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八月后,雨水变得更加频繁,气温时常短暂回落,却在雨停后又迅速回升至35℃以上,妥妥的‘蒸笼’模式。
如此天气对人对菜都是考验。
然而,江心菜场的表现很稳定,偶尔一场暴雨淹上畦面,但仍然影响不了出菜。
穴盘苗移栽缩短了在大田里的生长时间,优势还是很明显。
对于移栽,菜场也总结了一套计件方式,按盘算,每移栽一穴盘,成活率达标,便会给出具体的提成。
陈家志看着易定干报给他的提成计算方式,也颇为欣慰。
“易场长的大局观见长啊!”
“两分钱一株苗,一个工人一天也就移栽1000~1400株,算上基本工资,满勤情况下月收入能控制在1000元上下,再根据销售情况来给奖金,嗯~考虑得很全面。”
“那当然,这可是这几个月总结出来的经验。”易定干说道:“要没问题,后面我就按这个来喽。”
“就按这个来吧。”
“行,那你先忙,我去看下今天菜收得怎么样了,这菜价好起来那干活的感觉确实不一样……”
陈家志笑了笑,端起桌上放凉的茶一饮而尽,又来到走廊外打量着菜场。
这段时间他都没去卖菜,菜场管理也参与得少,但各方面的运转如常,行情有起有落,但却一直在赚钱。
这个月没有施有机肥的计划,照如今情况,八月菜场的利润应当也能轻松破百万。
这赚钱速度让陈家志琢磨着该加快扩张速度,早点去云南和沪市。
不该洪中在回来路上了,他想先见上一面再外出。
正想着,办公室里电话铃声突然响了起来。
陈家志回去接通,有点意外,是云南元谋的马明打过来的,几句话后马明就表明来意。
“陈总,冒昧打扰,过两天局里会组织队伍到花城考察,我带队,到时方便到你的档口和菜场去看看吧?”
陈家志笑道:“欢迎之至,马局长,你这效率很高嘛,这么快就要带领队伍走出来了。”
“惭愧,上次匆匆一面,陈总对我说的等着市场上门和主动出去找市场本身就有不小差距,可是深深的点醒了我。”
“言重了,马局。”陈家志沉吟道:“这样,马局,你给我说下车次,到时我开车来接你。”
马明笑道:“不用麻烦,陈总,我们有同志做好了相关安排。”
陈家志语气颇为遗憾,又说:“那等你到了,我们可得找地方一起喝两杯。”
“哈哈哈,我也正想着要请陈总喝酒。”马明顿了一下,“不瞒你说,我这次出来也是带了招商任务的,陈总,到时我当面给你介绍下政策。”
“行,马局,那我就听听。”
陈家志心想你来得还正好合适,面上却不动声色的应下。
挂了电话,陈家志想找一找云南这时期的相关资料,却一无所获。
还好上次去考察过,从初接触的情况来说,云南蔬菜的科技含量很低。
蔬菜育苗上也是如此,不管是茄果类,还是叶菜类,基本是农户自行育苗。
更别提现在叶菜类还没发展起来。
而从他后世知道的情况来说,云南叶菜类种苗需求量占比接近七成,昆明菜心未来可是蓉城市场上的价格屠夫。
现在外销蔬菜中占大头的茄果类在未来只有一两成的比例。
然而,现在是反过来的,更耐储耐运输的茄果类蔬菜占主导,叶菜很少。
而在茄果嫁接技术上,一直到2025年,云南苗场的嫁接工作都是从山东请嫁接工飞过来完成~
再加上元谋的干热河谷气候非常适合菜心等十字花科类蔬菜的种子繁育,也非常适合种苗培育。
这确实是座宝库,趁着马明来,刚好可以顺水推舟的接下。
打定主意后,陈家志也再次来到丝瓜和苦瓜的育苗棚。
几名年轻的妇女正忍受着大棚里的高温,学习着如何嫁接。
动作极其不熟练,成活率估计也会很低,每天都有人因为吃不了这份苦而选择退出。
而坚持下来的人,有不少都是因为陈家志的煽动。
“这是门技术,熟练掌握了嫁接技术,未来二十年、三十年都不会为找工作发愁,而且工资收入一直不会低,菜场给你们的工资也不会低。”
很多人都信了他的话。
陈家志也没有说谎,这门技术虽然辛苦,但对普遍小学毕业或者没毕业的农村妇女来说,绝对是门值得下苦工学习的手艺,靠着它,以后可以天南海北的飞,乃至出国做嫁接。
“陈总来了?”
“陈总~”
“嗯,忙你们的,不用管我。”
陈家志也找来嫁接工具,完整的嫁接了一穴盘,这玩意确实很考验耐心和手艺,就像在给蔬菜做外科手术一样,要把两个不同的生命融合到一起。
同时这也是蔬菜育种工作者普遍掌握的技艺,陈家志也要求自己得掌握。
…
海珠,市农科院。
陈家志又一次来到了这里,并见到了提前预约了的张桦研究员。
“陈老板,快请进来坐,有段时间没见着你,但我可从报纸上看到有关江心菜场的报道,你们可是第一个大规模应用小拱棚取得极佳效果的大菜场。”
张桦给倒了杯水,笑道:“实不相瞒,我们研究所也参考江心菜场的做法出了两篇菜心种植技术相关的文章。”
陈家志接过水,开着玩笑:“我说呢,今天一路过来,途中不是小拱棚,就是遮阳网,原来是你们推广工作做得好。”
张桦说:“哈哈,这两年农业设施的推广力度确实不小。”
许是江心菜场上了新闻,又得到了领导关注,陈家志感觉张桦的态度也友善了不少。
闲聊了一会儿,陈家志才道明了来意,找农科院推荐专业的植保技术员,而且最好要有育苗育种制种经验,同时也提及工作地点在云南。
张桦很意外,“陈总这是要去云南发展了吗?”
陈家志没有隐瞒,说道:“从地理气候来看,云南有成为国内叶菜主产区的潜力。”
“云南的气候确实得天独厚。”张桦有不少疑虑,“可是交通太难了,云南叶菜要想销往各地,运输和保鲜是大问题。”
陈家志分析道:“国内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国家迟早会把目光投向西部,我觉得这个时间不远了,现在云南出省的国道也一直在升级改造中。”
喝了口茶,他又说:“而且,张主任,我是先打算在云南投资育苗场,从育苗育种开始,同时结合茄果类蔬菜的销售,循序渐进的参与这个过程。”
“育种……”张桦嘀咕道:“陈总,你是有做十字花科作物育种的想法吗?”
陈家志笑了笑:“班门弄斧了,做育种,我们肯定不是你们对手,更多的还是想从育苗和制种方面寻求些发展。”
围绕着看好云南叶菜的潜力,陈家志和张桦做了不少讨论。
两人在这方面确实有很多共同话题,陈家志对育种较欠缺,但他种过的菜心、生菜、油麦菜、芥菜等蔬菜的品种多啊!
每一个他都能聊出个一二三。
而且张桦此前立项的项目里‘关于品质好又产量高的尖叶菜心’的研究方向就是受陈家志的启发而产生的。
“陈老板,我算是明白了,你就不是冲植保员来的,你是冲育种科研员来的!”
“还请张主任帮个忙。”
“行了,别一口一个张主任了,我也就一普通科研人员,也就比你大几岁,你还是叫我华哥吧。”
“那你也别叫我陈老板,叫小陈或者家志都行。”
“那就叫家志吧,我看菜场好多人这样叫你。”张桦喝了口茶,沉吟道:“其实现在大下岗,好多研究单位也不景气,你想招人只要待遇给够,还是挺容易的,就看你想要什么样的人了。”
陈家志想了片刻,说道:“我想找一个经验丰富的,能把育苗场的技术和管理体系搭起来,同时还要有年轻的理论知识强的,可以作为后备力量。”
“你野心不小啊!”张桦斟酌一二,“我还真有合适的推荐,彭谦老师你觉得怎么样?”
彭谦是上一代的菜心育种专家,选育了‘四九-19号菜心’这样畅销三四十年的品种,张桦则是新生代菜心育种专家。
“彭老不是退休了被你们返聘了吗?”陈家志先是讶然,跟着又立马说:“如果彭老师愿意来,我肯定是一百个愿意!”
张桦笑了笑,“只要你愿意给他开一千块一个月的工资,他应该也愿意来。”
陈家志应道:“只高不低!”
“嗨,陈老板,你这果断的样子弄得我都想来了。”张桦说,他是真羡慕这工资。
陈家志跟着也做出了邀请,不过张桦又拒绝了,想来这叶类菜研究所也就剩他一个核心了。
随后张桦又答应拿着他给出的高额薪水去学校给他招聘个年轻人。
这时候农校毕业生去基层的对口岗位,工资很低,普遍两三百、三四百。
当张桦拿着陈家志承诺的月薪过千去高校招人时,对很多贫穷家庭走出来的学子的吸引力可想而知。
仅仅两天时间,彭谦和华南农大毕业生纪松一老一少便加入了江心菜场的育苗场团队。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