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第580章:永和不和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最新章节 第580章:永和不和 http://www.ifzzw.com/368/368351/
  
  
    汉帝刘保继位第十二年,

    自觉前些年天下平稳,政策也得到良好推行,后宫中也出现第一位有孕妃嫔的皇帝,十分高兴的改年号为“永和”,以表达自己对未来的期望。

    可惜,

    世事总是无常,从不因为君主的意志而发生转移。

    沉积百年之久的问题,

    在永和元年刚刚开始的时候,便成堆的爆发起来。

    先是因官员决策失当,态度恶劣,引发了西边羌人的再度反叛。

    朝廷不得不将这些年积攒起来的财富,投入到平定羌人的战斗中去。

    再是南匈奴单于率军南下,在边疆进行劫掠。

    而究其原因,

    也与羌人叛乱的缘故一样——

    新任的五原郡太守陈龟,是个性格激烈,行事很少考虑后果的人。

    他初到任,便认为边疆长久不断的蛮夷袭扰问题,全在于匈奴单于的御下不严,丝毫不管大汉的边境线何其漫长,生活在周边的族群又何其众多,只一味的责怪匈奴。

    于是,

    陈龟便派出使者,找到现任的匈奴单于,对之大声呵斥,并要求其自杀。

    已经依附大汉多年,对汉军天威极为恐惧的单于也不知是胆怯软弱,还是顾全大局,最后竟然真的选择了自尽,让其兄弟继任为了新单于。

    然而新单于上位后,心中甚为不安。

    毕竟汉朝的太守今天可以逼他的兄长去死,明天也可以逼他去死。

    如此,

    倒不如先下手为强!

    安分了许多年的匈奴人,很快又躁动起来。

    再之后,

    又有西南夷不满于年年增高的赋税而叛乱。

    大汉好不容易缓和的财政,在短时间内,又迎来剧烈挑战。

    “内忧还没有完全解决,外患又不断兴起,难道我大汉的天命,当真要迎来衰败了吗?”

    皇帝被接二连三的奏报,从“自己能生”的喜悦中打击出来,转而又颓唐起来。

    也许真的有“国运”存在,

    也许是冥冥中的鬼神,已经厌倦了享受天下三百余年的汉室,

    看着自己花费十多年,好不容易积攒起来,却又迅速空虚下去的国库,

    皇帝心中满是苦闷。

    张衡劝慰他说,“天地的运行,有祂自己的道理。”

    “当世之人只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就好。”

    外患皆兴起于人祸,

    而人祸通过努力,是可以平息下去的。

    张衡不希望一时的不顺,动摇了皇帝的心志,让谶纬之风再次吹遍中原。

    要知道,

    在前汉成哀之时,中央之国便流行起了那含含糊糊、意味不明,听起来好像很厉害的谶纬之说。

    王莽之后能够夺权篡位,也有它的缘故。

    等到光武中兴,

    大汉世祖的武功,固然得到了天下人的认可,

    但昆阳之战时,那一场到来的恰到好处的狂暴风雨,坠落的恰到好处的天外陨石,

    实在让人忍不住感到震惊,并琢磨起额外的东西。

    不然的话,

    当时兄长被杀,本人也被更始帝排斥的光武帝,哪里会那么容易,得到河北豪强的支持与依附?

    难以琢磨的谶纬,

    配上同样难以琢磨的人心,

    那可太适合了!

    而今汉建立后,

    为了巩固统治,维护江山社稷,历代帝王也有意无意的利用谶纬,来增强身上的神秘感,将“天命定于刘氏”的概念,灌输到天下人的脑子里。

    这使得格物的学说,推行的并不容易。

    张衡还有他的前辈王景、王充,以及一些太平道的道士,多次对这种玩意进行抨击反对,奈何总有人会说:

    “你们就一群读书念经的,能有我懂鬼神传达的隐秘信息吗?”

    因此,

    张衡很担心,

    如果皇帝消沉起来,褪去了属于年轻人的棱角和进取之心,变得圆润,变得世故,那先前的很多东西,都会迎来失败的结果。

    皇帝知道这位老臣的忧虑,对此只是苦笑了一番,勉强打起了精神。

    “战事不断,朕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大司空不必担心!”

    他这样说着,又去处理起了政务。

    直到他累的打了个哈欠,肚子也发出轻微的响声。

    一向细心的中常侍曹腾很快为皇帝取来食物和热水,好帮助君主恢复精力。

    皇帝就着温热的巾布擦了擦脸,忽然想起什么,对曹腾说道:

    “你最近有了个儿子?”

    “回陛下,是这样的!”

    曹腾得到皇帝的关心,当即眉开眼笑起来。

    即便从小入宫,早就养成了细致稳重的脾气,可一想到自己有儿子这件事,他的神情之中,仍旧显露出几分难以掩饰的愉悦和得意。

    “族里有个失了父母,也没有长辈愿意照顾的孩子,于是便商量着,过继到了我的膝下。”

    他是前汉开国功臣曹参的后人,论说源流,本该过上闲散舒适的富家翁日子。

    奈何家族传承日久,人口繁盛,自然跟着分出了内部的兴衰。

    曹腾是家族的分支出身。

    原本,他跟嫡脉关系并不亲近。

    不过等到他做了皇帝身边的亲信,成为了大汉有名的宦官,

    嫡支便主动凑了上来。

    这次过继,为曹腾张罗子嗣香火的事,也是由于热情的嫡脉。

    曹腾承他们的情,这些年关系自然变得亲近。

    皇帝看着他满面的笑容,本想警告内廷宦官,少与外面的臣子往来。

    但想起曹腾是祖母邓氏拣选出来,服侍自己的老臣,只沉默了一会。

    最后,

    他叹息道,“你都有了子嗣,朕这里却是一点影子也没有。”

    他的第一个孩子已经出生,是个身体有些孱弱的女孩。

    皇帝自然疼爱她,

    可没有儿子这件事,仍旧让他十分苦恼,

    毕竟刘氏真的有皇位要继承。

    曹腾听了,当即收敛笑容,不敢说话了。

    自章帝起,

    汉室便跟受了巫蛊诅咒一样,

    要么生的子嗣稀少,

    要么生出来也多有夭折。

    皇位传承,光是看上去,就十分艰难。

    由此言之,

    当年安帝废独生子,海选太子的做法,是何等的震惊世人。

    而曹腾侍奉皇帝左右,更是知道后者在意识到自己继承了祖先的“孱弱”后,于后宫中花费了多少心思。

    他顺应医者的教导,从民间寻找有过生育,并身强体壮,年岁成熟的女子入宫,以求稳固皇室的下一代。

    这让本就不满皇帝压抑自己的世家,发出了更多的不满言论。

    今汉的皇后,即便算上阎氏,那也都是世家出身。

    哪有从民间找人的?

    如果真的让民间女子生下下一任皇帝,那他们的富贵又拿什么来保障?

    因此,

    当皇帝后宫传出喜讯,那有身孕的人也的确是民女后,

    梁妠的兄弟梁冀直接忍不住进宫,暗示她为家族考虑做点什么。

    梁妠听懂了之后,极为恼怒的驱赶了他。

    她的父亲梁商听说了儿子做的蠢事,也抄起棍子将之狠揍了一顿,几乎要被气晕过去。

    梁冀被打的起不了身,哀声连连。

    梁商想要继续打他,却被其他人拉开。

    另一个梁不疑趁机上前,背起屁股开花的兄长跑路。

    老父亲便只能捂着胸口,脸色苍白看着两个儿子远去的背影,悲伤的说道:

    “梁氏迟早要毁在梁冀这个小子手中啊!”

    “天子的家事,他竟然也敢插手,还不与家里人商量……真是个孽障!”

    梁氏的兴盛,

    来源于梁贵人生下的和帝。

    而在此之前,

    梁氏已经因为和帝的出生,受到了皇室争权的波及。

    善妒霸道的窦皇后,不仅逼杀了梁贵人,还将梁氏一路流放到了交趾那边。

    梁商出生在家族流放的路上,还在交趾生活了几年。

    他因此知道,

    皇家的事务,不是一般人可以插手的。

    他们家能够得到和帝的亲近,成为眼下地位显赫的外戚,已经是受到祖先的福泽庇佑了。

    再贪图更多,只会物极必反,让家族走上毁灭的道路。

    “你们今天不让我打死梁冀这个混账,来日受他牵连,至于丧命,也不要怪我!”

    说罢,

    身体本就不好,也着实上了年纪的梁商,直接晕了过去,醒来后便听到医者说他中风偏瘫了的消息。

    就在皇帝长女出生前的不久,

    梁商已经去世。

    皇帝还派人过去吊唁过这位一直谨守本分的长者。

    “陛下身体康健,又正值青壮之年,必然会子嗣昌盛的!”

    回到眼下,

    见皇帝一直闷闷不乐,曹腾只能开口安慰他。

    皇帝随意的应了一声,继续看起了奏疏,没有再纠结这个沉重话题。

    而之后的一段日子,

    他也没空再去抱怨自己的“无能”了。

    因为宋国的使者,再次来到了中原,并对皇帝提出了新的要求。

    “宋国邀请中原的学者,前往西海与新夏、泰西等地之人,交流格物之学……”

    “大司空,此事你怎么看?”

    朝堂之上,

    皇帝将宋国的国书发放给三公和六曹尚书,让他们议论这件事情,并着重点名了当世的格物大家、大汉的大司空、水利大师、研发了活字印刷术以及地动仪的张衡。

    张衡没有当即作答,只接过复录的国书,细细观看了起来。

    其上内容,

    是宋国皇帝广邀诸夏同族,以及罗马这个被秦、汉相继赠送“有类于我”的半个亲族,前往西海,汇聚于安都城中,效仿当年秦、夏、汉三国共编典籍,并统一度量衡的先例,将格物之学真正的确立起来——

    中原的汉朝,

    格物之学虽有王景、王充、张衡相继传承,

    但终究多依赖于个人的力量,

    学宫中培养的弟子,碍于长久的独尊儒术,碍于那些已经凭借经学,获得了太多利益的“先富者”,迟迟无法形成一个类似儒、墨那样,有力团结、传承有序的学派。

    但西海不同。

    西海水土多有贫瘠之处,偏偏疆域广阔,又位于丝路重要地带,

    因此其国对于提高交流效率的办法,向来是十分重视的。

    这使得西秦之时,西海在数算、天文、匠造等等方面,都有超出其他地区的迹象。

    加上秦国没有独尊儒术,

    被赶出中原,换家西海后,也对“独尊法家”进行了反思,

    是以思想开放,不拘一格,只求经世济用就好。

    在西秦覆灭之前,

    西海便涌现出众多,承载了相关知识的书册。

    还因为邻近的泰西罗马,治下征服的原有族群,也多用较为抽象的符号文字,

    所以西秦的学者在吸收了其中精华之后,还创造了具有十足“夷风”,但着实好用好记的特殊数字,进一步便利了西海学者在数算、匠造上的研究。

    虽然动乱之时,让这样的研究被迫中断,

    但宋国建立后,开国的太祖武皇帝赵裕又帮助其重新延续了起来。

    用这位的话来说,

    包含数算、天文等等实用之物的格物学,不仅有利于治国益民,还能够帮助西海取得“天命”。

    毕竟天命也是源于人心的东西,

    跟谶纬一样看不见摸不着,

    很多时候,只要说服了别人,获得了认可,就可以宣称自己拥有了“天命”。

    总的来说,跟辩经没什么差别。

    不过,

    在辩论儒家经典这件事上,

    西海学者肯定比不上吃这碗饭二百多年的中原同行,

    也略逊于承平多年,能潜心钻研其中奥妙的新夏亲友,

    所以……

    “就让他们辩他们的,我们辩我们的!”

    “不跟他们说儒家的玩意,用实打实的格物跟他们摆阵仗,攻击他们的薄弱处!”

    宋太祖当时,只挥着手,对自己麾下的一众智囊文臣、谋士学者说道。

    “西帝问鼎之心不死,果真是嬴秦之后。”

    看罢,张衡直接下了定论。

    虽然“问鼎”的是楚国,但最终覆灭了周室的,还是秦国。

    这两家还世代联姻,并排坐“我蛮夷也”的桌子,因此不必过于较真。

    张衡忽然想起南边的越国。

    那才叫真的“秦楚结晶”。

    皇帝心里也跟着想起,

    明帝时期那位上蹿下跳,光谋反就计划了几次的广陵王刘荆。

    只能说强强联合,

    串出来宋国赵氏,着实给汉家带来了烦恼。

    “不如先与之辩论比较一番。”

    “试探西海在这方面的能力。”

    大汉从和帝时,有了扶持格物之学的倾向。

    邓太后之时,设立学宫,有了相应的教育体系。

    及至当今天子,

    更通过考试选拔,促其更加发展。

    哪怕规模在短暂的数十年间,未曾壮大为显赫学派,

    但集合其中精华,倒也不怕宋国这次带过来的几位学者。

    张衡可还活着呢!

    “那就依卿所奏!”

    皇帝挥了挥手,同意了张衡的话。

    他还揉了下自己的眉心,觉得大汉的外患又多了一个。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雪山藏狐的小说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www.ifuzu.com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最新章节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全文阅读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5200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无弹窗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吧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雪山藏狐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爱腐竹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