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第345章 嫌事不够大的法兰西

科技入侵现代 最新章节 第345章 嫌事不够大的法兰西 http://www.ifzzw.com/371/371402/
  
  
    华纳兄弟整个六十年代收益最高的一部电影叫《楚门的世界》。

    在菲利普·迪克的笔下,它的剧本比原著还要更加出色。

    一些原电影所存在的问题都被菲利普·迪克予以了解决。

    同时还赋予了更完整的世界观,引入了赛博朋克的概念。

    楚门外的世界是一个完整的赛博朋克世界,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这样一部真人秀节目会引来全球观众的围观。

    但史蒂夫·罗斯敢肯定,他们从来没有和V合作过。

    他们也不敢和V合作。

    V背后牵扯到了肯尼迪之死、胡佛之死、克里姆林宫,隐隐还有线索指向了第三帝国余孽。

    华纳兄弟是电影公司,不是什么寡头。

    他的秘书泰瑞同样感到莫名其妙。

    “抱歉,主席先生,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有这回事。”

    在座来自各大院线的高管们没有谁是傻子,看华纳兄弟的高管这样的反应,大家很快明白了过来。

    布拉科提议道:“罗斯先生,我想V的风格就是这样难以捉摸。

    但我敢肯定关于电影的录像带一定就在华纳兄弟的某处静静等待着我们的发现。

    不如让这位先生去找找看。”

    布拉科指了指站在史蒂夫·罗斯身边的秘书,接着说道:“让我们先来看看,V寄来的录像带。”

    史蒂夫·罗斯点了点头,“好的,我也很好奇是什么电影能够让在座各位都赞不绝口。

    它比我们的《楚门的世界》还要更出色吗?”

    布拉科摇了摇头:“它和《楚门的世界》有点类似。

    但它给我一种特别的感觉,这种感觉是我们过去电影所没有的。

    我们过去的电影在讲故事,而它更像是传递一种感觉。

    一种反抗、自由和希望的感觉。

    虽然我也不知道它是来自V还是只是借用V作为噱头。

    但它绝对是一部过去从未有过的电影。”

    房间里就有放映机,在座的院线负责人静静地陪史蒂夫·罗斯看完了不到三分钟的预告片。

    史蒂夫·罗斯陷入了沉思,片刻后说道:“抱歉,各位,我想这部电影确实很精彩。

    但无论如何,我想我们都需要先和白宫方面沟通一下。

    而不是凭借着我们的意愿,单单为了赚钱,就把它放出去。

    现在我们的国家已经够混乱了,我们需要恢复到过往的平静当中。”

    大概一个小时后,泰瑞脸色带着奇怪的神色,匆匆走到史蒂夫·罗斯的身边:

    “主席先生,我们在仓库里发现了来自V的信和重新灌输了内容的胶片带。

    信上说,希望我们能放映这部电影,而我们放映之后的获益要成立一家基金会用于越战的人道主义救援。”

    泰瑞一边说,一边将V的信递给史蒂夫·罗斯。

    信纸的标题赫然是:肯尼迪参议员办公室。

    很有V的风格。

    “哦我的上帝。”史蒂夫·罗斯扶额,毫无疑问,他知道自己有大麻烦了。

    他知道,这事绝不寻常。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电影,而是某种他所无法理解的信号。

    他挥了挥手,示意泰瑞先不要说话,然后转向其他院线高管。

    “各位,今天的会议就到这里。很抱歉,这部电影需要我们再多花些时间来评估。

    如果各位愿意等待,我很荣幸能与大家合作。”

    在座的高管们面面相觑,但没有人再多说什么。

    罗斯的反应已经说明了一切。

    大家心照不宣地起身离开,只剩下布拉科还坐在那里。

    “罗斯先生,我想你最好请教一下白宫的意见。”

    华盛顿,白宫西翼的灯光依旧亮着,与窗外一片漆黑的华盛顿形成鲜明对比。

    史蒂夫·罗斯带着泰瑞,小心翼翼地将装着胶片带的箱子送进了椭圆形办公室旁的一间小型放映室。

    尼克松、林燃、基辛格,以及几位核心幕僚已经等候在那里。

    尼克松从史蒂夫·罗斯的手中接过V的信,看到信纸最上方肯尼迪参议员办公室的抬头后,他无奈地摇了摇头。

    因为这个做法太有V的风格了:让你摸不着头脑,但又好像蕴含什么信息在冰山下。

    尼克松看完后,把信递给了林燃。

    林燃草草扫过一眼后递给身边的基辛格。

    他不需要看,都知道写了什么。

    因为就是他写的。

    提议收益用作成立基金会,来救助越战平民,这是他对进一步推动战争一点微不足道的补偿。

    在座幕僚们挨个看完后,气氛很是凝重,没人说话。

    尼克松示意白宫的工作人员可以开始放映电影了。

    只有放映机的咔哒声打破了沉默。

    屏幕上,一段文字缓缓浮现:“这是一部献给人民的电影。

    它描绘了一个反乌托邦的未来世界,那里的政府拥有绝对的权力,人民生活在恐惧之中。

    一个名为V的神秘人物出现了,他以挑战政府权威、鼓励人们反抗压迫为己任。”

    接着,电影开始了。

    这是一部完整的电影。

    电影中,一个极权主义政府统治着国家,秘密警察无处不在,所有反对声音都被无情镇压。

    在一个灰暗的雨夜,戴着面具的V出现了,他用爆炸摧毁了老议会大厦,然后将一位名叫伊芙的女孩从秘密警察手中救出。

    电影的画面充满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从V优雅的打斗,到他充满哲思的台词,无不深深地吸引着在场的所有人。

    V向伊芙展示了他的地下画廊,向她阐述了他的理念:自由与思想的火焰。

    随着电影的深入,V的行动变得更加大胆。

    他入侵了政府的广播电台,向全国发表了一场振聋发聩的演讲。

    他用充满激情的演讲,呼吁人民反思,质疑,并最终,反抗。

    “人民不应该害怕他们的政府,政府应该害怕他们的人民。”这句台词在放映室里回荡,让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

    电影的结尾,V用无数朵红色的玫瑰,点燃了老议会大厦,而整个国家的人民也戴上了V的面具,走向街头。

    放映室的灯光重新亮起,所有人都久久无言。

    罗斯和泰瑞站在那里,大气都不敢喘。

    他们从未在如此近距离地感受到权力的威压。

    这是华盛顿的权力中心。

    一位幕僚首先打破了沉默:“这这是在煽动暴乱!现在已经够乱了,V想要进一步推动阿美莉卡的混乱。”

    “没错,这是一部危险的电影,”另一位幕僚补充道,“它对政府的统治是一种挑战,如果我们将其公之于众,那后果不堪设想。”

    对民众而言,正面负面看法都有。

    但对白宫而言,V就是不折不扣的乱源。

    白宫在和克里姆林宫的竞争中,大家都在规则内玩。

    哪怕有SPY这种事,主打一个心照不宣。

    就算真的是苏俄大使多勃雷宁用手枪把胡佛给一枪崩了,白宫拿到了确凿证据,也不会公开在大庭广众之下啊。

    大家会私下来沟通,逼迫苏俄让步。

    如果没有V,现在白宫可以按到水面下解决。

    何至于搞到现在如此被动的局面。

    尼克松的幕僚就没有待见V的。

    尼克松总统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他的手紧紧攥着扶手。

    基辛格则陷入了沉思,他反复思考着电影中的每一个镜头,每一句话,试图读出V的隐含意思。

    “不,”尼克松突然开口,声音平静而深邃,“这正是我想要的。”

    所有人看向总统,脸上写满了疑惑。

    “这部电影,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尼克松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兴奋,“它将V塑造成了一个追求自由和正义的英雄,一个反抗暴政的象征。

    我们只需要让民众相信,我们,才是那个追求自由的政府。”

    基辛格从沉思中回过神来,他缓缓地说道:“总统先生,这是一个危险的赌注。

    如果我们放映这部电影,我们可能会被指责为与一个刺杀胡佛的疯子合作。”

    “那又如何?”尼克松反问道,“我们现在还有别的选择吗?克里姆林宫已经把我们逼到了悬崖边上,我们已经无路可退。

    要么,我们被他们用谎言所摧毁;要么,我们利用这个谎言,来反击他们。”

    他站起身,走到众人中间。

    “我们不只是要放映这部电影,我们要把它作为一部纪录片来放映,一部关于真相、关于信念的纪录片。

    我们要让全世界看到,我们不惧怕任何挑战。我们要让全世界相信,我们所信仰的自由,终将战胜一切。”

    尼克松转向林燃:“教授,你怎么看?”

    林燃摇了摇头:“总统先生,它能够帮助我们规避现在的舆论困境。

    我们用一个新的热点来掩盖老的热点。

    V的自传?或者V对自己的理解?

    不管这部电影是不是来自V。

    是来自V还是华纳兄弟的自导自演,又或者其他组织在搞事。

    这些事后让联邦调查局去慢慢调查。

    现在都不重要。

    我们用这个来掩盖掉围绕着胡佛的死一系列的争论,让胡佛的死被淡化。

    这是它能达到的目的。

    如果这部电影真的来自V,既然V想要出名,那么我们就让他出名好了。

    至于要怎么定义V,这是我们的事。

    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

    他只给了电影,那么我们要怎么解读,怎么把他塑造成和苏俄对立,要让苏俄解体的人物,这就是我们的事。”

    林燃的话让在座的幕僚们眼前一亮。

    “我们不能这么做,”基辛格坚持道:“这太冒险了。我们不能保证民众会如何理解这部电影。

    如果他们将电影中的极权主义政府,看作是我们自己的政府,那我们将面临比现在更加严重的信任危机。

    越战争已经让民众对政府产生了深深的怀疑,我们不能再火上浇油了。”

    “更何况,”基辛格继续说道,“这部电影的背后,是一个完全无法预测的疯子。

    我们无法控制他,也无法预测他下一步的行动。

    与他合作,无异于与魔鬼共舞。

    我们不能拿整个国家的稳定,来换取一个未知的局面。”

    林燃幽幽道:“抱歉,亨利,现在的局面比未知局面可要糟糕一万倍。”

    他扭头往向尼克松接着说道:“总统先生,现在对我们而言,最重要的是时间。

    我们需要时间。

    需要时间来换取越战前线的胜利,胜利才能掩盖一切。

    胜利才能让我们走出当前的困境。

    而这部电影的放映,会为白宫赢得取得胜利所需要的时间。”

    在座的团队里,林燃和尼克松坚持要放,其他幕僚则反对。

    “总统先生,这是场豪赌。我们不能冒这个险。”基辛格再一次强调,“盟友们都在观望,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将影响整个自由世界的阵营。

    我们坚持胡佛没有和克里姆林宫合作,已经让我们的局面够被动了。

    如果我们将它公之于众,局面会走向更加难以预测的地步。”

    尼克松没有说话,只是疲惫地揉了揉太阳穴。

    他知道基辛格是对的,但他也清楚,如果他们不采取行动,苏俄的舆论攻势将继续将他们拖入泥潭。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电话急促地响了起来。

    白宫秘书匆匆接起电话,听着听筒里的声音,他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

    他转过头,声音颤抖着向总统报告:“总统先生,巴黎传来的消息。

    那部电影它已经在法兰西上映了。”

    白宫西翼一下沉默了。

    刚才还激烈的争论,此刻变得毫无意义。

    V不仅仅把电影寄给了他们。

    而法兰西的盟友们捅出了第一刀。

    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电影院门口排起了长龙,他们不是来看什么爱情片,也不是来看什么战争片,而是来亲眼看看那部被称为“来自V的礼物”的电影。

    1969年,这是一个充满激情的春天,不仅仅因为巴黎的栗树花盛开,也因为巴黎人的血液里流淌着反抗的精神。

    一年前的五月风暴虽然没有获得成功,但思潮并未消散。

    当那盘神秘的胶片带被匿名寄到巴黎时,法兰西政府的反应与白宫截然不同。

    他们没有犹豫,也没有召开秘密会议来评估风险。

    在法兰西外交部,戴高乐总统的顾问们看到胶片内容后,脸上露出了玩味的笑容。

    这部电影对他们而言,不仅仅是电影,更是一件强大的外交武器。

    戴高乐政府之所以如此果断,并非偶然。

    他们深知,电影中的核心理念与法兰西的近代历史有着惊人的共鸣。

    电影中,V用炸药和玫瑰,炸毁了象征旧统治的议会大楼,这与法兰西历史上多次的革命运动何其相似。

    从1789年的大革命,到1848年二月革命,再到1871年的巴黎公社,法兰西的议会大楼和象征王权的巴士底狱,都曾被民众的怒火和鲜血所占据。

    在法兰西人的记忆中,革命不是一场简单的暴乱,而是一种为了自由、平等、博爱而进行的必要洗礼。

    “伦敦和华盛顿还在为一部电影争论不休,这简直是天大的笑话!”法兰西外交部的一位官员在接受采访时,毫不掩饰地嘲讽道,“在法兰西,思想的表达是神圣的。

    我们不害怕任何电影,因为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没有秘密。

    电影中的V,正是这样一个象征。

    他用炸药清除旧秩序,用玫瑰纪念牺牲的烈士,他不是一个简单的恐怖分子,而是一个革命者,一个继承了法兰西大革命精神的神秘人物。

    这证明了我们的自由与开放,我们没有秘密,也没有不可告人的交易。”

    这番话通过媒体迅速传遍世界。

    外界此时甚至都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在巴黎,当电影中的V戴着面具出现时,全场沸腾。

    他的每一次演讲,每一个充满哲思的台词,都引发了观众们热烈的掌声和欢呼。

    电影结束时,人们久久不愿离去,他们讨论着电影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隐喻。

    在巴黎的咖啡馆里,学生们和知识分子们热烈地讨论着电影中的主题。

    他们认为,电影中的反乌托邦政府,正是对阿美莉卡、苏俄等国家虚伪性的最好讽刺。

    只有我们法兰西最与众不同。

    巴黎的人们认为。

    伦敦,唐宁街10号,英格兰首相的脸色阴沉得像伦敦的雨天。他看着报纸上关于法兰西的报道,气得将报纸揉成一团。

    “该死的法兰西人!”首相咒骂道,“他们是疯了吗?这部电影的背景就是伦敦!它会煽动我们的民众对政府产生怀疑!如果我们的警察戴着那些该死的面具上街,那这个国家还有秩序可言吗?”

    英格兰也收到了V的礼物。

    他们的选择是绝对不能在英格兰上映。

    这部电影的背景就是伦敦,这会让民众产生不好的联想。

    而且和法兰西、西德等欧洲国家相比,1969年的英格兰经济正处于一个相对艰难的时期。

    英格兰此时面临严重的贸易逆差,进口额持续高于出口额,导致英镑汇率承压。

    尽管政府试图通过紧缩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和改善收支平衡,但效果不佳。

    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加之工资增长缓慢,使得民众的生活水平受到影响。

    最重要的是,1969年是长达30年北爱尔兰冲突的开端,北爱尔兰的德里市数千名天主教徒与警察发生了巷战,冲突蔓延至贝尔法斯特等其他城市,英格兰政府不得不部署军队进入北爱尔兰。

    这个时候,《V字仇杀队》上映?

    嫌火不够旺盛要再浇一把油上去吗?

    但法兰西的上映,无疑让他们的处境变得十分尴尬。

    如果他们禁止这部电影,就会显得他们害怕人民,害怕真相,这无疑会落入法兰西想要的局面。

    但如果他们上映,又会进一步放大国内的骚乱。

    白宫秘书长喃喃道:“各位先生,我们该怎么办?舆论已经失控了。

    法兰西官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和其他自由阵营的国家也同样收到了来自V的电影,只有他们选择了公开放映,暗示我们的虚伪”

    尼克松没有回答,他将手里的文件重重地砸在桌子上,发出一声巨响。

    基辛格的脸色同样不好看,他知道,他们已经输了第一回合。

    他们原本打算将这场舆论战控制在自己的节奏内,通过策略来定义“V”。

    但现在,V已经变成了一个失控的全球性事件,而他们,成了被动的一方。

    它还很有可能和胡佛之死联动,让局面更加被动。

    “教授,”尼克松的声音里充满了挫败感,又带着无可奈何的决绝,“我们的敌人不仅是克里姆林宫了。

    我们该怎么办?我们能怎么办?”

    林燃语气坚定:“我们需要胜利,只有胜利能够扭转这一切。”

    他坚持自己过去一直以来的观点。

    尼克松喃喃道:“没错,我们需要胜利,教授,现在我们已经别无选择了。”

    林燃心想,你不是早就没有选择了吗?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鸦的碎碎念的小说科技入侵现代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www.ifuzu.com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科技入侵现代最新章节科技入侵现代全文阅读科技入侵现代5200科技入侵现代无弹窗科技入侵现代吧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鸦的碎碎念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爱腐竹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