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典之上,继凌烟阁之后,袁术继续为众人介绍起了功勋殿。
除了众所周知的丹书铁券等服务,本次功勋殿中还特地推出了不少新物品。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义子体验卡了,分为一天、三天到七天不等。
使用此卡,即可享受一天的汉王义子待遇,对于广大渴望成为汉王义子,又功勋不够的人来说,可谓一大福音。
将来走出去,咱也是当过汉王义子的人,别提多有面了。
特别是价格亲民,对于广大底层士卒和百姓而言,凑满功劳成为汉王义子,可谓高不可攀,遥遥无期。
但只是一张体验卡,攒攒还是能买得起的。
持此体验卡使用期间,便可以在甲士陪同的情况下,出入寿春宫部分开放区域,参观旅游。
入门之时,有专门培训过的甲士把守,此时体验卡使用者,只要高呼一声:【家父汉王!】;【吾家四世三公!】之语。
随即守门甲士便会一齐拱手行礼,高呼:
【恭迎公子回宫!】
而在进入之后,里面更是设置了专门的义子书房,义子校场等地。
具体观光流程,一日体验卡分为上午体验汉王义子的学习课业,下午体验演武训练,中午还管一顿寿春宫宴(单人餐)。
三日和七日体验卡,则会有更丰富的表演活动和体验内容。
可以说在今日推出的第一天,这款义子体验卡就因他亲民的价格,丰富的体验,极高的情绪价值,而彻底卖爆!
有功绩的当场就买了,即可就要报名体验,没功绩的也等着立功,多少也要攒出一张一日体验卡,体验一把当汉王义子的日子,否则岂不是白到这世间走一遭?
一时间“家父袁公路!”之语,吵吵嚷嚷响彻寿春城大街小巷。
某种意义上来说,汉王在字面与实际上,实现了君王治世的最高理想:
【朕为君父,天下苍生为子民!】
所有人都因这波义子体验卡的浪潮,而感觉和汉王十分亲近。
那些路途遥远,还没来得及搭建类似寿春别府(义子体验馆)之类的州郡不说,至少今天过年的寿春人,玩的非常热闹。
除了义子体验卡外,功勋殿之中比较受百姓推崇的,就属【盐、米】之类的生活必需品,所需功绩价格非常低廉。
不过对于这些,功勋殿是有限购的,无论爵位多高,背景多大,每人每年一视同仁,只能用功绩换取维持个人生计的三日口粮。
这种就是属于当有人快饿死时,身上又有功绩在身,就可以换取的救济粮了。
灾乱起时,一口粮食,或许就能留下一条人命。
不过可兑换的数量不多,一来防止世家、商人囤积居奇,二来天下万民的数量太多。
黄天应元显圣道君能在你最穷困落魄时保佑你三日之命,可三日之后若还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生计,那么无论什么样的神佛,也保不了你一辈子。
尽管如此,可对于某些拖家带口,刚从中原逃难来的百姓而言,早已热泪盈眶。
天晓得他们以前过得是什么日子?
粮食全部被抢走,到处都在抓壮丁,每天辛苦干完一天的活,才能领取到微薄的口粮。
可过了长江,来到淮南之后呢?
这里的人都超好的!
朝廷分租土地,世家乐善好施,只要努力种地,就能积累功勋提升凌烟阁爵位。
而即便是这样的太平治世,汉王居然还在担心咱们会遇到天灾人祸,一时间穷困吃不起饭。
是以用非常低廉的功绩价格,每年向汉国万民发放三日的口粮福利。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当这些人将中原暴政的消息带来淮南。
淮南百姓:汉王,他真的,我哭死。
除此之外,功勋殿还推出了【学宫月卡】,【学宫半年卡】,【学宫年卡】,【学生食堂月卡】以及各类印刷书籍,笔墨纸砚之类,价格也很亲民。
哪怕是寻常百姓,只要好好种地一年所攒的功绩也足够购买一些。
之后持卡便能送孩子到当地的乡学宫、县学宫,上学读书。
而这些乡县学宫的老师,正是当初寿春大考时的落榜之人。
虽然落榜了,但汉王依旧给他们统一分发了乡、县学宫祭酒的官职。
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来寿春,便是来求做官的。
先甭管这是什么官,至少先当上了再说。
有了官身,以后总有升迁,于是乎大多数人也都欣然接受了官职任命,被分派到地方任教。
事实也正如他们所想,只要弟子教的好,在学生考试时成绩胜过同僚,就能不断晋升。
最高可升至如今寿春学宫院长王朗的官职,那可是能上朝会,负责组织每年寿春大比,在汉王面前都说的上话的高官重臣。
而对于如今的寻常百姓来说,如果送孩子上学要花钱粮,指定大多数人都供养不起。
但现在只需把每年多余的功绩拿出来凑一凑,兑月卡的兑月卡,办年卡的办年卡,甚至兑了【食堂卡】,连孩子的伙食都省了。
万民自发对着显圣道君的画像虔诚叩拜,高呼:【救苦救难,太平教主!】
毕竟孩子上学全程不花一分钱,只要有功绩就都能兑换,学成之后就能参加寿春大比,入仕改命,再没有比汉王为他们考虑更贴心的了。
而功绩哪里来?最简单的就是种地,虽然微薄,胜在稳定。
其次参与修桥补路,挖渠建堤,发明创造,都有一定的功绩发下。
来攻绩最快的,自然是为大军搬运粮草,建造营垒,打造军械,辅助守城等等。
正因底层百姓与世家、高官等人的需求不同,无论是丹书铁券,还是寿春五环之间的地位差别,亦或是合法在城中开马车的号码牌等等,对普通百姓来说毫无意义。
恰恰是【义子体验卡】、【三日救济粮】、【学宫月、年卡】等等,使高高在上的凌烟阁与功勋殿切实的走进了他们的生活,将他们与汉国彻底的绑在了一辆战车上。
国富民昌,国破民亡,荣辱与共,同气连枝!
想来下次若是还有诸侯,胆敢效仿曹操偷袭汉国本土,那么他将面对的,大概是近千万高呼:【吾家四世三公!】的曾汉王义子们。
为了更方便功绩的兑换计算,在本次大典上,汉王宣布了以功绩点统筹计算功绩。
以前的小功,为一百功绩点,中功为一千,大功为一万,泼天大功为十万。
而在功勋殿诸事尽皆宣布之后,袁术见不少世家都因为听闻了【学宫月、年卡】、【印刷书籍】之事,而神色有异。
汉王忙请几位世家代表上台,紧紧握着他们的手,站在黄天后土的祭坛上,抬手指着八公山下的淮水立誓曰:
“祭酒诸官,悉出世家子,天下万民,为世家门生!
淮水汤汤,朕当与有功士大夫共天下,诸位勿疑!”
淮水:“???”
众世家代表,闻之动容。
是啊,汉王派出去所有当祭酒教书的都是他们世家子,也只能是世家子。
那每天教什么,教多少还不是他们世家说了算?
每日一遍尊师重道,将来门生故吏遍天下,悉为世家羽翼!
指不定未来打十大世家争夺战的时候,各家门下的弟子势力,还能派上用场出大力呢?
关键是乡、县皆设学宫,立祭酒,汉国上下立时会多出大量官职,完全可以将家族里不成器的子弟,丢出去教书为官,也算多了一条出路。
万一在教书上有天赋,未来入寿春学宫当祭酒,说不定有朝一日,也有桃李天下,入朝为官的一天。
再说了,自家精心培养出来的继承人,难道在寿春大比上,会考不过不成器的家族废物们教出来的泥腿子?
众世家代表们一合计,越想越觉得大事在我,果然汉王还是最倚重我们世家了,要让我们家家户户,都能门生故吏遍天下!
他真的,世家哭死!
见汉王指淮水而誓,表明心迹,众世家之人无不齐身而拜。
“贤圣先王,莫过如是。
淮水泱泱,吾等愿为王治天下!”
淮水:“.”
安抚了一众世家,指着淮水再次与世家代表们确系了汉王世家统一战线。
祭台上的袁术也是终于将今日的大典进行到了最后一步。
“请四王来见!”
随着他话音落下,自有甲士出行,依次请来了:陈王、鲁王、梁王、沛王四人。
“昔年太祖高皇帝杀白马而誓曰: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今天下分崩,汉室衰微,刘氏子孙不孝,不能救天下。
术不得已而为之!
今为汉王,当杀白马,与诸王指淮水而共誓。”
袁术说着亲切的将神色各异的四王请上祭台,命人取来白马,又一次指着淮水,谓之曰:
“朕闻,天下者,高祖之天下,社稷者,光武之社稷!
承天受命,传于刘氏,然今日之洛阳,已非刘氏之朝廷!
天子政令,悉决于操,天下未宁,祸乱之始也。
曹操者,赘阉遗丑,挟幼主以令诸侯,劫天子而作威福!
天子诏书不出宫门,忠直之士血洒长街,宿卫之臣为其爪牙,宗亲皇叔为其羽翼。
此窃国之贼,恶行累累,犹胜董卓,天日昭昭,必诛其罪!
朕本汉臣,上无争位之心,下无称王之志。
唯念汉室倾颓,黎民涂炭,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幸有陈王、鲁王、梁王、沛王,皆怀义志,劝朕扶危而济汉,救国以安民。
适逢新年元日,五王聚于淮水,万民同沐黄天!
今有衣带血诏为证,其间曹操暴行,皆天子亲笔所书,更有太傅刘繇、太师刘表、后将军刘备、车骑将军董承等百余汉臣,书名奉诏!
朕怎不览诏涕泣,此天未绝汉,人心向朕。
遂与陈、鲁、梁、沛四王,指淮水以为誓,杀白马而歃血!
立诸王议会,决天下之政枢,斥洛阳为伪朝,救天子于傀儡。
朕今为天下而受此位,济苍生而登此台!
发诸王之令,集天下之兵,倾大江上下,救四海苍生。
黄天在上,淮水为证,诸王共盟,誓诛曹贼!”
陈、鲁、梁、沛四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脸无奈的上前,与袁术一同喝下杀白马之血酒,指淮水而誓曰:
“愿与汉王为盟,剿除国贼,匡扶汉室,解救天子,还于旧都!”
袁术闻言颔首,乃令之曰:
“众将整兵以待,春耕之后,发兵三十万众,号之水陆两军八十万,北上中原!
一战定社稷之主,救万民之难,显三兴炎汉之志,彰匡扶天下之心!
迎救天子,天下太平!!!”
终于听到新的立功机会,有凌烟阁、功勋殿颁布在前,众将士无不眼神热切,遥望北方,仿佛在哪里等着的不是曹军,分明是一个个行走的功绩点。
众将士齐声呼之曰:
“自出寿春,所向无敌!
兴复汉国,四海升平!”
亲眼目睹了这一幕的陈、鲁、梁、沛四王,表情越发古怪。
见鬼的,为什么你这个一口一个朕的当世最大反贼,却弄得跟真的一样,好像还真是在努力匡扶汉室似的?
袁术执传国玉玺,凛然而望。
【汉国是汉!
汉王也是汉!
你就说朕是不是大汉忠良吧?
等三十万大军北上,杀进洛阳,天子见了都得喊朕一声义父!】
终于,持续了一日的称王大典就此圆满结束,眼看日暮西沉,月华初现。
汉王俯瞰陪着他度过了整场大典的万民臣公,笑谓之曰:
“辞旧迎新,当贺新春。
今与万民共庆,当与万民同宴!”
遂命阎象取为今日特地准备的饺子来,发予万民。
从早上大典之前,八公山上的太平观里,就一直忙着包饺子煮饺子,此时当即取出来,从山上发往山下。
虽然因为到场的人实在太多,即便包了一天也有些不够分。
多者四五只,少者两三只,主要是汉王所赐,太平观所煮,谓之【太平饺子】,给万民讨个彩头。
臣公万民与汉王同食饺子,过新春,无不欢欣鼓舞,齐贺太平。
更有幸运儿,本是乡间农户之子,侥幸吃到了全场唯一一个包有铜钱的饺子,被汉王当场赏下一个中功,从此爵位在身,光耀乡里。
使得全场吃饺子的气氛更为热烈,众人喧哗举火,取竹来烧,发出噼啪作响为爆竹,在这八公山上,热热闹闹过年节。
汉王更是取笔墨,提春联,在此次大典的祭台两旁上书:
【临危受命,朕不得已而称王!
北上济汉,术不救天下谁与?】
横批:【大汉忠良!】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