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第二百五十八章 汝,曹孟德,袁氏忠良!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最新章节 第二百五十八章 汝,曹孟德,袁氏忠良! http://www.ifzzw.com/373/373258/
  
  
    “那么我且问你一句!

    刘太傅,是谁,送你入朝来的?”

    闻听曹操此话,在场众人打量刘繇的目光也不由带上些许古怪。

    毕竟谁都知道,刘繇正是被袁术亲自派人送来朝廷的。

    虽说单凭这一点,说明不了什么,未必不是袁术要维护他自己那所谓的大汉忠良之名,不想担上杀害大汉宗亲,一州刺史的名声,所以送来朝廷免得麻烦。

    况且自刘繇入朝以来,向来兢兢业业,带领最后的大汉义士,勤王扶龙,身为帝党党魁的他,又怎么可能是什么袁营内应?

    但联想到曹操口中,那个隐忍数十年,潜藏幕后,挥袖间使大汉分崩离析,弹指间断炎汉四百载国祚的袁术形象。

    众人便深感不寒而栗。

    想想张角弟子唐周,蹇硕至交潘隐等人,在其发作背叛之前,哪个不是视为心腹,股肱重臣?

    便是曹操麾下夏侯惇、乐进等人,在其降袁倒戈,助纣为虐之前,哪个又不是赤胆忠心,功勋卓著?

    往近数,刚来的太师刘表,可才刚被袁术送去的孙权坑害。

    可在其坑害十万大军之前,哪次又不是冲锋陷阵,屡立奇功?

    往前历数大汉纷乱的十数年间,袁术每次出手,都可谓鬼神莫测,每一个内应发作,在事发之前,也根本无迹可寻。

    因此尽管今日大有曹操在往刘繇身上泼脏水的嫌疑,但就他是被袁术亲自派人送来这点,也不得不防。

    试问,以袁公路算计落子,布局天下之智谋,又岂会做无用之功?

    他总不能真是个把刘太傅送来,派他整合帝党,匡扶天子的大汉忠良吧?

    见原本齐心协力的帝党,被曹操一番袁术阴谋论动摇人心,刘繇怎不又气又急。

    眼看众人打量自己的眼神渐渐泛起疑虑,刘繇又岂会坐以待毙?

    他不由冷笑出声!

    “曹操!无凭无据之事,还敢在这里血口喷人!

    我是被袁逆送过来的,我就是袁逆内应?

    那这样说的话,刘太师同样是袁逆送回,他也是内应了?”

    刘表一听矛头被引到自己身上,暗恼这个刘繇是怎么回事,一有风吹草动,就把自己护至身前?

    不过被他这样点明,刘表不得不站出来,毕竟他身上的政治污点和刘繇是一般无二的。

    曹操今日能说刘繇是袁营内应,明天就也能把自己当内应斩了。

    他当即挺身出列,站至刘繇身前,颔首称是。

    “刘太傅所言有理!

    老夫自己知道自己绝无可能是袁营内应,曹丞相所言在场有袁营内应之事,或许有理。

    但判断内应的依据,岂能由你空口白话,一言而决?

    若照你这般分析,徐晃将军的老上司杨奉已经降袁。

    他又是此前在梁国领十三万大军近乎全军覆没的主帅,那他岂不是也和我此前麾下之孙权一般,有故意葬送大军的嫌疑?

    太尉杨公与袁家几世交好,便是那袁逆见了他也得口称一句世叔,岂不是也有通袁嫌疑?”

    徐晃又被提及了他此生引以为耻的这场大败,脸色微沉,一言不发,但也站到了刘繇、刘表身后。

    杨彪听了刘表之语,更是连连口称不敢。

    “刘太师折煞在下了,那袁逆向来目中无人,篡逆无道,老臣何德何能,岂敢担这逆贼一声世叔?”

    他先一句撇开了自己,同时也明白了刘表的意思,接下来也一一点名了朝堂上袁氏的门生故吏。

    这一下倒好,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天下英才半数出其门,可算是一下点了火药桶了。

    在朝堂上的有一个算一个,不是袁家门生,就是袁家故吏,要么是和袁家有姻亲关系,不然便是与袁家几代通好。

    于是乎,方才被曹操挑拨,互相提防忌惮,怀疑内应的众人,又一次站在了统一立场上,并且乌泱泱一群,势力比原先的帝党还大。

    大量原本中立的朝臣,也不得不因为曾与袁家牵连,而被裹挟站在了曹营的对立面,反对起曹操那番袁营内应的说辞。

    刘繇得见此景,没想到居然还能有这等变化,暗道一声遇事不决护刘表是真的好用。

    眼见大势在我,他赶忙以帝党领袖的身份站了出来,接过众人的话语权。

    “曹贼!蛊惑人心,造谣生事,污蔑我等朝廷重臣,事到如今你还有何话说?

    我是袁营内应?我还是说你是袁营内应呢!

    按照你的话说,你此番领兵出征,得天子信任,将国事托付。

    可你都做了些什么呢?

    在宛城狎妓,强抢张绣叔母,以至损兵折将,将朝廷精锐付之一炬,何等荒唐可笑?

    有辱斯文,丢我大汉丞相之颜面,繇羞与你为伍。

    况且真要论起来,你此等行径,与孙权一般无二,将朝廷大军白送给张绣,以作其进身袁营之功绩,更将已经收服的南阳重郡,拱手相让。

    岂不正是你口中唐周、潘隐之流?

    再看汝之麾下,如蒋干、夏侯惇、毛玠、夏侯霸、乐进之流,他们到底是朝廷之臣,还是袁氏忠良?

    对了,你或许还没来得及收到消息吧?

    兖州刚送来的最新军情,你麾下心腹大将李典也已降袁,鲁国失陷,鲁王生死不知。

    历数几次战事,曹丞相麾下简直遇袁便降,以一家降袁之人,比肩天下诸侯,堪称潜藏在朝廷之中,最大袁臣窝点。

    汝这袁营内应头目,安敢在此贼喊捉贼,污蔑我等汉室忠良?”

    言罢,刘繇大袖一甩,朝刘协请命。

    “陛下,无需犹豫了,此等袁氏忠良,死不足惜。

    臣请斩曹孟德!”

    曹操:“???”

    我.%#@&!

    欺天了啊!

    我能成袁氏忠良?你们还有脸说我欲加之罪?

    曹操真是怎么也没想到,原本一面倒使帝党众人互相疑窦猜忌,不再铁板一块的局势还能被推回来?

    他的眸光不由盯上场中一人,正是刘表。

    他怎么也没想到,这刘景升打仗的本事半点没有,但团结士人,明哲保身的本事堪称一绝。

    而更令他惊疑的,是刘繇口中提及的另一件事。

    李典!

    李典也降袁了?并且还使鲁国就此失陷?

    不是吧?我都已经三令五申,降袁者九族皆灭,李典他怎么敢的?

    要知道他李家可是豪强大族,培养李典这么多年,眼下他却为了做那袁臣,连自家偌大家族,都不管不顾了?

    他袁公路到底有什么好?能让你李典这般死心塌地,不惜赌上全族性命?

    曹操真是越想越气!

    这帮人现在为了降袁连家族血亲都不要了,妻儿老小都不顾了,诛九族的罪名都不怕。

    他以后又还能派谁出去领兵作战?又还有谁能值得信任呢?

    万一下次又出来一个不顾家族上下,一心只想降袁的袁氏死忠,他又该如何是好?

    他是真的想不明白啊!

    李典,袁术到底给你许诺了怎样的好处,让你这般死忠于他?

    只可惜现在连给他多想的时间都没有,面对刘繇咄咄逼人抓着宛城之败的荒唐诘问,迎上群臣一面倒的舆论,耳闻那一声声“请斩曹孟德”的请命。

    曹操笑了,他忽得惨然而笑,其声凄惶。

    “操在外为国死战,一身披肝沥胆,尽忠王室,几次冲锋陷阵,于战阵之中险死还生,九死一生,回到洛阳。

    不想他袁公路杀不得我,却要在朝堂之上,被尔等碌碌无为,遭受袁术内应蛊惑犹不自知的自己人,诛杀于朝堂殿上。”

    他说着,虎目含泪,朝天子拜曰:

    “陛下啊,宛城之败,非我故意通袁,实在是中了张绣的诈降之计,遭了袁术算计。”

    他言辞恳切,将张绣夜袭之后,自己一次次死里逃生,多少次濒临绝境一一道来。

    “若非操之爱将典韦以死效忠,如无操之爱侄曹安民以命断后,倘使不是操之爱子曹昂舍身换马,操早已死无葬身之地。

    我曹家满门忠烈,臣一生平叛讨逆,护我大汉河山,不想今日竟遭小人诋毁,说我是袁氏忠良,岂不冤枉?

    请陛下斩小人,亲忠良,明是非,辨忠奸,否则此行死难之数万汉军,安能夜枕青山?

    我曹家数位亡魂,岂不日夜悲哭于九泉之下。”

    见曹操说的动容,原本言说他是袁氏忠良的群臣,也不由面有讪讪之色。

    这宛城一战,曹操的爱将、爱侄,甚至培养的继承人都死了,这要再强说人是袁氏忠良,明为平叛,实行孙权之实,将南阳拱手相让之类的,也确实有些牵强了。

    而高台龙椅之上的天子刘协,见此一幕,可算松了口气。

    太好了,你们终于想起来,要我这个天子来明辨忠奸了。

    说实话,刚才曹操拔剑对刘表,两方人险些打起来的一幕,好悬没给他吓坏了。

    真怕他们一触即发,两方大军就此大战一场,那样洛阳就完了,他这个天子也差不多做到头了。

    特别是听说了那番袁术阴谋论,刘协真是怎么也没想到。

    别说自己了,居然连自己的父皇,大将军何进,乃至于董卓那般可怖的人物,都是他计谋下的掌中玩物。

    此等绝世凶人,若不能整合大汉九州之能人义士,倾举国之力,孰能敌之?

    所幸曹丞相到底是曹丞相,几次三番连拉带扯的,把双方之间的核心矛盾,从剿除国贼上,转移到了袁术可怖,小心内应上,再牵扯到后面的谁才是袁营内应,以及眼下他曹操到底是不是袁营内应。

    这就没什么好讨论的了,要说他曹孟德是不是大汉忠良,这个还真得存疑。

    但说他是袁营忠良,这绝无可能。

    本来刘协也有平衡两方实力的打算,眼下这个时机却是正好。

    只见他双眸半明半灭,谓群臣曰:

    “孰忠孰奸,朕尚能明辨。

    太傅、太师,太尉等,此皆良臣,忠心汉室,是以先帝简拔以遗朕。

    岂可因袁逆算计,猜忌忠臣,草木皆兵,杯弓蛇影,诚恐因小失大,以失汉室人心。

    丞相曹操,庶竭驽钝,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命之为西园校尉,此先帝练之新军,欲朕倚之匡扶社稷之期许也。

    后因董卓乱政,使西园新军离乱,所幸曹相匡扶汉室之心矢志不渝,于大河之上,救朕于危难,还之于旧都。

    胜败乃兵家常事,试问诸公有几人不曾败于袁逆?今又岂可因一场兵败,就断言通袁之事?

    依朕观之,尔等皆非袁臣,都是我大汉股肱忠良。

    此刻国祚倾颓,更当团结一致,共抗外敌,岂可自生内乱,给袁逆可乘之机?”

    刘协这番话说完,这才看向曹操。

    “话虽如此,不过曹卿,你此番兵败,实在荒唐,有辱丞相之名。

    朕当罢相!

    既然曹卿言说朝中恐有袁术内应,且言之凿凿。

    今便任你为御史大夫,专司监督朝臣,调查内应之事。”

    说实话,依刘协本来的想法,他是打算命刘表出言,借着宛城之败,罢了曹操的相职,然后给个司徒之位,负责民政、户籍的。

    反正这块权力,本就握在尚书令荀彧的手里,就算给了曹操,他也还是会继续让荀彧打理。

    可今日刘表与群臣裹挟自己的场面,属实把他吓到了。

    他是发现了,如果曹操这把剑不够锋利的话,他也还是个傀儡,只不过是群臣操控的傀儡。

    因此不如借着这次袁术内应的舆论,让曹操去当群臣的悬顶之剑。

    如此既能安抚被罢相的曹操,也能迫使群臣不得不向自己这个皇帝靠拢,更加的依靠自己。

    闻听天子的这番安排,曹操心下松了口气,最难的这关过去了。

    至于说罢相?

    对他来说不过是个名头罢了,他曹孟德实际上是不是丞相,又不是你天子一句话就能决定的。

    就像天子现在罢了袁术的大将军之职,又有什么意义呢?

    人袁术该干什么还干什么,该节制南方兵马,还节制南方兵马。

    不过趁着这个机会,倒是可以暂且给小皇帝示弱,假意臣服,以谋事后。

    心中计较已定,曹操遂长拜曰:

    “陛下圣明!

    操兵败宛城,以至今日,与人无尤。

    只是我那爱将典韦,爱侄曹安民,爱子曹昂,皆为国尽忠,死于王事。

    他们皆是臣的挚爱亲族,嫡亲血脉。

    每每念及他们无名无分的夜枕青山,连尸骨都没找回来。

    操就涕泪横流,悲从中来。”

    没等他说完,刘协便明白他的意思了,这是服软了,表示自己可以接受罢相,但还想要点好处。

    左右不过是几个死人,刘协也不在乎,当即下令封赏。

    “曹卿所言甚是,将士们为国捐躯,朕自不能寒了人心。

    今当追封爵位,以彰其功。”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许君.的小说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www.ifuzu.com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最新章节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全文阅读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5200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无弹窗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吧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许君.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爱腐竹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