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气质各异的人,从车上下来。
他们有的西装革履,气度不凡,像是企业高管。
有的穿着唐装,手里盘着串儿,一副大师派头。
还有的,则是一身艺术家气息,长发扎在脑后,眼神里透着不羁。
但他们走进高守正院子时,所有的气场都收敛了起来,恭恭敬敬地喊了一声。
“师傅。”
这些人,就是高守正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徒弟们。
每一个,都是如今陶瓷界响当当的人物。
当他们看到坐在院子里,悠闲喝茶的沈岩时,眼中都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和疑惑。
太年轻了。
这就是师傅电话里说的那个“贵人”?
一个头发花白,穿着一身考究中山装的老者,是高守正的大徒弟,李援朝,如今是国家级陶瓷博物馆的首席顾问。
他走到高守正身边,低声问道,“师傅,这位是?”
“我跟你们说的,沈先生。”高守正的语气里,是发自内心的尊敬。
“都过来,见见沈先生。”
众人围了上来,虽然口称“沈先生”,但那眼神里的审视,却毫不掩饰。
他们敬重师傅,但并不意味着会轻易相信一个来历不明的年轻人。
一个脾气火爆,手臂上纹着麒麟的汉子,是高守正的三徒弟,赵衡,自己开了个工作室,专做复古瓷,在圈子里是出了名的“炮筒子”。
他瓮声瓮气地开口了。
“师傅,您说要建一座失传的龙窑,我们二话不说就回来了。可这事,不是光有钱就行的。”
这话是说给沈岩听的。
在他们看来,沈岩最大的标签,可能就是“有钱”。
沈岩放下了茶杯,没有说话。
他站起身,走到了院子中央的空地上,那里已经铺开了一张巨大的图纸。
那是他根据系统给出的数据,连夜绘制出的龙窑结构图。
“各位都是行家,看看这个吧。”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被图纸吸引了过去。
只看了一眼,李援朝的眉头就皱了起来。
赵衡更是直接叫了出来,“这什么玩意儿?窑身倾角三十度?疯了吧!这么大的坡度,火舌窜得太快,根本稳不住温场!”
“还有这排烟口的设计,七上八下,毫无章法!热量全跑光了!”
“这简直是外行画出来的东西,师傅,您可别让这小子给骗了!”
一时间,院子里炸开了锅。
质疑声,此起彼伏。
这些国手级的大师,每一个都有自己的骄傲和经验体系。
沈岩的图纸,彻底颠覆了他们的认知。
高守正的脸涨得通红,正要发火。
沈岩却抬了抬手,示意他稍安勿躁。
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了每个人的耳朵里。
“传统的龙窑,依山而建,坡度在二十三度左右,是极限了。因为你们无法解决在陡坡下,热量分布不均和燃料消耗剧增的问题。”
“但我的设计可以。”
他指着图纸上一个奇特的结构。
“这里,我增加了一个涡流增压结构。它可以让火焰在窑膛内形成可控的螺旋气流,热效率比传统龙窑提升百分之三十,同时,温场均匀度可以控制在正负五度以内。”
“至于排烟口,”他看向赵衡,“你所谓毫无章法的七上八下,是结合了流体力学和白努利定律的矩阵式设计。它能精准控制每个分窑室的气压,实现对不同器物,不同烧制阶段的精确控温。”
“我管你什么牛顿定律还是马顿定律!”赵衡脖子一梗,“我只信祖师爷传下来的手艺!你这套东西,烧出来的就是一堆废品!”
“是吗?”沈岩笑了笑,“那我们不如赌一把。”
“怎么赌?”
“窑,就按我的图纸建。”沈岩的语气很平淡,“如果烧出来的东西,有一件是废品,我个人出资一个亿,作为各位的误工补偿和精神损失费。”
一个亿!
院子里瞬间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都被这个数字给砸懵了。
他们虽然都是大师,身家不菲,但一个亿的现金,也不是谁都能随手拿出来当赌注的。
这个年轻人,要么是疯子,要么……就是真的有他们无法理解的底气。
“如果成功了呢?”李援朝的声音有些干涩。
“成功了,”沈岩看着他,“我将复活一项失传千年的技艺。”
他的话里,带着一种巨大的魔力。
在场的所有人,都是真正的爱瓷之人。
复活失传的技艺,这六个字,对他们来说,比任何金钱都更有吸引力。
高守正一拍大腿。
“就这么定了!都听沈先生的!谁再有二话,就给我滚出这个院子,我高守正没他这个徒弟!”
老师傅发了话,众人再不敢多言。
一场浩大的工程,就在九龙山废弃陶瓷厂的原址上,拉开了序幕。
沈岩没有当甩手掌柜。
他几乎是二十四小时都泡在了工地上。
选址,勘探,打地基。
当众人还在为如何处理山体斜坡松软的土质而争论不休时,沈岩直接给出了一个混合了聚合物水泥和玄武岩纤维的加固配方。
施工队按照配方施工后,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超过了国家最高标准的三倍。
砌窑膛,垒窑壁。
赵衡他们这些大师,亲自上阵,用沈岩改良配方后烧出的“金刚砖”,一砖一瓦地构建着龙窑的主体。
他们很快就发现了不对劲。
按照沈岩图纸上的砌法,窑壁的内弧和外弧,形成了一种他们从未见过的双曲面结构。
一开始,他们以为是画错了。
可当他们用激光水平仪测量时,才惊骇地发现,这种结构,让整个窑身的应力分布达到了一种近乎完美的平衡。
这哪里是建窑?
这分明是在建造一座精密到微米级的艺术品!
半个月后,一条长达七十米的巨龙,盘踞在了九龙山的山坡上。
它通体由灰白色的金刚砖砌成,线条流畅而充满了力量感。
阳光下,整座龙窑仿佛在呼吸,散发着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气息。
所有参与建造的工匠和大师,看着眼前的杰作,都心潮澎湃。
他们知道,自己正在见证一个奇迹的诞生。
点火那天,C市的半个陶瓷圈子都来了。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