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第0296章:鞭外有鞭!乡里胥吏的生存问题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最新章节 第0296章:鞭外有鞭!乡里胥吏的生存问题 http://www.ifzzw.com/370/370585/
  
  
    五月初,正值麦忙时。

    得益于年初的雨雪充沛,今年北方的小麦收成还算不错。

    麦收之后,便是交纳夏税之时。

    目前,大明的田赋沿袭前朝,依旧是夏税与秋粮两种,夏税主要以小麦、丝、绵、绢为主,秋粮主要以稻米、豆、麻为主。

    有“夏税不出八月,秋粮不出次年二月”的说法。

    不过在施行一条鞭法后,夏税秋粮都折银征收,为减轻地方官府催收压力,减少中间环节克扣贪墨以及为百姓留取更多折银时间,张居正、沈念等五大阁臣商议后,决定今年依旧收取两次折银田赋,但从明年开始,田赋将在秋后统一起征,一年征税一次。

    流程越简单,地方上私加杂税、贪墨的可能性便越小,结果便越透明。

    与此同时。

    为避免百姓折银纳税时,发生诸如“粮食降价、银贵钱贱、地方官操控实物折银或力役折银的比率等情况,内阁将这些隐患全都列入对地方官员的考成之内,哪个地方发生这样的隐患,便严惩该地方的地方官。

    另外,因每年缴税时期都是贪赃枉法的高发期,朝廷给地方巡抚、布政司使、巡察御史下了死命令,严查一切利用特权,贪赃枉法的官员胥吏。

    这使得一条鞭法看上去俨然是一条完美之策。

    ……

    五月二十八日,午后。

    内阁值房,二楼中堂,会议厅。

    殷正茂、申时行、王锡爵、沈念四人陆续来到厅内。

    这时,两名中书舍人抱着两摞文书来到厅内,将文书放在桌上后,一名中书舍人开口道:“四位阁老,张阁老让诸位先看一看桌上的这些文书,他大概一刻钟后过来。”

    “好!”殷正茂点了点头。

    张居正让四人看这些文书,必然有深意,当即四人便拿起桌上的文书阅览起来。

    不到半刻钟,四人便看完了桌上的文书。

    这些文书来自各个行省的巡抚、御史、布政司使等省级主官,所述之事皆是近半个月来各个行省的重要事件,特别是有关夏税的折银征收。

    殷正茂轻捋胡须,皱眉道:“这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无论如何严打,也禁不住乡里的克扣贪墨、滥加私税之风!”

    申时行、王锡爵、沈念三人的脸色也都变得严肃起来。

    近半个月来,因折银夏税开始征收,县乡的贪赃枉法问题尤为严重。

    有胥吏称量白银时,在银秤上动手脚,若百姓不私下送礼,一两银能被称作六钱银。

    有胥吏在收税时向百姓索要茶水钱、笔墨钱、跑腿钱、鞋裤钱、雨伞钱等。

    还有胥吏向百姓公然索贿,没有送礼便交不了税,然后被当作抗税惩处。

    ……

    胥吏们如此做。

    一些地方县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些县官则是与之同流合污。

    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一条鞭法施行后,他们的灰色收入(即常例)骤减。

    比如:以前的货物运输费、粮食储存费、外加隐藏田亩的避税钱等全没了。

    要知,县乡胥吏的月钱甚低,几乎都是依靠常例生活,每年缴纳夏税秋粮之时,都是他们大捞一笔的时候。

    往年,朝廷对这种行为几乎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今年因一条鞭法的施行而加大了对县乡的管控力度,将惩处地方胥吏贪赃枉法也当作官员们的考绩。

    这些文书所列的全都是州府官员发现的县乡官员胥吏贪赃枉法的罪行,或称之为州府官员的政绩。

    一方严打严查,一方顶风作案。

    近半个月来,已发生了五十多起乡里胥吏贪赃枉法案件。

    另外,还出现了一个较为普遍的大问题。

    近期,北方各县形成了一股收取“火耗银”的风气。

    即百姓缴纳的是碎银,熔铸会产生损耗,故而百姓除了正税外,还需要缴纳火耗银。

    此名头一出,各个地方县乡纷纷效仿,标准不一。

    有县乡以缴纳一两银加两钱火耗银为标准,有县乡则夸张到缴纳一两银需加五钱火耗银。

    而行省州府面对“火耗银”,皆不知是否该将其定义为贪赃枉法所得。

    往年百姓交粮时,考虑到粮食受潮、老鼠偷盗,官府也会令百姓多交粮食,不然损耗的东西只能由地方官府补上,而“火耗银”也是这个道理。

    如今地方官府的油水(常例)本来就少,再让他们补足损耗,有些说不过去。

    ……

    简而言之,四大阁臣从这些文书上看出的问题有两个。

    其一,底层乡里官吏贪赃枉法、私加杂税问题严重;其二,火耗银的出现是否应该合乎法规。

    “唉!”

    殷正茂无奈地长叹一口气。

    他担心的银贵钱贱情况没有发生,粮食突然降价的情况没有发生,实物或力役折银的比率过低情况也没有发生,但却出现了底层官吏贪赃枉法收取杂税牟利的问题。

    若是少数底层官吏这样做,严惩严罚即可。

    但而今的势头,分明是一大批底层官吏这样做,以此试探朝廷对他们这样做的容忍度。

    若重惩,恐怕北方许多县乡都无胥吏可用,折银收税都将难以进行下去。

    目前,这些底层官吏的心态是——

    “无论新政条例是什么,都不能降低我的收入。”

    朝廷若禁止他们私下收取杂税,剥夺他们获取灰色收入(常例)的恶习,俨然就是要了他们的命。

    申时行缓缓开口道:“我对底层县乡胥吏私下收取杂税与贪墨以及火耗银的出现并不感到意外。”

    “县乡之中,商税有限,底层胥吏的常例钱基本都是从田赋中获取。而今一条鞭法施行,使得他们原本的常例钱消失,于是他们不得不换种方式谋取常例,他们也只是为了活着!”

    “另外,一些县官与他们同流合污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属正常情况,县官俸禄有限且需要地方胥吏帮助他们维护地方稳定。我觉得解决之法只有一个:可以打压惩治,但必须有个限度,只要不太过分便可以允许发生。至于火耗银,我觉得朝廷应该默许,但对比例进行限制,不然耗损之银钱,谁来承担呢?”

    “我们在考虑天下百姓生计的时候,也要考虑底层县官胥吏的生计,不能让他们吃饱肚子,不能让他们有充分的权力维持乡里的稳定,一定会发生民乱!”

    殷正茂微微点头。

    偏远县乡官员胥吏们的日子确实不好过。

    一边承担着一条鞭法的执行,一边还要维稳乡里,而俸禄又低的可怜,若没有额外的常例,根本不足以维持地方的正常运转。

    对很多底层官吏而言,他们眼里没有家国大义,当官的目的只是挣钱吃饱肚子。

    但这个目的并不丢人,因为是最基本的生计需求。

    朝廷若让他们吃不饱肚子,他们自然会朝着比他们更加弱势的底层百姓动手,想出一些歪点子。

    归根到底,还是朝廷的政策不够完善。

    听到这番话,王锡爵微微摇头。

    “贪赃枉法就是贪赃枉法,额外加税就是额外加税!县乡的胥吏不容易,底层的百姓就容易吗?既然我们声称此乃一条鞭法,那一条鞭法之外加收的所有私税都是与一条鞭法悖逆而驰的,理应彻底杜绝!”

    “至于如何提高县乡官员胥吏的收入,如何让乡里稳定,那是另外一个问题!”

    “另外一个问题?那你所言的另外一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申时行反问道。

    “暂无良策。但这不代表我不能认为你所认可的说法是错误的!”

    “若如你所言,对额外的一些苛捐杂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一条鞭法必将越走越歪,日后将会出现更多鞭外有鞭、条外有条的陋规!”王锡爵一脸严肃地说道。

    这对同年的状元榜眼,经常因意见不一发生激烈争吵。

    但私交却非常好。

    王锡爵入阁后也使得一向说话喜欢和稀泥的申时行多了一些主见。

    沈念听着二人的辩论一直都没有说话。

    当他看到“火耗银”三个字时,率先想到的四个字便是:火耗归公。

    但他并不喜火耗归公。

    后世的火耗归公,并不是指火耗之损全由公家承担,而是百姓依照朝廷定下的固定比例缴纳火耗银。

    这笔火耗银统一交到省里,然后再当作养廉银分发给地方的官员。

    在沈念眼里,这种做法,虽然遏制了火耗银的无限扩张。

    但还是从百姓口袋里掏钱,只是从暗夺变成了明抢。

    火耗由百姓承担,依旧是加税的表现,这与沈念心中理想的“一条鞭法”是相背而行的。

    沈念欲想出一条比火耗归公更好的策略。

    另外,如何解决底层官员胥吏的生存问题,也是重中之重。

    底层的官员胥吏若生计都难以维持,那他们下面的百姓只会过得更苦。

    ……

    就在这时,张居正走了过来。

    他坐到位置上之后,直接开门见山地说道:“大家对底层胥吏加税贪墨是如何想的,对火耗银的出现是如何想的,都说一说吧!”

    申时行率先开口道:“我还保持我刚才的主张,对待县乡底层胥吏的加税与贪墨,应管控打压,但不能一点空间都不留,他们若没有灰色收入,乡里必然会出乱子,至于火耗银,我认为朝廷应默许,不然这个损耗无人能出。”

    随即,王锡爵挺起胸膛。

    “我认为应该贯彻一条鞭法的核心,对所有加税情况都予以摒弃,至于火耗银,朝廷应定下一个标准,然后将火耗银统一确定用途,而不是作为官员常例。”

    “当然,此举可能会导致乡里出现问题,但我刚才已想到了解决之道。”说罢,王锡爵看了沈念一眼。

    沈念不由得一愣,不知王锡爵看他是何意。

    张居正、殷正茂、申时行、沈念四人都看向王锡爵。

    王锡爵若能在彻底贯彻一条鞭法的同时还能根治这些问题,那就厉害了。

    王锡爵缓了缓,道:“胥吏的生计大多依赖于县乡官员,是县乡官员的贫穷导致胥吏无常例钱,所以重点是提升县乡官员的俸禄。”

    “我认为,子珩曾经说的没错,要想遏制官员贪腐,首先要做的是提高天下官员俸禄,如今底层官员的俸禄确实难以维持生计,不得不靠常例钱,涨俸之后,便能取消天下常例!”

    “故而,我建议,为天下官员涨俸,彻底取消官场常例钱!”王锡爵提高了声音说道,然后看向沈念。

    他欲征求沈念的认可。

    这一刻,张居正、殷正茂、申时行也都看向沈念。

    沈念无奈一笑,说道:“为天下官员涨俸,彻底取消官场常例,一直都是我所向往的。但是……但是……当下的朝堂确实做不到,此计不错,但国库不够富足,难以施行于当下!”

    听到此话,王锡爵不由得一愣。

    而殷正茂则是赞许地看向沈念,道:“子珩成熟了!”

    沈念自担任户部右侍郎起,知晓朝廷当下的开支后,就将这个理想之策藏在心里了。

    此策是好策,但当下却不可能实现。

    一方面是因国库没有那么多钱,另一方面是对一些官员而言,此举看似涨俸其实是削减他们的收入,他们强烈反对会影响新政的施行,故而当下还不能尝试。

    沈念看向王锡爵,道:“此策为良策,总有一天是能够实现的!”

    王锡爵无奈一笑,不再说话。

    随即,沈念看向张居正道:“我难以容忍任何私加苛税之事,但具体措施还未曾想好,火耗银是否应该存在,也未曾想好,让我再想一想吧!”

    张居正点了点头,望向殷正茂。

    殷正茂开口道:“老夫觉得对待一条鞭法之外的任何杂税全都应从严整治,对于官员胥吏的贪赃枉法之举,更是不能姑息,但对火耗银,老夫觉得朝廷当下应是默许的。”

    张居正点了点头。

    “我与殷阁老的想法一致。稍后便先将此想法拟定成策呈递上去,然后号召百官集思广益,我们必须要坚持以朝廷和天下百姓的利益为主,也要考虑底层胥吏的生计和乡里的稳定。”

    “附议!”

    “附议!”

    “附议!”

    ……

    其他四人都点头道。

    张居正满意地点了点头,自从内阁变成五人组后,他的压力减轻了许多,即使一些问题不能立即解决,他也不再认为必须依靠他自己。

    这无疑才是正确的辅政方式。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上官不水的小说我在万历修起居注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www.ifuzu.com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最新章节我在万历修起居注全文阅读我在万历修起居注5200我在万历修起居注无弹窗我在万历修起居注吧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上官不水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爱腐竹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