范围也很普遍。
结合这几点,我们查了半个月,没找到任何线索。”
杨锦文问道:“指纹呢?”
“没有留下指纹。”
姚卫华皱眉:“那凶手作案时是戴着手套的?”
冯小菜摇头,又点头:“我师父分析说,如果是带手套的话,那肯定是比较好的、很光滑的手套,因为被害人有过挣扎的,从被害人身上和现场没有留下劳保手套的纤维。
查到后面就成了悬案,我师父转变了思维,他认为凶手的经济条件肯定不错的,就是从没留下指纹这个关键线索来断定的。
如果是普通人作案,还把被害人的脖子连捅三下,心理素质肯定没那么强。”
“那一大队和二大队当时成立专案组,他们是怎么调查的?”
“他们没查711案,卢队和沈队认为,711案就是随机作案,因为据被害人的室友吴桐说,她俩是在晚上六点出来的,晚上九点,吴桐接了三个客人,她当时在楼上‘工作’。
周蕾当天晚上也有五个客人,所以她身上的生物检材,也找那五个人对比过,都不是他们留下的。
也就是说,六点到十点半之间,按照这个时间段,卢队和沈队调查了当晚周围的所有人,没有找到可疑的人。
于是他们就判断,应该是在十点左右,附近商铺关门后,凶手找上了周蕾。
也就是说,凶手案发当晚没踩过点,或者是之前踩过点,最后就查不到人。”
杨锦文站起身,从办公桌上拿起另一份案卷,也就是发生在次年、97年6月9号的命案。
他坐下来后,翻开案卷,开口道:“小菜,你给我们说说609这个案子。”
冯小菜点点头,摇了摇修长的双腿,两只手掌全部没入大腿缝里,表情显得有些不安。
“被害人名叫万思苗,十九岁,同样是性工作者,她的遇害也很随机……”
随机作案是最难调查的,没有利益纠纷,就无法摸排社会关系。
指向性的物证、例如生物检材、指纹,因为条件有限,也不好筛查到人,像是指纹库录入电脑,一检索就能匹配嫌疑人?在现如今是不可能的。
“案发时间是在6月9号的凌晨一点,地点是在石林区四海路的垃圾站。
四海路的夜市后面是旧城区,里面巷子很多,叫四海胡同,里面的情况很复杂,很多小作坊藏在里面。
在案发前,万思苗也是在胡同里揽客,从晚上七点,到凌晨一点这段时间,她和好几个女的坐在四海路的113号里面的长椅里……”
杨锦文从案卷里找出万思苗的照片,以及拍摄到的她‘拉客’的地方。
门前有三步水泥台阶,门楣上挂着卷帘门,下面是透明的玻璃门,门是敞开着的。
之所以是玻璃门,可能是为了路过的人,能看见里面的情况。
有经验的都知道,你去到一个连关羽都挪不动脚的小胡同里,就算你有赤兔马,就算你有青龙偃月刀,就算你胜读圣贤书,你依旧要瞄几眼。
这瞄几眼,你就能分辨出玻璃门后面的情况,谁年轻、谁漂亮、谁皮肤白、谁前凸后翘。
万一遇到心仪的,或是遇到暗恋对象差不多的女人,你不问个价钱?
不问价钱,也架不住人家招徕
“大锅,耍一哈嘛。”
你心里就会想,哦,西南的。
“大哥,你看我中不?”
哦,河东的。
“瞅瞅……光知道瞅,进来杵两下试一试?”
哦,原来是这里的。
南来北往的,总会有一款吸引到你。
杨锦文把照片传递给姚卫华他们,大家仔细看了看店铺门面。
只有姚卫华很遗憾地道:“没拍到人,可惜。”
猫子翻了一个白眼。
冯小菜继续道:“这一整栋楼,一共五层,全是做那种生意的,里面有一帮地痞,带头的叫曾超,绰号叫‘草狗’。
6月9号深夜,万思苗就在门里的凉椅上坐着,和她一起的有三个女人。
万思苗是在接近深夜十一点多,外出买夜宵,然后就没回来。
凌晨过后,她的尸体在四海胡同的垃圾站被人发现,报警的是在夜市吃夜宵的两个男人。
垃圾站旁边有一个厕所,门当时锁着的,夜宵喝酒的那些人,喜欢在厕所旁边小解。
有两个醉酒的人,小解的时候,在垃圾站里发现了尸体。”
姚卫华问道:“他们是怎么发现尸体的?”
这时候,杨锦文从案卷里拿出一摞照片,分给他们看。
冯小菜回忆说:“因为当时,有一条流浪狗在垃圾站找吃的,它突然从里面传出来,把两个报案人吓了一跳。
他们没在意,继续回去喝酒,那条狗就在夜市里跑来跑去,然后就有人发现这只狗的嘴毛、脖子的毛发和腿上的毛发全是血。
那两个小解的人是治安大队的,有一定的经验,当即就找来一把手电筒,跑去垃圾站。
垃圾站都是没有门的,挨着门口摆着三个很大的铝皮垃圾箱。
就在垃圾箱的后面,他们发现了万思苗的尸体。”
猫子心里一哆嗦:“那流浪狗舔了人血?”
杨锦文找出现场的照片,仔细端详着。
狭窄的马路上,停放着闪烁着红蓝灯的警车,垃圾站的门口用麻绳围起来,当做警戒线,线外是密密麻麻的围观人群,对着漆黑的垃圾站里指指点点。
其中一张照片是技术员从侧面拍摄到的,原三大队的大队长高杰,站在麻绳外面,他握着手电筒,射向垃圾站里。
他的旁边是顾军、冯小菜。
他们看见肮脏的铝皮垃圾箱后面,出现了一个偏着脑袋的女性头颅。
她的脸偏向外面,双眼圆睁,迎着刺目的手电筒光晕。
她的脖子和脸上血糊糊的,并粘着一丛丛狗毛……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