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第454章 英资和华资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最新章节 第454章 英资和华资 http://www.ifzzw.com/369/369328/
  
  
    与此同时,也是从2月4日开始,前往恒生总行及分行提款的人愈来愈多。恒生首脑们紧急动员,一面筹集现金应付提款,一面派员劝说存户暂不提款。何善衡与恒生首脑门,带职员分赴各行,向存户解释、担保、奉劝,却无法消除存户的恐惧心理。

    或许,是存户对恒生脱胎于银号记忆犹新;或许,是存户对整个华资银行的不信任,前来挤提的存户有增无减。恒生的存款总额高达6亿港元,混乱局面比当年廖创兴挤提还要可怕,恒生暴露出流动资金严重不足,众首脑一筹莫展。

    2月5日,1931年成立的老字号华资银行——广东信托商业银行不堪挤提,现金告罄。

    这家拥有26家分行的老牌银行的倒闭,加剧了存户的恐慌心理,挤提再掀高潮。华资银行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信誉危机,汇丰、渣打等外资银行却风平浪静,稳坐钓鱼船。

    “外面的情况怎么样?”陈光良严肃的问道。

    叶熙明表情凝重,说道:“我们平安银行稀稀拉拉的也有提款的情况,不过在外面的介绍下,情况远比其它银行好。但其它华资银行挤提来势汹汹,我们也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一旦整个华资银行体系崩溃,我们也未必能独善其身。好在我们的大客户,对我们的实力相当了解,至少有2亿存款承诺不挤提。这样一来,我们一定是没有事情的。”

    陈光良马上说道:“不,不是现金告罄才叫有事,哪怕是我们发生挤提,那对信誉也是很大的影响。此次华资银行遭难,我们平安银行一定要撑起这个招牌。我已经联络大通银行、万国宝通、日本的几家银行,用一些航运资产及地产资产作为信誉担保,他们将想我们提供美元贷款承诺,随时可以!”

    叶熙明思考了一下,说道:“有这个承诺当然好,但我们肯定用不着。”

    “不,可能用得着。我总感觉,这一波挤提是有人在操纵,目标就是我们华资银行。”

    叶熙明并没有惊讶,而是说道:“确实。有点像英资在操纵。”

    “咚咚.陈先生,恒生银行的何善衡想见见你!”

    “请进来吧,叶经理,你一起陪同见见,毕竟你才是总经理。”

    “好”

    不一会,恒生银行首脑何善衡便走进来,他的脸上很憔悴,显然恒生银行这次挤提的严重性很高。

    反倒是东亚银行,自从三十年代发生一次挤提后,保持着严谨的作风。但也正因为如此,东亚银行被后来的恒生银行超过,目前存款可能只有5亿的样子。

    “陈爵士,叶经理,这次来见你们,是希望平安银行看在同为华资银行的份上,能拆借一些资金给恒生银行。”何善衡憔悴的说道。

    同为华资银行?

    这个陈光良并不认可,同行反而是仇敌。不过他是香港华人领袖,自然不能如此说。

    说起来,恒生银行发展非常的快,甚至是增速超过平安银行。

    当初平安银行的体量是恒生银行的很多倍,如今却仅是其的两倍。这里面主要是两个原因:第一,平安银行一直是单一股东,也就是陈氏家族的私人银行,虽然陈光良一向标榜这家银行作风都是按照西式银行经营,但外人毕竟也不会全信;第二,恒生银行的创始人是粤籍,香港又是粤籍主导的社会,总归是有些优势的。

    综合这两个原因,平安银行的增速只能说是稳定发展,但算不上高速发展。

    叶熙明马上说道:“何生,华资银行是一家,但我们平安银行也有不同程度的提款从某些程度来说,我们平安银行可能更危险,因为我们是华资银行的龙头老大。所以拆借的事情,恐怕不行!”

    何善衡连忙说道:“以陈先生是汇丰银行的董事,又和海外银行保持着联系,再加上平安银行在香港信誉很好,肯定没事的。”

    陈光良这时候说道:“我不敢赌.但如果有利益存在,我可以赌一赌。”

    何善衡一震,试探性的说道:“陈先生是想吞下恒生银行?”

    也只有这样,才叫所谓的利益。

    陈光良笑道:“那样我岂不是趁人之危。所以不是吞下,而是投资!当然,你们也可以选择投靠汇丰银行,但我相信他们是想吞下。好啦,这个事情不到最后一刻,你们依旧有选择权。”

    何善衡心神恍惚的离开,脑海里还想着陈光良的话。

    办公室内,叶熙明看着何善衡的背影,低声道:“真要投资恒生?他们的坏账率怕是不低。”

    陈光良望向窗外,说道:“华资银行不能垮。但也不能让我们自己吃亏。恒生的网点和粤籍客户,恰好是我们缺的。”

    他指尖在桌面上画了个圈,“我会去美国和日本的银行,让他们随时准备充足的外币。”

    叶熙明心中一凛,明白老板这是做好了两手准备——既能稳住华资银行的根基,又能借机壮大平安的版图。

    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得知平安银行竟然相安无事,顿时非常意外,同时也非常震惊,他们没有想到陈光良在香港的影响力已经如此大。

    此次华资银行发生挤提,已经呈现一种多米骨效应,几乎没有华资银行可以避免。

    按照道理,平安银行这个最大的华资银行,应该也会非常严重,没想到如今平安银行居然一切正常,除了少量的储户去取出存款外,根本没有挤提的发生。

    汇丰银行总部的会议室里,桑达士将平安银行的兑付报告扔在桌上,象牙柄手杖在地毯上顿出沉闷的声响。“他们的提款量居然在下降?”

    他难以置信地盯着数据,玻璃幕墙外,平安银行分行的霓虹灯依旧明亮,与恒生银行门口的长龙形成刺眼对比。

    渣打银行大班麦加利狠狠掐灭雪茄,琥珀色的瞳孔里翻涌着怒意,狠狠的说道:“不如再散发一个谣言,就说陈光良家族已经决定海外发展,从香港抽身?”

    桑达士缓缓摇头,指尖摩挲着共济会戒指,说道:“恐怕作用不大!陈氏财团的产业链已经和香港绑死,长实的楼盘、长江工业的工厂、环球的货轮……这些都搬不走。”他望向墙上的香港地图,红磡隧道的红线像一条血脉,将陈氏的产业串联成网。

    麦加利的声音带着孤注一掷的决绝:“不行也要试试。让我们在油麻地的眼线开始散布消息,就说陈文锦在美国的亚马逊购物中心正在转移资金。”

    此时的恒生银行总行,何善衡等人焦虑不已。

    利国伟推门而入,西装袖口沾着灰尘:“汇丰说可以提供无限量资金,但要 51%的股权,作价 5000万港币。”

    “果然如此。”何善衡将酒杯重重顿在桌上,酒液溅在报表上,晕开一片深色的污渍,“陈爵士预料真准,汇丰银行如果帮助我们,一定是要控股权。”

    总经理何添匆匆走进来,公文包上的锁扣还在晃动:“平安银行回复了,49%的股权,同样 5000万,另外可提供 3 ~4亿港币拆借,不干涉管理。”

    最后加入恒生的利国伟推了推眼镜:“只是平安银行未必有汇丰银行的影响力。毕竟汇丰在伦敦和香港的根基太深。”

    何善衡揉了揉眉心,办公桌上的座钟指向凌晨两点:“所以说,两边都谈,未必在 12小时内完成,不然我们一定坚持不了。国伟,你继续去和汇丰银行谈,阿添你去和平安银行谈,尽快!”

    “好。”两人异口同声,皮鞋敲击地面的声音在寂静的走廊里格外刺耳。

    次日清晨,油麻地的茶餐厅里,Taxi司机们正对着报纸议论纷纷。头版头条印着“陈氏家族拟迁册美国”的黑体字,旁边配着陈文锦在洛杉矶购物中心剪彩的照片。平安银行总行门口,零星的储户开始聚集,有人举着报纸大声质问。

    陈光良接到消息时,正在长江工业的磁带录音机车间。他放下手中的样机,对身旁的陈文恺笑道:“英资银行的手段还是这么拙劣。”转身对秘书吩咐,“备车去《东方日报》社,我要接受采访。”

    报社的印刷机还在轰鸣,陈光良坐在镜头前,身后的背景板上印着陈氏四大集团的标志。他接受自家控股的报纸《东方日报》的采访,说道:“陈氏家族在香港的基业,与香港是共存亡,不可能撤走,更不可能迁移至海外。长江工业集团在香港雇佣工人三万多人,怎么可能撤的走?长实集团在香港上市,主要在香港投资,怎么可能撤的走?”

    傍晚的报纸上,陈光良的照片占据了头版,旁边刊登着长实的楼盘分布图、长江工业的工厂名单、环球航运的船队规模。那些密密麻麻的名字像一份宣言,让街头巷尾的议论声渐渐平息,香港人这才真正的看到陈氏企业——长实集团、长江工业集团、环球集团、平安金融集团的强大,平安银行信誉自然有保证。

    恒生银行的会议室内,何善衡看着两份协议陷入沉思。何添将平安银行的条款划出来:“49%股权,管理权归我们,2亿拆借马上到账,剩下的1亿也可以稍后到账,并发布声明共进退。”

    利国伟的钢笔在汇丰的协议上停顿:“汇丰承诺帮我们接入伦敦的金融网络,但董事会席位他们要占多数。”

    何添摇摇头:“陈爵士没有想吞并我们,可以说是他们的条件更有利。发展再好,不属于我们有什么用?”

    何善衡望着窗外,说道:“要是平安银行只要 35%的股权就好了,49%还是有些危险。”

    “恐怕他们不肯。”何添叹了口气,“不过,我们毕竟还持有 51%的股权。”

    最终的投票在凌晨结束,大家都愿意投靠平安银行。

    何善衡在协议上签字时,笔尖微微颤抖——这不仅是恒生的命运,更是华资银行对抗英资的最后一搏。

    汇丰银行听闻恒生银行倒戈平安银行,顿时大怒,但又无可奈何。

    总部接到消息时,桑达士正在签署一份对新加坡的贷款协议。他将钢笔扔在桌上,象牙手杖重重砸在地板上:“一群愚蠢的华人!他们以为抱上陈氏的大腿就能高枕无忧?”

    赶来的麦加利的脸色比雪茄灰还要难看:“我们的谣言彻底失效了,《东方日报》的发行量今天翻了三倍。”

    2月 8日,汇丰银行发表公告,任何银行如感到存户提款压力,它的财务状况值得给予资助解决,就准备与对方讨论如何协助的问题。这份迟来的声明,像一记无力的拳头,打在了空处。

    2月 9日,港府鉴于挤提风潮汹涌,宣布每一帐户每日最高现金提取额为 100港元,并紧急从英国空运英镑,按 1英镑兑 16港元的比率在市面流通,缓解钞票不足的矛盾。铜锣湾的汇丰分行外,首次出现了兑换英镑的长队。

    2月 10日,港督戴麟趾发表讲话,声明港府财源雄厚,只是暂缺纸币,但这一情况马上可得缓解,“现在各主要银行联合起来,共同应付,同时港府将作银行后盾。所以本人谨吁各位市民与银行合作,深赖各位协助以克服目前不必要的困难。”

    挤提风潮慢慢平息下来时,陈光良正站在红磡隧道的观景台上。叶熙明递来一份报表:“恒生银行的存款开始回流,平安银行的新增开户数也开始增加。”

    远处的维多利亚港,环球集团的货轮正缓缓驶入港口,甲板上的集装箱印着长江工业的标志。陈光良望着那片繁忙的海域,忽然想起 1927年初到上海时,拉黄包车走过的泥泞街道。

    这一次,陈光良出手拯救恒生银行,算是他在香港真正意义的第一次露出獠牙。

    当然在外面的人看来,发现不了英资和华资的对碰。

    平安银行宣布入股恒生银行,两家银行形成‘联盟’,在香港引起悍然大波,也立即稳定了形势。

    明眼人都能看出,在这一波挤提风潮中,最大受益者不再是汇丰和渣打,反而是华资银行龙头——平安银行。

    这次银行危机,比1961年前廖创兴挤提要严重得多。波及范围大,两家银行倒闭,恒生被入股,几乎所有的中小银行都焦头烂额,或濒临破产,或元气大伤。

    汇丰、渣打是这场危机中的大赢家,地位岿然不动,还扮演了白衣骑士的角色——在港府的协调下资助并拯救了不少濒临破产的银行。但已经不是最大的赢家!

    平安银行获得恒生银行49%的股权后,仅派出三名董事入驻,其董事长依旧是恒生银行元老何善衡、总经理何添、副总经理利国伟。

    听闻平安银行只要了49%的股权,香港银行界和工商界也议论纷纷。

    “这平安银行是不是有些趁人之危?”

    “此言差矣!听说汇丰银行当时是要51%的股权,此举就是让恒生银行彻底倒向英资;而平安银行当时也不是一点事情没有,依然选择资助恒生银行,也只要49%的股权,明显依旧将控股权交给恒生银行团队。”

    “对,倒向平安银行,总归倒向汇丰银行好。华资还是华资,华资三大银行此次都没有事,也算是华资银行保存了实力。”

    “嗯”

    在接下来的日子,由于华资中小银行遭遇巨大的信誉危机,所以大量的储户将里面资金取出,存入汇丰、渣打、平安、恒生、东亚银行。

    香港银行洗牌,大银行越加庞大,中小银行越加经营困难。这场挤提事件持续时间很长,稀稀拉拉的依旧持续着。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任猪飞的小说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www.ifuzu.com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最新章节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全文阅读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5200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无弹窗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吧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任猪飞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爱腐竹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