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莎如实相告,见老郑惊讶,先把自己的责任都甩脱:“我把能说的话都说尽了,导演,刘伊妃确实要求今天就解约,哪怕是你提出来的暂时搁置,也拒绝了。”
郑小龙眉头紧皱:“何必如此呢?有没有提到、或者你能不能看出那位路老板是什么态度?”
“我厚着脸皮问了,她有些含糊其辞,只说今天也是路宽让她来带着姚贝娜解约的……”
赵莎见他犹豫,自己也有意促成解约,好给小刘这位老熟人卖个面子,毕竟甄嬛疑云在头,这次能不能平稳落地还不清楚。
“郑导,人家两个女孩儿现在就坐在办公室,我是不敢撵、更不能撵,她提出的要求其实真不过分,人这是癌症啊!”
“你知道真的假的?”郑小龙一瞪眼,似乎觉得自己这么讲有些缺德,又心浮气躁地摆摆手:“不是我不信,是这位惯会草蛇灰线,你不知道他的厉害。”
“要就是个姚贝娜,她走就是了,说不得咱们出于人道主义还能给人家做点什么。”
“可现在是《甄嬛传》可能出问题,你说我能不把握住这样的机会多打探点儿消息吗?现在是什么时候?”
赵莎默然,她当然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
现在就是这位“事业”单位一把手老郑,借着《文化产业振兴法》的东风平稳过渡到歌华传媒这个“企业”中去的关键时刻。
岗位、待遇,甚至是在企业中比较宽松的股份问题,都亟待解决,《甄嬛传》这个恰如其分的项目就是最好的“满分答卷”。
但现在有人可能要来撕这张卷子了,怎么搞?
如果是六年前、甚至是三年前的问界和路老板,京圈这一棒子人有一个算一个,早就兜头盖脸地“臭大粪”等字眼招呼上去了。
就像此前骂张一谋一样。
骂完还不算,整个文艺界搞个封杀,过审问题上卡一卡,这个青年导演和影视公司就算是废了。
但时移世易,几年前《无极》的馒头事件爆发时,他们不是没有尝试过舆论大棒砸向这一位,只不过后来被证明完全是徒劳。
老陆偏瘫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如同废人,儿子也不知道被搞在哪里踩缝纫机始终出不来。
原本纠结一众叔伯大爷的陈开歌要不是死要面子,恨不得自己负荆请罪,差点儿就把貂蝉给人家送上门了。
时至今日,即便路宽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在民族问题上做文章,京圈是有反制的声量和底气不假,但最后绝对落不了好。
尤其是自己这个首当其冲的。
但现在郑小龙首先要搞懂的,是这位首富的目的到底何在,是为了掀翻京圈和旗人,在旗就要针对打压?
还单单是想要在文化领域彰显他的影响力,把刚刚赵莎所述的“他可能不大喜欢辫子戏”这样的个人喜好,通过掌握的产业力量变为行业准则?
都说“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但问界已经一只脚从一流迈向了顶流,初步具有了影响行业政策和舆论态势的能力。
这是殊为可怖的。
对于郑小龙而言,自己纠结一众京圈旗人,打着反对民族歧视的口号去告状绝对可以收到成效。
旁人不说,老爹做过文华大头目的应达就是个火药桶子似的性格,能纠集的助力和来头也足够大,可这对自己有什么意义?
我又不在旗。
现在应该还在温哥华酣眠的穿越者,甚至一句话没说、也完全不知道这种情况的发生,他老婆刘伊妃就已经把赵莎、郑小龙这帮人搞得踌躇不定、心烦意乱了。
但事出有因,刘伊妃也确实是知道路宽的立场和态度的,但这一出“黄月英吓跑活死马”也足够招笑了。
郑小龙甚至连一根烟还没抽完,当即决断:“赵莎,你去找制片主任老陈,我现在叫他找人出合同,解除跟姚贝娜之前的协议,违约金就算了。”
他暗暗地叹了口气:“旁的不论,她要是真的病了、又是刘欢介绍来的,咱们做事总要留一线的。”
赵莎知道他这是被逼无奈下放弃试探,跟自己一样不如先卖个好算逑,点了点头刚准备走,又被郑小龙叫住。
“你待会儿带着……”京圈老导演言语一滞,又自然转向:“算了,我待会儿带着合同过去,你请她们两位稍坐。”
旋即又狗尾续貂了一句:“这个……还是得我出面,不然姚贝娜也不能放心回去治疗,我们好人做到底得了。”
赵莎心中暗笑,面上淡定地点头离开。
刘伊妃、姚贝娜两人听到这个消息自然欣慰,特别是后者适才见发小如此强势,还担心往后看到刘欢老师怎么相处,但也只能暂时随她去。
现在听到副导演带来的喜讯,忍不住握住了刘伊妃的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小刘侧头冲她温婉一笑,随即看向赵莎:“郑导在不在家,剧组的人道主义关怀我们感受到了,还是要去表达谢意的。”
“哦!他一会儿下来。”赵莎说着忙起身要去烧水,“贝娜不喝茶喝点儿白水,茜茜你再喝杯茶。”
“不喝啦,喝了一直上厕所。”刘伊妃和姚贝娜一同起身,正色道:“这次是剧组仁义,理应我们去给郑导言谢的,莎姐你带我们过去好了。”
“方便的吧?”
“啊?方便!方便!”赵莎一边领着她们出门,一边在心里感慨这位首富夫人做事的滴水不漏。
明明方才谈判时寸步不让,句句直指要害,甚至隐隐借势施压,此刻却能主动放低姿态,还特意要亲自致谢。
该强硬时毫不拖泥带水,该圆融时又懂得给台阶下,即便立场可能不同,但郑小龙毕竟是圈内首屈一指的电视剧大佬,近六十岁的年龄,该给的面子也要给。
刚柔并济,这是中国人做事的智慧。
这厢三女坐电梯往郑小龙的六楼去,后者正在在办公室里略览一番解约合同,叹了口气起身准备出门。
说心里不烦躁郁闷是假的,论出身、才干、资历自己也算是国内文艺圈响当当的人物了,没想到这会儿要风声鹤唳到给个二十多岁的女演员亲自去试探、卖好的地步了。
不对,也不能算卖好,咱老北平人局气,本身他也没打算怎么为难姚贝娜,只为借此管中窥豹而已。
老郑如此安慰自己,刚刚行至门前,冷不丁被“咚咚咚”的敲门声吓了一跳。
赵莎的声音响起:“导演,伊妃和贝娜来感谢剧组了,您在不在?”
嗯?
郑小龙眉头一挑,老杆子素有急智,当即蹑手蹑手地返身坐回到沙发上,轻咳了两声:“请进吧!”
门开处,他眼中的这位年轻女演员刘伊妃唇角含着恰到好处的微笑,既不显得热络、又带着真诚的态度。
身后的姚贝娜形容略有些憔悴,感激地看向自己。
“你好伊妃!”郑小龙心里妥帖,也顾不得装架子赶紧起身,“你看看最近中心搞改革,下午好几个会,没能接待你们。”
他转向自己的选角副导演:“赵莎,你好好招待伊妃和小姚了吧?可别都把好茶藏着啊?”
赵莎暗骂一句老王八蛋,笑嘻嘻地从他的橱柜里翻出普洱茶饼:“我那儿那些玩意比高碎也强不了多少,还是得郑导您这些够牌面招待人首富夫人那!”
小刘对这样的场面司空见惯,任由他们表演,总归也是表达态度和善意不是,人艰不拆嘛。
“郑导,茶就不喝了,今天来打搅你们工作已经很不好意思了。”刘伊妃瞥过他手中的合同文稿,“还是要多谢剧组的人文关怀,郑导是一位有格局的导演。”
姚贝娜也感激地点头:“郑导,这次添麻烦了,如果您觉得我还可以,以后我愿意免费给剧组唱插曲。”
“害!这是哪里话。”老郑笑逐颜开地请两人坐下,把解约合同递了过去:“中心盖过章我也签过字了,你们收好。”
他看向罹患恶疾的年轻女歌手:“小姚,《红颜劫》是刘欢写的,也是他推荐你来唱的,剧组对你的能力非常认可!”
“这次合作不成没有关系,你好好修养、早日康复,以后合作的机会多呢!”
“是,郑导,我记住了。”姚贝娜面对郑小龙不可能有小刘的淡定架势,这位可是国内电视剧圈的大哥大人物,每一部都是爆款不说,登录的平台也基本都是央视。
爆款剧通常拥有高热度剧情和深入人心的角色,观众在追剧过程中对主题曲、插曲的情感依赖会加深,《甄嬛传》的《红颜劫》、《宫》的《爱的供养》、《三生三世》的《凉凉》等等都是实例。
像姚贝娜这种走实力派路线、不善炒作包装的青年女歌手,这是不能忽略的事业主线。
郑小龙看她翻开合同开始签字、捺印,抬眼瞧了瞧神色恬淡的刘伊妃,还是忍不住探询道:
“伊妃,我看新闻……最近路导在北美拍《球状闪电》是吧?”
郑小龙帮着解决了棘手的问题,首富夫人也不吝释放些善意,含笑道:“对,去了有半个月了,这会儿那边还是凌晨呢。”
“是吧,呵呵,咱中国的导演能拍科幻的就没几个,现在我看那个《阿凡达》的声势挺大的,恐怕真的要像《泰坦尼克号》一样又横扫世界了,国内这一块,还得看路导的。”
他话锋一转:“伊妃啊,休息这大半年了,有没有想过再上一上电视剧啊?”
“电影毕竟制作周期长,最后出片的时长也就两三个小时,从你的粉丝角度讲,其实还是想看你躲在大荧幕上亮亮相的。”
小刘微笑道:“虽然都讲电影比电视剧地位高、格局大,其实我看来关键的是还是角色。”
“如果有合适、感兴趣的角色,我个人是不在意电视还是电影的。”
电视剧比电影的“咖位”低,处于鄙视链下方,是制作成本与周期差异、市场定位与受众分层、演员价值体现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这是行业共识,也是世界共识。
直到后世2014年金球奖颁奖典礼,主持人还在揶揄“这是一年一度的电影圈的人们和电视圈的鼠辈们共处一室的机会。”
郑小龙不动声色道:“现在女性市场的消费力量很强,各家影视公司也都在做面对女性观众的影视作品,你看像乐视文化的《宫》,我们的《甄嬛传》,还有问界的几部历史题材的IP改编都是如此。”
他循循善诱道:“伊妃对我们这部《甄嬛传》感不感兴趣?甄嬛这个角色其实很符合你的要求的。角色跨度大,情感层次丰富——”
“甄嬛从初入宫的清纯少女,到经历宫廷斗争后的成熟权谋者,再到最终看破红尘的悲情人物,需要演员精准把握不同阶段的气质转变,国内适龄演员里,我想你是最适合的。”
来了!
小刘心下一顿,看着好似“求贤如渴”的郑小龙,了然这是跟赵莎一般无二的试探又来了。
他们究竟在担心什么?
刘伊妃斟酌道:“多谢抬爱,不过我再早也得明年才能出来工作了,一是时间上协调不开,二嘛……”
郑小龙的心猛得提紧,仍旧保持着微笑的面色,只是被“一不做、二不休”的小刘来了一记釜底抽薪的狠招——
“郑导有没有考虑过放弃清宫剧,其实问界还是有很多好IP的,各个朝代都有,我在怀孕和坐月子的时候就拿它们打发时间呢?”
“说不定还是有合作的机会的。”
“啊?这……”老郑和赵莎一齐傻眼,我踏马是京圈的不假,可你也不能把我当做傅作义啊!
郑小龙八十年代的起势,是大院子弟的背景加上北平电影艺术中心的职位迭加。
在那个还由王硕、马未都、海盐、刘振云、莫言等人通过自己的文学作品掌握“编剧中心制”的娱乐圈、文艺圈蒙昧时代,是京圈的肥沃土壤推着他一路走到高位。
这帮要人有人、要背景有背景、要才华有才华的老炮儿们掀起了第一轮的娱乐圈繁荣,走出了各路影帝、视帝和重量级人物。
但时移世易,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京圈原本牢牢掌控的《京华时报》的纸媒势力和文艺圈评论体系被击穿。
在2002年初王硕、马未都等人还可以堂而皇之地大骂张一谋是“臭大粪”,不如冯小钢的一根毛;
可以贬低周星池的《功夫》是低俗不堪的“武侠梦遗”;
京圈作家石康可以批评韩涵这样的新生代作家是“有人生、没人养的野孩子”;
英子等人可以把刀郎的作品说得一文不值、根本不具有艺术价值。
但现在呢?
如果不是徐京蕾的微博和博客粉丝数量不菲,韩涵一个人的粉丝拥趸们就能远征把京圈这几个老作家给灭喽。
特别是这两年进入娱乐圈2.0时代以后,无论是京圈中已经被“邪恶新势力”完全抹去踪迹的华艺,还是一帮靠编剧和电视剧作品掌握原本的造星链条的老作家们,以至于郑小龙、腾华涛、赵宝钢、冯小钢等京圈走出来的名导,都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
新时代,正在慢慢取代旧秩序。
这个新时代的创建者最令人瞩目的当然是创立了问界的路宽,但也有煤老板们、地产商,和互联网资本们。
于是京圈的腾华涛去了乐视文化,冯小钢去了万哒,赵宝钢的新宝源和小马奔腾达成合作,今年推出了《奋斗》的姊妹篇《我的青春谁做主》。
从八十年代入圈以来,走过了二十年风风雨雨的郑小龙此刻面对这个年轻得过分的影后的探询,不知道是她的心血来潮,还是背后那位大人物抛来的橄榄枝。
但他眼前浮现出的京圈、旗圈逐渐没落、散乱的脉络是不假的,也无法否认,对方要自己来做这个傅作义……
是很叫人动心的。
傅作义当年手握二十万大军尚且难抵人民军队的时代洪流,现在的京圈也早已不复往日的荣光,不然这一次华艺被吃得干干净净,也不会一个敢露头的都没有了。
这位柏林影后的一句“问界有很多好IP”分明是和平改编的暗号,就像当年解放军围城时递来的谈判条件。
和“困守京城”的傅作义一样,“困守京圈”的郑小龙也没那么快缴械,“伊妃,我能不能问一问,路总是不是对辫子戏和旗人有意见。”
“还是因为乐视文化在做《宫》,我们在做《甄嬛传》,是单纯的……商业竞争?”
他倒是没好意思用下黑手这样的形容。
其实刘伊妃又哪里知道现在正在酣睡的丈夫是什么态度,至此她才完全明白对面不知怎的,全然把他当成了假想敌,以至于先有赵莎、后是郑小龙自己的试探和询问。
但小刘是最知道他推广中国文化和文化出海的志向与雄心的,不然叫郭帆去什么《阿凡达》剧组进修?饺子现在还在苦思冥想他的“中国神话体系”。
于是,下面对郑小龙的攻心也就顺其自然了。
“他不可能去厌恶某个民族群体,准确说应当是更喜欢什么,用他跟问界的IP和编剧人员开会时的指示来讲——”
“他的核心关切在于过度沉溺于单一历史叙事所导致的文化偏食。”
“他认为,荧幕上对清代后宫权谋的反复渲染和帝王的过度美化,不仅窄化了公众对中华文明宏大多元性的认知,也忽视了其他历史时期更为璀璨的文化精神内核,况且对于海外传播有百害而无一利。”
刘伊妃笑道:“郑导,这个话题我最有发言权,我10岁到美国的时候,歧视我的不仅有西方孩子还有韩国孩子,他们给我们这些好欺负的华人移民统一的蔑称就是‘清国佬’。”
“有段时间我恨不得把头发剪得越短越好,因为他们经常嘲笑我的辫子,说那是清国佬被西方奴役的象征。”
“在西方人的刻板印象里,中国人就是留着辫子、戴着斗笠、佝偻着腰的形象,而清宫剧恰恰强化了这种偏见。”
郑小龙听得面沉似水,这部《甄嬛传》背后的推手,不乏京圈里的诸多旗人和文艺界前辈以及各民族协会,在今天刘伊妃点出这些来自路宽的观点之前,他并没有思考过这些问题。
和消失的华艺一样,他们这些人的格局和视角,也就到能不能再内地大火、赚钱的地步了,哪里回去思考对周边的日韩、西方的海外的影响呢?
内地首富的话叫他这位老导演隐隐有些汗颜,国家和人民用一百多年的扯下的辫子,他们这帮文艺工作者竟然还争先恐后地要戴上去……
郑小龙不是旗人,远没有什么旗人滤镜,只不过从应达开始到华艺、王硕以及京圈这么多的旗人,这些年的耳濡目染,叫他看不到这些文化格局的狭隘。
也是屁股决定脑袋。
“我们有先秦的百家争鸣,大汉的雄浑气度,盛唐的开放包容,明朝的科技进步,也有两宋的风雅与市民活力。”
“路导讲的是对的,从文化对外传播的角度讲,清宫剧的泛滥会让海外观众误以为中国只有清朝这一段历史值得拍,甚至以为中国人至今仍活在那样的制度下。”
“我们应该展示的文化题材是开放、包容、辉煌,不是封闭、奴性、愚昧。”
刘伊妃顺着他的话往下讲:“郑导,你肯定是知道《文化产业振兴法》的,包括去年的《电影促进法》,就顶层设计而言,国家现在把文化产业放在很重要的位置。”
“路宽今年看完阅兵回来尤为激动,国力强盛,文化部分也要跟上,可以说文化输出和文化自信就是未来的主旋律,您也是时候从藩篱和枭臼里跳出来了。”
话题越谈越深,刘伊妃完全是“扯虎皮拉大旗”,把平日里听路老板开会、和她闲聊交流的心得一股脑地拿出来转述给郑小龙听。
耳濡目染之下,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阐发。
两口子在家也不是都忙着翻云覆雨,撕衣服、玩逗猫棒啥的,小刘虽然才解禁不久、对恩恩爱爱的痴迷程度较之前有所上升,但她性格里的文青女本色,还是更愿意跟丈夫有些深入的精神交流。
一般都在事后。
但这些来自两世为人的穿越者的真知灼见,和对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预判、憧憬,在土著郑小龙耳朵里听来,就有如洪钟大吕了。
文化产业百花齐放不假,但总体上的潮流是靠谁来引领?
换句话说,怎么确定未来最赚钱和人气最高、最符合时代潮流的题材和路线?
一看庙堂,二观江湖。
庙堂就是类似《文化产业振兴法》、《电影促进法》的各类行业指导文化,中影和总局等内容输出单位的导向;
江湖当然是各路资本和影视公司,特别是问界这样在电视台、院线、在线票务、互联网都有极大声量的顶级文化资本。
不然老郑怎么会对这位路老板“可能会对辫子戏下手”感到忧惧呢?
他要是卯足了劲搞辫子戏和娱乐圈的旗人势力,是真的能掀起一股腥风血雨的!
当然,老文化圈的旗人们也不是吃素的,真的闹得太凶,到老领导那里去告他一个鼓动歧视也是很致命的。
这种锅,路老板再是万亿富豪都扛不起,也容易被西方人做文章。
一念至此,熟悉这帮京圈、旗圈能量的郑小龙,不由得在自己做出“北平是否和平解放”的决定之前,暗暗地给刘伊妃提个醒——
更是给她背后的丈夫卖个好。
这相当于傅作义在1949年北平围城时,一面和我军秘密谈判,一面仍维持着自己国党华北剿总司令的表象。
谁又不想进步呢?
即便他老郑是京圈旗圈这艘旧船的几位老船长之一,但对方是踏马的航空母舰啊!
郑小龙端起茶杯轻抿一口,茶汤在喉间滚了三滚才缓缓开口:“伊妃啊,路导的格局我佩服。但有些事还真的急不来。”
他话锋一转,压根不像是警示,而是当着赵莎等人的面“自豪”地介绍:
“你看啊,现在咱们北平艺术中心的一级作曲家雷女士是正协的,全国音乐家协会副主西关暮村先生是人代,还有全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终身荣誉主西王立评,等等很多文艺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们,都是……”
他把最后两个词语混着茶水咽下下去,但意思已经传达得明明白白。
问界要打辫子戏可以,但是要做足准备,别被反扣一口大锅,那很危险!
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几乎都是你的“敌人”。
文艺圈,历来如此。
话题至此,小刘就不大好再“狐假虎威”冒充老公招摇撞骗了。
兹事体大,皇后不敢“过于干政”,回头再被揍屁股,连掐带揉的那种。
“我知道了,谢谢郑导提醒。”
郑小龙摆摆手笑道:“说起来也是误会,我们对小姚还是关心不够,以至于要你陪她来走解约的程序,其实合同早就准备好啦!”
“另外,那天我接到电话的时候,万哒的人也在场,乐视文化的《宫》也找了不少旗学研究组织和领导、教授们造势。”
他没头没脑的两句话,算是把自己这会儿知道的信息都交了底了,就算自己迫于压力还是要拍《甄嬛传》,也绝对不至于要遭受那位的雷霆打击。
哪怕“仅以身免”也是好的啊?
他的老嫡系赵莎在一边听得暗暗腹诽,要么说你老郑能做大领导、大导演呢!
你当个傅作义不假,把踏马人家的汤恩伯的事儿都给泄露给共军了,左右逢源啊?
汤恩伯是谁?
1949年恩师和义父陈仪策划起义反正,他密电常凯申,导致陈仪被逮捕处决,自己后来也没落了什么好下场。
如果就辫子戏这样的文化项目和产品来讲,上一世这两年文艺圈确实搞了不老少。
《宫锁心玉》、《步步惊心》、《铁齿铜牙纪晓岚4》、《新还珠格格》、《甄嬛传》……
甚至2010年还有一部中日合拍的《苍穹之昴》,以光绪朝为背景,聚焦田中裕子饰演的慈禧,与余少群饰演的光绪的权力博弈。
这还只是流行度较高的辫子戏。
把视角拉到上一世的这个时空,这四五部辫子戏几乎覆盖了穿越、偶像、翻拍、权谋等四大赛道,捧红了杨蜜、刘师师等原本连小刘尾气都吃不着的85花。
但同一时期的刘伊妃,在她们在戏里跟秃脑门的阿哥、贝勒谈恋爱的时候,陷入了暂时的低谷:
2009年还处在这一世已被抹去踪迹的华艺的黑料攻击下,在迷茫中主动减少了工作量,失去消息和踪迹;
2010年回归大银幕素颜出演了《恋爱通告》,2011年一年内开始了《新倩女幽魂》、《鸿门宴》、《四大名捕》、《铜雀台》的高强度拍摄。
当然,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在2009年尾时分,除了乐视文化头牌、积累了重磅资源的大蜜蜜外,另一位“小刘伊妃”已经查无此人。
似乎只在去年的《辛十四娘》中饰演狐仙露了一面后,又杳无音信了。
有趣的是,两世的世界线发生了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以至于这一世站在辫子戏高潮年份开端的小刘,跟着丈夫的视角和脚步,成为了对“文化糟粕”的审判者角色。
而有可能成为被审判者的大蜜蜜,正带着自己超越的野心,在给下个月就要正式立项拍摄的《宫锁心玉》录制《爱的供养》——
把你捧在手上,虔诚地焚香,剪下一段烛光,将经纶点亮……
浮生若梦,两世殊途,命运翻覆如棋局,一念之差,天地迥异。
——
官苑八号小区楼底,天色已经擦黑。
暮色四合,秋风卷着几片枯叶在水泥地上打着旋儿,刘伊妃送人回来就急着要回家去。
姚贝娜知道她心里记挂着孩子,没有过多挽留,感谢的话在车上也几乎要说尽了。
“茜茜,那我先上楼,明天去医院先找你说的那位徐兵河大夫。”
小刘使劲握了握她冰凉的手掌:“你尽管去就是了,所有都安排好了,安心治疗,有空我就去看你。”
“还有苏畅、靓影她们几个,没有你的允许我暂时没有讲什么,你自己看要不要通知一声。”
姚贝娜没什么话可说,只踮脚紧紧地抱住了她。
小区里的路灯刚刚亮起,昏黄的光晕在渐浓的夜色中显得格外温暖,像是这个小太阳一样的女孩,照亮了自己的生命。
小刘回到家里,把今天下午姚贝娜之事顺利解决的喜讯通报太后,又例行照看和跟宝宝互动后钻进了书房。
以往她要么是抱着书窝在沙发里,要么就跑到露台去感受自然风,现在开始《请回答,1982》剧本创作之后,也像那个男人一样开始伏案了。
昨天刘晓丽给她的母爱教育振聋发聩,还是很值得记录作为灵感的。
一直到晚上9点,温哥华清晨六点刚刚睁眼的路老板看到了妻子的若干条短信,均发送于今天去北平艺术中心之前、当中、以及之后。
关于姚贝娜解约,关于辫子戏,关于郑小龙最后的暗示以及自己对他挖墙脚等等。
刚刚睡醒的路宽本就懵逼,这一连串“剧情”看得他更懵逼:
【姚贝娜解约,《甄嬛传》可能要求违约金,该死的,我去会会他们!】
【问界那个朱律师能辞退了,合同上硬是找不到一点漏洞?说好的京城第一讼棍呢?】
【刚刚跟赵莎聊了,唬得她一愣一愣的,挖掘杨蜜的就是她,现在杨蜜上蹿下跳得厉害,刚刚把她也吓了一跳,哈哈!】
【在这儿等郑小龙回复,有望成功,我现在忽悠人也有点子水平的,嘻嘻!】
【对了,他们好像很担心问界针对辫子戏,我就是拿这玩意儿吓唬他们的!】
下面的短信时间上就隔了好久,应该是刘伊妃在给郑小龙连蒙带吓的那一阵,过于紧张刺激,她没空打字。
尔后便是:【郑小龙动心了,你再挖一挖也许能挖来拍其他剧,赵莎也能挖来!】
路宽:???
我什么时候要“全面封杀”辫子戏了?当然,看它们不爽是真的。
我又什么时候要针对演艺圈里的旗人了?以至于郑小龙还煞有介事地把他们的根底都交了出来?
当然,对于乐视文化在《宫》上押重注这个事态可以稍加关注,怎么还有万哒的参与?
我就睡了个觉,老婆怎么杀到京圈大本营去,几乎要把郑小龙这个精英怪给统战了?
洗衣机,你是否有很多问号?
铃铃铃!
还在苦苦创作剧本的刘捣被吓了一跳,扫了眼手机屏幕旋即接通。
“夫人,什么情况?”
刘小驴得意:“看短信啊!所见即所得!”
“郑小龙今天忘记吃高血压药了,怎么要背叛自己的阶级了?你不会动手打人家老头了吧?”
刘伊妃嗔道:“少看不起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就是把你那一套拿出来用用而已,尤其顺手!”
“哪一套?”
“先扣大义帽子,再给利益甜头,中间夹点私货吓唬人!”
小刘这节课上了有七八年了,以至于能够总结地如此中肯,“国家需要开头,时代潮流压阵,再画个名利双收的大饼,最后不经意地提一嘴逆势者亡……”
“然否?”
“不愧是知道我长短的女人。”洗衣机在电话另一头慨然长叹,“恭喜你,你毕业了!”
“以后我也瞧不出你的深浅了,只有绝知此事要躬行,试探到底再说!”
刘伊妃被老公的黄腔逗笑了:“躬你个头,把你宫刑!”
继而又疑惑道:“不过话说回来,郑小龙对问界有价值不?”
“当然有!”路老板起身拉开窗帘,温哥华的十月清晨气温不到5度,高级酒店的落地窗外升蒙蒙白雾。
“他是京圈的头面人物,虽然这个圈子在逐渐式微,和其他资本逐渐混合交织到一起,但还是有不少人才的。”
如果世界线没有改变,郑小龙会把《甄嬛传》拍成一部现象级作品,收视率登顶、网络播放量后世累积破百亿,甚至衍生出“甄学”文化,极大地推动了“清宫热”和媚清文化的兴起。
但除了一帮老娘们在后宫宫斗都嘴皮子玩阴招,啥也没讲,弔用也无。
路老板穿着内裤走到卫生间,“哗啦啦~”尿崩如注。
小刘停笔:“什么动静?”
“尼亚加拉瀑布泄洪。”洗衣机调笑了一句回到正题:“如果真的如你所说,那还真是要找一部好作品,看能不能把他给统战了。”
“或者也不叫统战,本身这样的合作我们也不亏,光买了一堆版权了,但契合的导演不多。”
“再者,辫子戏确实没有什么太大的文化价值,郑小龙不拍也好,到时候好好炮制一顿乐视文化即可,还能少些跟我们吵架的人。”
“那要这么说,现在公司有什么适合的本子给他吗?”
刘伊妃算是对现在问界的版权情况比较了解了,待产和坐月子的时候担心辐射,玩电脑比较克制,大多数时间都在阅读公司的片库。
“嗯……”这个问题还真难倒路宽了。
《琅琊榜》名花有主,况且也是女性像的伪权谋剧;
《知否》在后世虽然也大火,甚至起点都有不少同人,但相比于《甄嬛传》,就是把娘们斗法从皇宫搬到了大官家,当然朝代是占优势的。
这些似乎也不太能符合小刘今天“振振有词”的文化输出的效果。
他在脑海中搜找一些后世的剧本概况,虽然不是细节都记得住,但有编剧团队在,总能给出影视化方案来。
什么《长安十二时辰》、《大秦帝国》系列、《军师联盟》等等……
应该说这些剧集都在某些方面有亮点、加以改编和查漏补缺以后市场表现和口碑都会不错,但似乎都差了点儿意思。
路老板突然想起后世起点的一部非传统网文风格的历史。
宏大的时间跨度,独特的长生者视角,女主亲身经历而非强行改变从战国、秦汉、三国、唐宋直至现代的历史变迁。
她更像一位历史的见证者和痛苦的沉思者,而非无所不能的干预者。
正因为时代跨度够大,又没有冗长繁杂的狗血情爱,可以一以贯之地展现中华文明服饰、礼仪、建筑、军事、生活方式的视觉盛宴。
从战甲的粗犷、汉袍的庄重、唐装的华美到宋服的雅致,都可以在考据的基础上进行精美还原,完全可以采用单元剧的形式摄制播放。
只要在原作的基础上下大力气进行影视化改编,其实这个无感情戏、有动作戏,气质洒脱、出尘、坚韧的女主形象,也颇为适合刘伊妃。
《穷鬼的上下两千年》。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