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第二百一十四章 政令

秦人的悠闲生活 最新章节 第二百一十四章 政令 http://www.ifzzw.com/373/373704/
  
  
    章敬道:“这都水长禄看着像是有做不完的事。”

    有些事就是做不完的,衡想起了小时候田安爷爷说,父亲为了治理国家,有一辈子都做不完的事。

    忽然又觉得饿了,两人在咸阳桥边找了一家食肆。

    章敬身上带着钱不多,只有五个铜钱,买了两张饼之后,一路走着一路吃着。

    正是冬日里,上午时分的风依旧很冷。

    一路走着,章敬被冷风冻得直缩脖子,他看着道路上正在不断往咸阳走去的人群,道:“听敬业县的老人说过,他们说以前关中的人们都是窝冬的,这个时节没这么多秦人出来走动。”

    衡吃着饼一边听着。

    回到敬业县之后,衡就开始读书生涯,这个九岁的孩子在这个冬季开始了苦读。

    接连几天,衡都住在了潼关,坐在油灯边苦读到深夜。

    早晨的时候,衡在潼关城内的小屋睡醒。

    司马欣平日里主持着潼关城的事宜,小公子来了潼关他自然是知晓的,早晨时就带着吃食来探望。

    吃食是两张热乎的饼,以及一碗羊汤。

    衡没有穿着名贵的衣裳,而是穿着与这里的学子一样的粗布衣裳。

    多数时候,这里的学生生活都是拮据的,每个人都要穿着这种粗布衣,谁穿着名贵反而会受到异样目光。

    今年父母送来的新衣裳衡只穿过一次,就是去频阳看老太公最后一眼的时候。

    自那之后,衡就没穿过新衣裳,倒也不可惜,也可以留着给弟弟礼穿。

    一个九岁的孩子独自睡醒之后,推开屋门,再点燃屋前的炉子,而后坐在炉子边烧着水。

    司马欣很佩服公子扶苏养孩子的方式,大秦的小公子自小是养尊处优,但也不总是养尊处优,这样的孩子当得起最尊贵的身份,也在外吃得了苦。

    这种孩子确实难得,叔孙通给公子扶苏教出了一个好孩子。

    当初章邯去西北戍守,留下了他的孩子章敬,那时候叔孙通将章敬当作自己孩子那样教导,教出了现在学识渊博的章敬。

    正因如此,叔孙通也会悉心教导小公子,将小公子教导成了一个极其懂事孩子。

    司马欣心中暗想,这位小公子其实并不需要多么有天赋,也不需要多么高深的学识,只要他懂事就好。

    这样的小公子,是学不坏的,也一定会是个好人。

    一个灭了六国的秦王,竟会有这么好的儿子。

    而这个皇帝的孙子,也是一个这么懂事的孩子。

    这天下的人都觉得皇帝可畏,却养育出了天下人尊敬的公子扶苏,以及一个如此坚毅且懂事的孙子。

    司马欣真的很羡慕皇帝,拥有如此好的后人。

    再想起自己那愚钝的儿子,司马欣就觉得根本不能比。

    但司马欣曾听说过,小公子的母亲是十分严厉的,才教导出懂事的小公子。

    衡的头发还有些乱,还显得有些矮的他在屋前搓着手,等待着水烧开,几缕散乱的发丝随风飘着。

    司马欣走到近前,递上两张饼。

    见到对方递来的饼,衡先将饼收下了,行礼道:“衡,谢过郡丞。”

    司马欣道:“冷吗?”

    衡道:“不冷,听闻升迁的文书下来了,郡丞要升任郡守了。”

    这个消息早就传遍了潼关,司马欣也的确收到了升迁的文书。

    今年的丞相府就像是为了给秦廷增加人手,提拔了不少人。

    他司马欣也因此得到了升迁。

    司马欣道:“有人说这又是一次秦廷收买人心的手段,安抚天下各郡的关系,有了这一次升迁,下一次升迁恐怕这一辈子都等不到。”

    衡吃着饼,将脸上碎发往后放着,回道:“如果他们以前在六国诸侯王时所经历的就是如此,那么他们理所当然会这么想。”

    司马欣道:“来年又要进行考试了,公子扶苏又要履行承诺了,那些揣测的人自然会知道他们想错了。”

    衡点着头道:“要治理国家,还要被人揣测非议,难怪外公说父亲与爷爷总是很忙碌,很疲惫。”

    司马欣笑着点头,听着这个孩子还显稚嫩的嗓音,说着关于国家大事的理解。

    说着话,陶壶中的水开了,衡放下手中没吃完的饼,拿起水壶先倒了一碗热水给司马欣,请这位郡守坐下。

    司马欣看了看四下道:“章敬呢?”

    “被老夫子责罚磨豆腐了。”

    “他怎么又被罚了?”

    “我让章敬大哥带我出去玩,本想去见萧何,却见到了都水长禄,我们一晚上未归,老夫子就罚他了。”

    司马欣错愕一笑,这几乎是惯例了,小公子但凡做了什么错误,就一定是章敬受罚。

    这一次丞相府颁布了升迁令,其实是与大试也是相同的。

    就像是世人说,这一次秦廷不过是为了收买天下各郡县的人心。

    真是为了收买人心又如何?

    这一次是丞相李斯的手段也好,是公子扶苏的图谋也好,秦廷这一次的升迁令,给了天下各郡县的官吏们提升了信心。

    秦廷就是告知天下官吏,只要好好为吏,秦廷就能提拔你,就能给你增加俸禄。

    但这一切的前提就是,为吏给一地郡县增加人口田地,与民情。

    一切都是相辅相成的。

    司马欣回头看了眼小公子屋内的书,这卷书是以前公子扶苏对诸子百家典籍的摘要,其中有不少关于诸子的言论。

    司马欣道:“以前公子还年少,我就在华阴县任职县令,那时在华阴县就是七年,整整七年总算是治理好了华阴县。”

    衡道:“我知道,现在的华阴县的葱,就是关中最好的。”

    司马欣笑着道:“那时几次三番想过,如果能为公子扶苏效命,那该多好,只是那时的公子总是忧心天下事,没有理会我。”

    衡想着父亲少年时,面对司马欣或者老夫子是什么样子的。

    但这里的人都十分敬佩父亲。

    衡只能从老夫子或者是司马欣,以及其他人口中得知父亲少年时所做的种种事。

    身为大秦公子,衡听过他们讲述过父亲的事情,并且听了很多很多遍了,有时听着他们的话,自己也会感觉压力很大。

    司马欣又道:“我没什么本事,守了十年才得到了郡丞一职,直到现在才是郡守。”

    衡道:“父亲一直看在眼里,不会忘记你们的。”

    “是啊。”司马欣忽然一笑,感慨长叹一声,又道:“小公子有什么需要,都可以与我说。”

    “嗯。”

    衡点着头。

    随着太阳渐渐升高,潼关城开始忙碌了起来。

    等小公子吃完了,司马欣拿着碗筷离开,他也要投入一天的工作。

    司马欣虽说得到了升迁的文书,但这里的郡丞府依旧保留着,也没有建设郡守府,大抵这里就会改成郡守府,只要换个门面就好了。

    这也是司马欣自己的打算。

    刚走到门口,他见到了一个人,此人正是当初的曹参。

    曹参行礼道:“见过郡守。”

    司马欣站在门口迟疑道:“是有何事?”

    曹参道:“萧县令说今晚来潼关与郡守一叙。”

    司马欣觉得今天想着什么事就来什么事,不过潼关城也有一个小客人,想见萧何,又道:“可以,夜里来就好。”

    “是。”

    曹参行礼之后又快步离开了。

    上午的时候,衡就在这里与一群同龄孩子听潼关的夫子讲课。

    在同龄人中,衡的学识也是算是上好,但与章敬相比还差得很多。

    现在章敬大哥都能给其余学子讲课了。

    今天的课是一个叫隹的夫子所讲,这位夫子是当初第一批东出的夫子,之后带了数百人入关中读书。

    现今是潼关城诸多夫子中,举足轻重的一位。

    隹夫子所讲的是有关诸子百家以后的学识,随着秦一统天下,当年闻名天下享誉诸国的诸子都不在了。

    现在只有学识留了下来,往后的人们该学什么呢?

    隹夫子讲述了一个观念,那就是当年诸子如儒,兵,阴阳,道,墨等诸子百家的后人留存在世的已不多了。

    几乎可以说没有传人了。

    当年皇帝东巡公子收天下书籍,而后编写了新的百家学说成了如今的诸多书籍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衡听得很认真,这是他在诸多夫子那里没听过的,如今较为新奇的论述,并且也是如今人们所热议的。

    有人将如今的支教夫子所传授的学识说成秦学,所谓秦学都是融合诸子学说的一种书卷。

    但各家秉持着自己的家传渊源,而自视甚高者,其实这些人挺无趣的。

    就像是孔子学说,何必是孔门的学说,当年孔子的弟子何其多,遍布天下列国。

    那么现在,秦学也该是如此,学子就该遍布天下。

    这都是如今世人所议论的。

    其实对支教夫子们而言,乃至现在的潼关也好,从未将这些学识占为己有,也从未说过这些学识就是秦学。

    诸子百家的学识,就该是天下人的。

    秦不过是在践行这个流程。

    这堂课从讲了一上午,从隹开始讲到结束,来听课的人越来越多。

    本就是人们所热议的事,等课结束了之后,潼关城的诸多学子肯定也会接着议论的。

    衡走出学堂,见到了提着食盒的章敬。

    “郡守说让我们夜里去他府中用饭。”

    食盒中是两碗面,一人一碗坐在学堂外吃着。

    其实在潼关城内,还有诸多学子也是坐在屋檐下用饭,而后在屋檐下休息的,潼关城虽说有食肆,但位置没这么多,很多孩子都是要抢着去食肆用饭。

    如果去晚了,吃食都没了。

    为了平衡学子们的分配,书舍倡导学子们多带自家的吃食。

    衡知道父亲是很看重吃这种事的,潼关城内正在修建另外几座食肆,以备将来之需。

    下午的课所讲的田忌赛马的课,田忌赛马这个故事是在父亲与叔叔高的书信往来间写成的。

    叔叔写成了这个故事之后,父亲将其写入了课程之中,并且得到了叔孙通的允许,成了支教夫子必须要教的一堂课。

    齐国大将田忌与齐威的故事确实很有意思,也发人深省。

    这个故事早在最先送到老夫子手中的时候,衡就看过了,只不过跟着众人再学一遍。

    温故而知新,学习就是这样,反复咀嚼,反复学。

    到了夜晚的时候,衡与章敬就来到了司马欣的家中。

    小公子与章敬能够来自家家中作客,让司马欣尤为高兴,小公子是个懂事的孩子,而且章敬是潼关今年来最优秀的学子。

    司马欣家的吃食也简单,都是一些家常的。

    司马欣喜欢往饼中放入葱,带着葱香的饼确实别有一番风味,这位刚升迁郡守特别爱吃葱。

    不过葱可以与任何食材配合,司马欣家的饭菜总是带着一股葱香味。

    不多时,萧何与曹参也来了。

    见到司马欣的家中有一少一小两个孩子,先是有些错愕。

    这两个少年曹参见过。

    司马欣介绍道:“这两位都是潼关的学子,这是萧何,萧县令。”

    “学生衡见过萧县令。”

    “学生章敬见过萧县令。”

    两位少年能够在司马欣的家中做客,自然是身份尊贵。

    萧何隐约觉得章敬这个名字很耳熟,似乎在哪里见到过,但一时又想不起来了。

    倒是另外一个看起来只有十岁上下的孩子,萧何倒是从未见过。

    萧何与曹参在两个少年人另一侧坐下。

    这两位少年正在吃着,嘴里嚼着食物,似乎也不愿意开口讲话,萧何也感觉到余下的事不论他与郡守说了,他们都不会参与。

    司马欣道:“你我也有一年不见了。”

    萧何举着酒碗道:“我敬郡守。”

    司马欣又道:“听闻你建设泾阳颇有成效。”

    此刻说出这话时,司马欣面上的笑容便是一种没有看走眼的神色。

    司马欣确实没有看走眼,萧何确实是个能人。

    而且,司马欣敢断定只要升迁令的评判标准还在,萧何是还能继续升迁的,“萧县令觉得如今的升迁令如何?”

    萧何回道:“先前考试就是秦廷选用人才的一次选拔,这一次的升迁令也是对天下官吏的又一次选拔,听闻这是丞相的政令。”

    司马欣倒不觉得,他觉得这是公子扶苏政令。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张九文的小说秦人的悠闲生活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www.ifuzu.com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秦人的悠闲生活最新章节秦人的悠闲生活全文阅读秦人的悠闲生活5200秦人的悠闲生活无弹窗秦人的悠闲生活吧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张九文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爱腐竹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