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检查一下风力发电机的储电设备,电量满满的,逆变器也正常运行,可以进行磨面了。
磨坊门口,此时已经排起了长龙,朝廷高层的家眷,几乎都派了人,带着粮食来磨面,见识一下新式设备,看看比石磨强多少。
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蔡京家,他让人准备了五石小麦,装了整整一大车,用两头牛拉到了磨坊门口……毕竟是亲戚嘛,不管能不能磨成面粉,都要表达一下支持的态度。
磨坊开门后,李清照让人将麦子运进去过秤,按斤两进行收费。
秤是周易给她买的,是一台最大称重一吨的电子台磅,等李照照发展得好了,周易还打算给她升级为小型地磅。
很快,小麦的重量就称了出来:
“一共五百八十七斤,去账房交钱,交了钱就开磨。”
蔡京府上的管家亲自去交了钱,然后看着一个磨坊的伙计将麦子用斗车推到吹糠机旁,给麦子进行除尘、除糠、筛选石子等杂物。
做完这一步,小麦才变得干干净净无杂质,倒进磨面机的料斗中,推上电闸,开始磨面。
蔡府的管家看得目瞪口呆,来之前他以为这里会是个巨大无比的石磨,结果根本没见到石头,反而是一堆明晃晃的钢铁部件。
他主动跟干活的伙计搭腔:
“这几百斤麦子,得大半天吧?”
用石磨进行磨面,五百斤小麦一天都磨不完,蔡府的管家觉得这既然是仙家赐予的神物,比石磨快三倍已经顶天了。
结果磨坊的伙计说道:
“你这五百多斤,一小时就够了……也就是半个时辰。”
说完他指了指墙上挂着的电子钟说道:
“我们都用仙界的计时方式,那个细针走一圈,长的会挪一小格,走一圈算是一小时,每天二十四小时,对应咱们这边的十二个时辰。”
说完,他拿来一摞崭新的编织袋,将其中一个挂在面粉出料口,另一个挂在麸皮出料口,很快,白生生的面粉和大片大片的麸皮,就分别从两个料口中倾泻而出。
现代磨面机最大的好处,就是自动过筛,将麸皮和面粉进行分离,省去了石磨筛面的环节。
蔡府管家看到编织袋,惊讶不已:
“这是何物?”
“仙界赐予的面粉袋子,试营业这三天免费赠送,三天后开始收费,五文钱一条,只有磨面才能采买,超过十条需报给东家,免得有人故意倒卖。”
这边正磨着,第二家已经进来给麦子称重交钱,然后就开始过筛了。
磨坊里面弥漫着粉尘,李清照走过来,给大家发了口罩,嘱咐账房清点好编织袋,然后提着大约十斤左右的面粉来到院中,先举着镜子看了看自己的打扮,确认没任何瑕疵,这才一步跨到了混元宫文宣王殿。
见到周易,这丫头兴奋中带着几分羞涩:
“仙长仙长,我们磨出白面了,您看看,特别细腻。”
周易提着袋子看了一眼,面粉确实挺好的,跟现代白面没什么区别,但他没敢碰,因为不确定碰了之后,会不会加上一千年光阴:
“去各个殿都供奉一下,不管这些神仙有没有出力,拜一拜总归有好处的。”
“遵命!”
李清照提着面袋子来到三清殿,先供奉了三清老祖,接着又去昊天殿、中天殿、长生殿、勾陈殿、后土殿、三皇殿等神仙前面,挨个儿供奉,给神仙们汇报一下大宋面粉的工业化进程。
等这丫头转一圈,周易问道:
“那些编织袋没问题吧?”
“没问题,非常好用,以后磨面的人可以买,要是遇到生活困难的人,我们也会免费送,总之,会真正帮到百姓。”
磨坊只是现代社会往宋朝放置的引子,让大宋百姓见识一下机械的效率,这自然而然就会带动工业革命的萌芽……水力纺织机和印染机在宋朝已经有了广泛应用,磨坊不过是再推动一下,引导百姓们自行摸索。
为了防止编织袋不够,周易又在批发网站上,以囤积救灾物资的名义,买了三十吨覆膜编织袋。
一吨编织袋大概两万两千多条,三十吨就是六十多万条,年底之前,李清照的磨坊就不用为编织袋发愁了。
现在大宋世界的麻还没收割,回头再给李清照买一台麻布编织机,专门生产盛粮食用的麻袋,一点点改变宋朝。
当然,宋朝也能影响到别的世界,毕竟大宋太富了,收上来的赋税能轻松支撑好几处战争。
上次赵煦说,一旦诸葛亮来了就将两淮的赋税赠送给丞相,周易原本没在意,但前不久武媚娘根据史料计算一下,发现宋朝两淮的赋税和粮食产量,居然比蜀汉全国高出近十倍。
等赵煦这些支持全部到位后,估计诸葛亮会不自觉发出李云龙式的感叹:
“老子从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采买完编织袋,李清照左右看了看:
“媚娘姐姐呢?”
周易指了指镇上说道:
“大药房的薛国强请了一尊太乙救苦天尊的神像,今天到时间了,早上他来的时候说,仓库里有一批治疗外伤的药物临期了,打算送给我,你媚娘姐姐和西施姐姐去搬运了,顺便从镇上买一台电三轮。”
一听两个大姐头不在,李照照童鞋的心就泛起了桃花:
“仙长,这几天我没来,你有没有想照儿?”
说到这个,周易问道:
“你是不是没事就对着令牌嘟囔啊?”
李清照顿时像是被猜中心事一般:
“你……连这个都能算出来吗?”
周易说道:
“你每次对着令牌嘟囔时,我这边都能隐隐约约听到,但不太真切,只能感觉到你在说话……刚开始我以为是耳鸣了,去推演后才发现与你的令牌有关。”
李清照低下头,一副做错事的样子:
“我是不是打扰仙长了?”
周易本打算逗逗她,但想到这丫头心思敏感想法多,便张开双臂搂着她,很霸道的亲了一口……对待女文青,就得强硬一些。
果然,亲吻之后,李清照腰不酸了,腿不疼了,心里也不委屈了,伏在周易怀中喜滋滋的说着自己的计划,比如开设学堂、资助孤儿等等。
没多久,武媚娘和西施开着新买的电三轮从镇上回来,车上装满了各种处理外伤的药品,比如双氧水、碘伏、酒精、纱布、消炎药、创可贴等等。
武媚娘见李清照来了,将赵煦留下的书信拿给了她:
“老夫子要从卫国启程去云雾山了,王嫱要给老夫子带几百匹马当坐骑,赵煦想让你通过蔡京,运来一些粮草资助老夫子。”
李清照一听,当即说道:
“近日我姐夫刚劈死了几个贪污的押粮官,等我回去,就从查抄的粮草中运来一些……不是,王嫱王昭君来了?”
武媚娘点了点头:
“昨日来的,四天后才过来,你可以凑个时间,跟她一起见个面。”
有勾陈大帝的树叶,每个人都可以自由调整往返时间了。
李清照听说孔子去云雾山建学校后,当即也动了这个心思:
“我们那个世界的云雾山,好像也荒废着,若是可以的话,我便用磨坊挣到的钱修建一所学校,系统的教授现代知识,到时候让我师公那个大吃货去坐镇,绝对能吸引到天下才俊。”
武媚娘提醒道:
“过几年,可以把岳飞、韩世忠等人都带过去,等他们长大了,就率军打入异族的国土,让那帮禽兽也感受一下家国破碎的惨剧。”
李清照重重的点了点头:
“姐姐放心,未来的人才,绝对都会收入囊中的!”
另一边,大唐贞观世界。
平壤城的十五万高句丽援军磨磨蹭蹭,总算来到了安市城五六十里处,再有一天,就能跟安市城的守军内外夹击大唐军队了。
就在这个时候,李靖安排的伏兵杀了过来。
这些伏兵并非在原地等待,而是李靖根据平壤大军的脚程,算出了他们抵达安市城外围的时间,然后以这个时间,确定了各部的行军速度,让所有将士,正好能在同一时间赶到预设的伏击点。
在没有大型机计算机、没有战场推演模拟的情况下,使用脑力推算出这一切,不得不说,李卫公能被奉为天庭兵马大元帅,是有原因的。
更重要是,离开长安时他走路都打颤,结果连着几个月的急行军到达辽东后,整个人像是年轻了几十岁。
不仅能做到与将士们同吃同住,同时还要处理大量军事相关的情报,布置新的作战计划……军神这个称号,真是恰如其分。
伏击战打响时,李靖就在安市城附近的一个小山包上,旁边支着太阳能发电板,无人机全部放了出去,随时侦查高句丽援军的动向。
李靖拿着对讲机,不断根据高句丽援军的动向做出针对性布置,作战任务甚至具体到了百人小队。
李绩作为他的副手,这下真的心服口服了。
开战前,这位兵部尚书觉得就算是十五万头猪,也不是那么好杀的。
但现在,他突然发现,高句丽人居然排着队送死,这种一边倒的战斗可比杀猪容易多了……真是应了那句话:
跟着李卫公,遍地是军功!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