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结外敌,出卖大明情报的事。
在朝堂上也闹得沸沸扬扬,不少官员对此都咬牙切齿。
“那群白痴,就为了一点蝇头小利,竟就不惜出卖朝廷,简直是该杀,该千刀万剐。”
“自太祖禁海开始,我大明沿海阳奉阴违的还少吗?”
“不一样,他们阳奉阴违,很多百姓是情有可原,从太祖高皇帝时期,到后来太宗皇帝时期,朝廷其实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锦衣卫又不是摆设,朝廷也不可能真的断绝所有沿海百姓的活路。”
“百姓是能够出海求活,但那些沿海的土绅宗族,却愈发的放肆,愈发的不知收敛。竟连我大明征讨东瀛的情报都敢出卖?”
“陛下,微臣请旨,彻查我大明沿海所有府县,看看还有多少眼中只有利益宗族,而无家国的土绅宗族、帮派。”
朱缙振看着闹哄哄的朝堂,嘴里缓缓吐出一个“准”字。
“开平王府走水,烈火焚烧殆尽,经刑部、大理寺核查,已经确定太平王和其王妃,太平王世子不幸罹难。”
“太平王一脉就此绝嗣,朕意除其封国。”
“诸位爱卿怎么看?”
怎么看?当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看!
现在能站在朝堂上,不是朱缙振的忠实下属,就是老狐狸中的老狐狸,否则也躲不过去当初的朝堂清洗,自然猜得到太平王府在这样的关头突然走水,且大活焚烧了一天一夜,明显是和东瀛的事情有关。
否则决然不可能那么巧合。
只是很多事,大家心知肚明即可,没有哪个傻子会跳出来替太平王府喊冤叫屈,朝堂上自然也是一片附和声。
别说太平王已经一家都没了,就算还有人幸存,也改变不了任何东西。
勾结外敌,出卖大明。
就这一条莫说太平王府,就算是大明开国之初的九大塞王都得死。
“今日,还有一事。”
朱缙振眸光平静,仿佛收回了一座藩国封地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轻飘飘的便将其揭过,看向下列群臣:“江南哗变虽已平息,但宁王裹挟民意,高举叛旗,致使江南动荡,更因一己私欲,竟敢插手科举,参与舞弊,简直是罪不容诛。”
“刑部,大理寺,按大明律例,该如何处置?”
江南反叛的风波,随着秦颐岩带领天策将士赶赴江南,短短不到一日就直接平息。面对超过十个陆地神仙,上百天象和数千指玄境天策将士的镇压。
区区宁王,连一点风浪都没有掀起。
他手下那勉强拉起的十几万乌合之众,要么被当场镇杀,要么就是被俘虏,宁王府所有客卿更是被秦颐岩命令天策高手直接镇杀了个干净。
连宁王本人,以及其他同流合污的藩王,也早在数日前就被押解进京。
等待朱缙振的发落。
今日朱缙振提起,朝堂百官自然清楚到了宁王他们落幕的时候。
“回陛下,谋逆之罪,罪在不赦,宁王虽是王亲,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更是不顾大明安稳,起兵反叛,微臣认为该按照大明律例处以极刑,以儆效尤。”何鉴躬身回道。
每一字每一句,都让朝堂上那些官员看向何鉴的眼神变得不一样。
不少人神色大变。
宁王一脉造反也不是第一次了。
何鉴这是发的什么疯,竟在朝堂上公然要将宁王处以极刑,以儆效尤?
聪明些的很快就猜到了原因,低垂着首,不敢言语。
“你呢?”
朱缙振没有决定,而是看向大理寺卿。
“回陛下,宁王终归是铸成大错,俗话说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依照大明律法,当明正典刑,以儆效尤。”大理寺卿对于宁王一事也是同样的看法。
“其他几个郡王呢?”
“这……”
何鉴跟大理寺卿相互对视一眼,何鉴开口回道:“陛下,宁王谋逆之事,秘卫和刑部、大理寺已查察清楚,其中雍王为宁王所欺,可酌情发落。”
“安王和南平郡王,与宁王合谋,狼子野心,不可轻饶。”
“微臣以为,他们虽不是主谋,却也该按大明律,严加惩处。”
“微臣附议。”大理寺卿躬身回道。
听到这里,朝堂上只要不傻的,都知道对于宁王和宁王此次造反牵扯到的其他藩王的处置,肯定不是刑部和大理寺的意见了。
“既然如此。”
朱缙振深吸了口气,声音冷淡的开口:“传旨,废宁王,褫夺其爵位,贬为庶人,徙奴儿干都司。宁王府一脉三代以内所有子弟流放岭南,女子充入教坊司。宁王以权谋私,弄权作假,操纵江南科举,又行谋逆此大逆之罪,罪在不赦,赐鸩酒一杯。”
“宁王亲卫与一众参与谋逆者,皆按大明律法处置。”
“雍王虽被蒙蔽,最终幡然醒悟,但终归是参与谋逆之事,褫夺王爵,贬为懧宁侯,令其于王府闭门思过五年,无旨不得出。”
“安王与南平郡王,枉负君恩,不思报效朝廷,竟生谋逆之心,废其王爵,赐鸩酒,安王府内男子流放岭南,女子充入教坊司。”
奉天殿内,回荡着朱缙振对于宁王和诸多藩王的处置。
宁王掀起民变,裹挟江南百姓,差点造成动乱,他的处置最重,满朝文武几乎都不意外,稍微吃惊的也就收回宁王一脉的世袭王爵。
但这东西,也不是没有先例。
谋逆大罪,胆敢参与就要做好掉脑袋的准备,宁王只是被贬为庶人,在不少大臣看来已经是法外开恩……个鬼啊。
徙奴儿干都司?
那地方是人待的地方吗?
别说是被流放,就算是正常人在那穷山恶水,天寒地冻的地方也很难生存。
徙奴儿干都司和要宁王的命有什么区别?
百官心中虽然吐槽,但其实都看得出来,龙椅上的朱缙振还是手下留情了,否则就宁王的罪责细数下来,就算是满门抄斩都不带冤枉的。
徙奴儿干都司。
是死是活,其实已经没有那么重要。
虽然宁王被除名,撤除封国,收回王爵,但好歹没有被上恶谥,否则宁王死后估计还要遗臭万年。
安王和南平郡王的处置也没有引起太大波澜。
鸩酒一杯,算是给他们一个体面的死法。
处置最强的雍王,才是让所有人最意想不到的。
竟然只是降爵自省,没有收回封国,也没有令其搬出雍王府,其他一点处罚都没有!
但很快,朝堂上的官员就明白,朱缙振为什么对雍王从轻发落了,一方面或许是因为雍王的确是被蒙蔽欺骗,也幡然醒悟。
最重要的原因是……
雍王没有儿子。
大明藩王都是无子国除,雍王无嗣,收不收回封国和王府,其实都一样。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