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第3章 沃森中国游

文豪1983 最新章节 第3章 沃森中国游 http://www.ifzzw.com/367/367229/
  
  
    沃森问:“余,你是中国的大人物,我还能够帮你什么?”

    余切道:“我希望你能将更多的学术资源引入到中国来,培养一批人才,发挥你的影响力。”

    历史上,中国南方苏城的制药工业基地,就和沃森领导的冷泉港实验室有深度合作。当时才进入到新世纪不久,沃森为苏城工业区的站台,促使资本大胆投资该地的生物制药行业。

    但现在却不是世纪初,而是八十年代,一切都还没开始。

    沃森自然高傲的反问道:“我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这些孩子智力高,在某种程度上,帮助他们更有益于人类文明的延续和发展。”

    沃森闻言惊呆了,似乎不敢相信他听到的话:“你也是法西斯?”

    “什么?我不是!”余切连忙否认。

    “那你必然是个民族主义者!”

    “我……”

    沃森说:“我发现了,你们中国人都是极端的实用主义者。你知道这些话在美国是百分百的种族歧视吗?你相当于认可中国人比其他人更值得一份教育!你不知道,因为这种思维对你来说,就像是呼吸空气一样自然。”

    “然而我却十分赞成!”沃森说完这句话笑了。

    他特意去问角谷静夫:“请问你赞成吗?”

    角谷静夫不置可否。他既想要照顾到东道主“余切”的面子,又想要和种族歧视划清界限。他只能含糊不清的说:“我赞成其中对人类发展有益的那一部分。”

    沃森不屑道:“你还不如你的女儿角古美智子。如果她在那里,她一定会支持我。”

    随后,沃森弄明白了这个国家目前面临的教育窘境。许多聪明人并没有足够机会受到教育,他们的智力被浪费掉了。

    希望工程?

    沃森自然不可能沾到哪怕一点点。他是个彻头彻底的美国人。

    然而,他却可以为中国人的高智慧头脑站台。目前冷泉港实验室如日中天,是世界上最顶尖的生物实验室,全美有多家制药企业与其合作,他们为实验室高昂的研发成本叫苦不迭。

    这促使冷泉港实验室一直在寻找合格的合作伙伴。他们通过开设附属机构,分摊一些研究和测试任务。这自然也会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一些地区的大学甚至因此拥有了生物强系。如后来中国南方的双鸭山大学。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希望为燕大带来更多的国际交流,并借助冷泉港实验室背书,最终为你们中国的地方药厂寻找到为国际巨头代工的机会。”

    “发展产业就是最大的慈善,的确如此。你让我想到了你们那个华人首富的成功投资。”

    “可是,这并不容易。”

    沃森有他自己的办法,他决定先从测试智力开始。

    国际上早已经有这方面的测试题,逻辑、几何、记忆力、识别力——它几乎不需要懂得英文,是一种纯粹的直觉选择。

    受测者需要在限定时间内答完所有题目,通过这些题目,可以对受测者的智力进行评价。

    因为人的智力正是由这些基础能力所构成的。

    两天后,沃森拿来了大约两百多道题,第一个接触到这些测试的人群是燕大暑期留校学生。沃森亲自来监考,又亲自改卷子给分。

    沃森就像是乡村教师那样,为考生的考卷感到兴奋:

    “113!”

    “哦,这个人是134!”

    “105……他怎么来到这里的?”

    “127?!很好,正常。”

    在抽取的六十位学生中,其平均智力达到了120-130,普遍达到了人群的前10%。人类的智力分布遵循正态分布,绝大多数人集中在100上下,越是远离这个区间,人数就越少。

    当智力测试达到140以上时,这就代表其个体的智力水平位于前1%,开始进入到俗世所谓的天才范畴。

    “1%这是在你们中国的数据,准确的说是东亚男性的数据。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到整个世界,不分性别、不分种族,你会看到这是前0.15%。这些人理所应当要取得成功,因为他们抽中了基因所赋予的大奖。”

    但燕大的学生智力超群,并没有引得沃森过于激动。

    因为这里有十亿人。

    有一些聪明人是应当的。

    即便是沃森所瞧不起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也并不是没有聪明人。人类总有一些基因突变的案例,只要基数足够大,凑够一批聪明人是不难的。

    难的是普遍性的高。

    在教育部门的协调下,沃森进入到临近的燕大附小进行调查。余切告诉他,这些学生中有一些正是在机场的那两千名学生之一。

    沃森对那种“人形LED”印象深刻。当时他看得太入迷,舍不得放手,以至于眼角被马尔克斯的肘部打得淤青。

    数千名学生如臂指使,摆出象形文字。他们的年纪很小,却可以经过简单训练后,就像是工业零件一样精密运行。

    这种能力用在科研上,用在产业化上呢?

    生物制药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只是这需要的是高智力劳动。

    他对余切说:“你知道吗?组织力和执行力也是一种智力,一些人并不能理解复杂的指令,比如一辆垃圾车的司机需要运送垃圾,并且把垃圾在指定场所倒掉,或是从一垃圾场运到另一个垃圾场,用显微镜观察上面的病菌……很多人无法执行这样的指令。而生物实验室这种‘倒垃圾’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

    “对,我说的就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以及大洋洲的一些穿草裙的土著居民。”

    余切不敢接沃森的话。因为非洲人和大洋洲人也买他的书。

    如果他但凡有一点表示赞同,沃森会把他的话添油加醋写在全美教材《双螺旋》修订版里面。

    然后说:余切也干了!

    角谷静夫在旁边若有所思,他虽然和余切一样不敢牵扯进这个话题,但他同样对人类的智力分布很感兴趣。

    对数学家来讲,智力尤其是一种直接的能力。

    在数学界流传着许多高智力妖孽的传说,角谷静夫和这些人相比,也只不过是一粒蜉蝣见青天。

    “我能进行你那个智力测试吗?”角谷静夫问。

    沃森爽朗的让他去测试。但只给他正常时间的三分之一。因为不同年龄段的智力测试题目不同,低年龄段的要简单的多,沃森眼下没有多套题目,他只能选择缩短角谷静夫的测试时间。

    “余,你想要测试一下吗?”

    余切拿了套卷子也去写。

    他感觉自己几乎没有做过什么思考,每道题都用本能来回答。阅题后,停留时间不超过十秒钟。

    沃森很快让他们停笔,并且当场进行得分计算。

    角谷静夫拿到了一百九!

    这是目前人类有史以来最高的智力得分——显然不可能。他的得分至少要削减三十到四十分。

    而余切只比角谷静夫少十分。

    现在震撼的人成了余切。

    我这么聪明吗?

    沃森解释说:“事实上,到目前为止,人类智力最高的人并不是爱因斯坦,而是德国文学家歌德。因此你不必为你的智力感到惊讶!写作很需要智力。”

    “如果你只有一百一,一百二,我才会感到惊讶。我推测你的真实水准在140到150之间,你永远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数学家,但你做经济学家够用了。”

    角谷静夫在旁边连连点头。

    两个小时后,沃森鸣金收兵。不由分说把所有卷子都收走,一些燕大附小的孩子因为做不完题伤心的哭了。

    沃森安慰他们道:“我出这么多题,本来就是让你不可能做完的。”

    当晚,沃森再次阅卷,这次结果令他吃惊了。

    燕大附小的小学生智力水平高达118。

    这是个什么智力水平呢?

    在美国,如果正常发展下去的话,这些人可以从常青藤中选择一所末流学校入读,其中任何一所学校的实力都令当今的燕大感到汗颜。

    沃森有种老妖怪见到宗族小辈的感觉。

    一觉醒来,全人类智力提高十五个点!

    激动的沃森宣布要为燕大附小捐助一个美国小学的标准实验室,并且说,“如果你们在场有任何人将来从事生物这一条路,想要来冷泉港实验室进行参观,或是拿到一份实习生的工作,我会帮助你们。”

    到这个时候,沃森古怪的智力测试开始进入到公众视野。

    国内报刊谨慎性的报道了沃森的实验:“诺奖学者沃森肯定了中国学生的天赋。他认为这是一片天才云集的地方。”

    《京城晚报》有记者详细描述了附小的得分情况:诺奖学者也为高智商小学生所倾倒!

    这种爽文一样的剧情,导致一段时间内京城附小的天才热和补课热。

    余切在这几天则发现沃森是个口无遮拦的人。

    他的一些所谓结论,其实并没有科学依据,他完全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发言。

    譬如燕大的国外留学生成群结队的在草坪上晒太阳,沃森看后评价道:“晒太阳和欲望有很大的关系,这就是为什么拉丁美洲人热情奔放,而英国人苍白冷淡。”

    沃森自己是个瘦子,他也很喜欢中国人普遍偏瘦的体型,又说:“瘦人都是不快乐的,所以整体上他们会比胖人更加有上进心……所以当你在面试胖人的时候,你心里会为他们难过,因为你知道,自己根本不会雇他们。”

    燕大生物系的女性并不多,主要是男性。

    沃森对这种现状很满意:“女人们在实验室的存在是赏心悦目的,但是她们办事效率却不怎么高。”

    他来中国后已经放飞自我,这上面每一句话都能使沃森在美国被口诛笔伐,但是在中国,在眼下,沃森很少受到激烈的批评。

    这让他感到自己和这个地方有缘分。

    “余切,我一直都知道你不喜欢我的话。”他对余切道。

    “可是你认为我能帮到你,我做的事情要比我说错的话更重要,所以你原谅了我……这是你们中国人宝贵的品德。从根本上来讲,我爱中国人,我对中国的兴趣一直很浓厚。”

    在沃森来华的一周后,他带余切和一个叫曹天晴的生物化学家认识。

    他们是老朋友了。两人见面后深深的拥抱。

    曹天晴是科学院生物部的主任,沪市分院的院长,也是中国和瑞典两国的共同院士。沃森曾经和曹天晴共事过,他们都研究DNA蛋白。

    据曹天晴回忆,沃森曾经有段时间看轻中国人。

    这是西方科研界的固有印象,历史上爱因斯坦来华访问时,在日记中写“肮脏、迟钝、麻木”、“更像是机械而非人类,每个人都蹲坐在地上,就连本该活泼的儿童也是如此”。

    然而曹天晴为代表的中国科研人员迅速扭转了沃森的印象,在经过查证后,他意识到过去的认知是一场惊天谎言!这里并非只有某一两个天才,而是存在普遍性的高智力分布。

    然后沃森表现出对中国人惊人的接纳度,这对他这种恶人来讲是不寻常的。但凡是中国来的科研者,不论是知名的或是名不见经传,只要和他通信的,沃森都会回信询问是否要帮忙。

    余切在曹院士家里面吃了一顿难忘的家宴。

    又得知,这已经不是沃森第一次来中国,他和诸多国内生物学家有良好关系。

    余切开始对沃森刮目相看。

    这是个很难评价的人,他确实种族歧视,抛开荣誉不谈,此人简直是无恶不作,但他不歧视中国人,帮助中国人。

    而且你无法抛弃他的诺奖荣誉不谈,因为这是一个人所能得到的最大荣誉之一。

    余切既无法赞同沃森,也无法彻底否定他。

    他私下和曹院士议论沃森这个人。曹院士告诉余切:这有可能和沃森的自身经历有关,因为他是一个被英格兰人欺负的爱尔兰人、苏格兰人,他虽然有些许英格兰血统,但总体上对英格兰没有血脉认同。

    在他的认知中,更高智力的爱尔兰人、苏格兰人被劣等人英格兰人欺负了,几百年不得翻身,被各种污名化——最后发现,英格兰人的智力最低。

    简直是冲击波!

    而且,沃森生涯中最讨厌的学术合作者和对手克拉克也是英格兰人。

    在访华两周后,沃森不得不暂且回美国。他轰轰烈烈的智力测试不得不结束。

    但沃森仍然心系中国学生的教育问题,一群明显智力更高的人不能施展他们的才华,这本来就是一种悲剧。

    在他走之前,余切写下了一篇用于描写中国乡村教师的短篇科幻。

    名字就叫《乡村教师》,余切把这篇的稿件赠送给沃森。

    在稿件的开头上写着:

    【为了感谢沃森先生为中国学生捐赠的实验室,以及他之后可能做出的努力】

    沃森打开来看就是这一句话,他心头一颤。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小时光恋曲的小说文豪1983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www.ifuzu.com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文豪1983最新章节文豪1983全文阅读文豪19835200文豪1983无弹窗文豪1983吧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小时光恋曲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爱腐竹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