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第1241章 脑胶质瘤无经验?带陶广正上门会诊(二合一章)

重生1977大时代 最新章节 第1241章 脑胶质瘤无经验?带陶广正上门会诊(二合一章) http://www.ifzzw.com/366/366150/
  
  
    方言听到老胡的话,有些哭笑不得。

    说道:

    “人家刚回来,我还得说点关于工作安排的事儿,不可能直接就抓人去看病,而且他手里有没有我要的东西,现在还是个问号。”

    老胡说道:

    “没事儿,我还是一块儿去。”

    “我这会儿不想休息。”

    方言听到他都这么说了,于是点头答应下来。

    让安东赶紧去开车。

    方言接着把沾满酒气的衣服换掉,重新穿了一身,再洗了个脸,感觉浑身都清爽了。

    接着安东把车也开过来了。

    方言招呼老胡上车,众人直接朝着研究院而去。

    到了门口的时候,刚好看到赵锡武准备往外走,方言还对着他打了个招呼。

    “你怎么又回来了?不是说下午休息了吗?”赵锡武对着方言好奇的问道。

    方言说道:

    “XJ来人了,我得过来接待一下人家。”

    听到方言这话,赵锡武反应过来,问道:

    “是那个阿勒泰向阳医院的院长?”

    方言点头:

    “对,我也是刚知道他已经来报到了。”

    赵锡武说道:

    “行,那你忙着,家属这块的安排你不用担心,明天早上你让人来找我,我来安排好。”

    “好,劳您费心!”方言对着赵锡武拱手。

    接着两人告别,方言带着老胡和安东,朝着秘方研究所而去。

    在研究所二楼上,方言见到了陶广正。

    和上个月考研究生之前差不多,他样子并没有什么变化,三十多岁的样子,发际线后移,上嘴唇薄下嘴唇厚,大耳朵耳垂很大,满脸带笑,看起来给人一种很佛系的感觉。

    方言记得他是1943年的人,今年三十五。

    比自己大了十二岁。

    让人觉得奇怪的是,他身边虽然有行李,但是没有家属。

    看到方言出现在办公室门口,正在和曾路泉聊天的陶广正立马站了起来。

    然后对着方言笑着说道:

    “哈哈哈……方言同志,听从您的召唤!我来了!”

    方言赶忙上前握住他的手说道:

    “欢迎欢迎,广正同志,一路上辛苦!”

    “坐车很辛苦吧?”方言对着陶广正说道。

    陶广正笑着说道:

    “不算辛苦,用了点最后的权力,买了个卧铺。”

    方言问道:

    “家里其他人没一起回来?”

    陶广正说道:

    “没呢,我爱人和孩子在那边暂时不过来。”

    “想等我这边安顿好了,她们再过来团聚。”

    方言看了一眼曾路泉,后者立马会意,说道:

    “陶同志回来的急,家里好多事儿都没处理,他爱人要在那边做善后。”

    方言看向陶广正。

    后者说道:

    “是,要不然我也没可能这么快回来,那边毕竟安了家,好多家里的东西走的话都要处理才行,我是接到调令过后,立马就动身了,其他事儿都丢给我爱人了。”

    听到陶广正这雷厉风行的举动,得到通知立马就连院长都不当了,直接回来,方言也是相当的感动。

    对着陶广正说道:

    “陶同志真是把中医事业看得比什么都重啊。”

    “你能这么果断地回来,我代表研究所全体同仁感谢你。咱们这儿正缺像你这样有经验、有担当的人才,有你加入,很多难题都能迎刃而解。”

    陶广正说道:

    “方主任言重了。我在阿勒泰这些年,总觉得咱们中医还有很多宝藏没被挖掘出来,尤其是结合了地方特色的疗法。这次能回来跟着您干,也是想把这些年的经验好好整理整理,能为中医发展出点力,我就知足了。”

    一旁的曾路泉接过话茬:

    “陶同志在路上就跟我念叨,说早就知道我们秘方研究所做的事儿了,还说他那儿有好些家传的方子,说不定为咱们研究所做出贡献。”

    “那可太好了。”方言眼睛一亮,他就是在打陶广正家传秘方的主意,治疗脑胶质瘤,方言就算是在上辈子那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方言自己也只看到过陶广正晚年公布的一例。

    所以方言打算从他这里下手。

    方言强压着心头的激动,手指在膝盖上轻轻敲了敲:

    “广正同志,您家传的方子……是关于哪类病症的?”他特意放缓了语气,生怕显得太过急切。

    陶广正脸上的笑容淡了些,眼神却亮了起来:“不瞒您说,我家里在河北九代行医,专治中医内科,不孕不育,肝炎,溃疡症,结石,脑病,也就是现在说的脑瘤。家传的医案里,记载了很多药材配伍的治法。”

    听到这里,方言心里猛的跳了几下,不过还是装作镇定的问道:

    “不愧是医案还在吗?脑瘤是什么类型的?”

    “在。”陶广正从帆布包侧面掏出个牛皮笔记本,封面已经磨得发亮。

    说道:

    “这些都是比较典型的病历。”

    方言接过,然后翻看起来,只见里面的医案记录得极为详尽,不仅有患者的症状、脉象、舌苔描述,还有用药后的反应和调整方案。

    第一例“肝郁不孕”的病案,患者婚后五年未孕,情绪抑郁,经前单乳胀痛,陶家先祖用逍遥散加减,辅以玫瑰花、合欢皮解郁,三个月后患者便成功受孕。

    这调治情志的思路,放在现在也不过时,用药剂量的调整,根据患者月经周期灵活变化,是把辨证施治用到了位的。

    不过这不是方言要找的。

    方言继续往后翻,看到了几例关于脑病的医案:有位书生因备考压力过大,患上“头痛如裂”之症,陶家先祖诊断为“气血两虚,脑失所养”,用八珍汤加蔓荆子、川芎,半月而愈;还有位老农因“脑鸣如蝉”前来就诊,辨证为“肾精不足”,用六味地黄丸加减,配合黑芝麻、核桃食疗,半年后症状消失。

    这些医案的辨证思路清晰,用药精准,确实有不少值得学习的地方。但方言越往后翻,心里越凉——这些脑病要么是功能性的,要么是良性肿瘤,没有一例是他要找的脑胶质瘤。

    他翻到最后一页,见上面记载着一例“脑瘤”病案,心中一动,仔细一看,却是位患者脑部长了个脂肪瘤,用软坚散结的方剂治疗后明显缩小,并非脑胶质瘤。

    没有!

    方言合上笔记本,说道:

    “广正同志,您家传的这些医案真是宝贵,尤其是在调理内科杂症和一些良性脑病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陶广正笑着说道:

    “多谢方主任夸奖,希望对咱们研究所有帮助。”

    方言听到这里,也不隐瞒了,坦诚道:

    “实不相瞒,我们现在正在跟进一例脑胶质瘤患者,病情比较严重,西医那边也没什么好办法了。我听说您家传医案里有关于脑瘤的治疗方法,就想着能不能从中找到些思路。”

    陶广正闻言,脸上露出歉意的神色:

    “不瞒您说,方主任,我家传的医案里虽然有一些脑瘤的病例,但都是些良性肿瘤,像脑胶质瘤这种恶性程度高的,我还真没有治疗经验。”

    方言听到这里就皱起眉头来,难道是时间不到,陶广正手里没研究出来?

    看到方言皱眉不说话,陶广正说道:

    “方主任,我这里还有家传医案里关于脑部病症的辨证思路和用药规律,或许能给您一些启发……”

    他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我这没能帮倒忙实在抱歉。”

    方言听到这话,反应过来后赶忙说道:

    “没关系的,广正同志。能有这些宝贵的医案供我们学习,已经很有价值了。”

    这时候陶广正说道:

    “要不咱们去看看病人吧!?”

    “或许看到病人后,我就有想法了。”

    说完他顿了顿,表示道:

    “实在不行,我们还可以把家里老爷子从老家叫过来,他经验比我丰富!”

    方言一怔,对啊!小陶不行,这不是还有老陶嘛,药就是从老陶手里传下来的,这会儿小陶还年轻指不定还没传给他呢。

    方言当即答应说道:

    “好,咱们立马去看。”

    他嘴里还憋着一句,要是没效果,赶紧把老陶同志给叫过来。

    说完就招呼曾路泉:

    “让黄李给陶广正同志安排的住处准备好日常的用品,让他可以直接拎包入住。”

    “明白!”曾路泉点头答应。

    这“拧包入住”的词儿听着可新鲜,不过倒是简洁明了一下就能让人听懂。

    陶广正对着方言感谢道:

    “方主任真是太客气了,麻烦你们了。”

    方言说道:

    “广正同志,你那边的院长职位都不要,接到调令立马就回来了,就光是这份信任,我就该给你把后顾之忧解决。”

    说着还拍着他肩膀道:

    “待会儿不管看的成不成,都在我家里吃晚饭。”

    陶广正听到方言这话,搞的有些感动了,之前方言在月初他进京考研究生的时候就颇为照顾,分享了好多医案经验,分析了好多考试的解题方式,这些都让陶广正受益匪浅。

    其实他回来就是为了换个地方发展,在XJ那边他已经待不住了,结果现在方言直接完成了他这个想法,并且还给了他这么好的待遇,现在他感觉自己回来应该不会亏。

    甚至还有种血赚的感觉,研究生成绩都还没公布结果,就已经进入研究院下面的研究所了,这种待遇可不是谁都有的。

    陶广正眼眶微微发热,握着拳头在膝盖上轻轻一磕:

    “方主任这份情,我陶广正记在心里了。别的不说,往后研究所的事,就是我的事,哪怕是翻遍老家的医书,也得帮您把难题啃下来!”

    老胡在一旁看得直乐:

    “这就对喽!咱们搞中医的,就得抱团取暖。我看呐,今天这趟没白来,不光见着了宝贝医案,还得见着段佳话。”

    方言笑着摆摆手:“少说两句吧你。”

    “走,咱们现在去停车场。”

    说完安东就第一个跑了出去。

    众人刚要下楼,陶广正突然想起什么,转身从帆布包里掏出个用蓝布裹着的小匣子:“差点忘了这个。”

    他打开匣子,里面是几块黑乎乎的东西,看着像晒干的树根。

    “这是我从阿勒泰带来的肉苁蓉,是牧民在沙漠里挖的野生品,用酒蒸过九次,治肾虚腰痛最管用。方主任要是不嫌弃,就留着炖汤喝。”

    方言愣了一下。

    自己又不亏!

    但是人家送的土特产,又不方便拒绝。

    “你这可太见外了。”方言笑着接过来,掂了掂分量,“不过这野生肉苁蓉确实是好东西,回头让食堂给炖了,大家一起补补。”

    说话间,几人在方言带领下朝着外边走去。

    陶广正的行李被曾路泉安排人送去住处,他空着手跟在方言身后,脚步轻快。

    老胡凑到他身边,压低声音问:

    “陶同志,你家老爷子真有治脑瘤的本事?我可跟你说,这可是人命关天的事,不能瞎应承。”

    陶广正看向老胡,这人他没见过。

    方言介绍一下:

    “这位是给我们提供资金和渠道的侨商,也是我的师弟以及好友,胡道虎先生。”

    听到方言的介绍后,陶广正立马说道:

    “原来是胡先生,久仰久仰!”

    和老胡握了握手,然后他才挠挠头说道:“我爸在河北老家是出了名的‘脑科圣手’,年轻时确实治好过不少怪病。不过他脾气倔,轻易不出山,不过只要我叫他,他肯定得来。”

    老胡眼睛一亮:“那我就放心了!到时候我来接待老爷子,让他住京城的酒店里。”

    方言知道老胡在打人家老爷子的主意,没准又得拍一部药的宣传片。

    说话间已经到了停车场,安东把车开了过来。

    几人上车后,方言直接报了西城区卫生部大院的地址,安东一脚油门,车子开了出去,然后稳稳地汇入车流。

    陶广正还是第一次坐外国车,别看他是个院长,在那偏远的医院里可没有太好的待遇,这会儿看着窗外掠过的街景,感慨道:

    “上回来BJ还是考研究生,那会儿满脑子都是考试,根本没心思看风景。现在看来,还是BJ好啊,到处都是搞研究的氛围。”

    方言说道:

    “这话倒是没错,明后天还得来研究员,是东北那边的人,到时候一起认识认识吃顿饭。”

    “好!”陶广正笑了笑,答应下来。

    方言感觉陶广正有些拘谨不太像是院长,可能自己见识到的院长都是老油条了,也不知道他原来那个医院道地是什么情况,于是忍不住对着陶广正问道:

    “对了,你在XJ管理的那个医院都什么样的情况啊?”

    陶广正笑了笑说到:

    “说起来惭愧,我们那个医院就俩排平房,三十来张病床,连台像样的X光机都没有。”

    “冬天烧煤炉取暖,水管冻得直响,开春化雪时墙根能长出青苔。”

    他笑了笑,眼里却带着点涩意:

    “全院就五个医生,我是院长,还得兼着内科、儿科,有时候牧民半夜来敲门,骑着马从几十里外赶来,怀里揣着冻硬的馕,就为了给孩子看个发烧。”

    “和京城这边不一样,那边缺医少药是常事,西医青霉素得省着用,中医针灸针消毒后反复用,连医用酒精都得掺点蒸馏水。”

    “最头疼的是药材。”他看了看窗外,说道:

    “中药房里,当归是三年前的陈货,黄芪切片薄得像纸。没办法,就跟牧民换他们采来的雪莲、虫草,我们给看诊抵药钱。”

    “去年冬天有个哈萨克族老人,背着半麻袋锁阳来,说要给他孙子换治佝偻病的钙片,那锁阳晒得比石头还硬。”

    方言没吭声,老胡在一旁啧了两声:

    “那你们怎么治大病?”

    “靠老法子。”陶广正指了指自己的脑袋:

    “牧民摔断腿,就用接骨木加羊油外敷,再用杉木板固定;小孩出麻疹,熬麻黄汤泡澡,烧得厉害就用羚羊角粉冲奶,都是一些土办法,可在那种地方,在那边也能救命。”

    他忽然笑起来:

    “不过也有好处。那边的药材是真野啊,沙漠里的肉苁蓉能长到胳膊粗,天山脚下的贝母带着雪水的寒气。我常跟牧民一起进山采药,他们认得哪种甘草根长得深,哪种麻黄能治风寒,这些都是书本上学不来的。”

    说到这儿,他忽然拍了下大腿:

    “对了,去年还遇到个老中医,是六十年代从内地支边去的,藏着本手写的《西域草药志》,里面记着用骆驼蓬子治关节痛,我抄了半本,回头找出来给研究所看看?”

    方言听到后,笑着答应道:

    “行啊!”

    接着方言继续询问他当地的医疗条件,越听越是心惊,怪不得小陶同志想回来呢。

    现在全国各地好多地方条件有限。

    缺医少药是常态。

    好多都是靠土办法,或者就是赤脚医生。

    方言想起自己之前和广州中医药大学联合制作的《南疆热带丛林战生存手册》,那本书反倒是最合适的缺医少药的情况的。

    或许自己后面再联系西北的中医师编一个西北地区的手册?

    一路上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

    车窗外的街景渐渐慢下来,卫生部大院的红砖墙出现在视野里。

    目的地终于算是到了。

    这次方言到门卫打了个招呼,然后就直接在门卫给黄秘书打电话过去。

    准确说是给李副部长的办公室打了电话过去。

    电话很快接通,接电话的是黄秘书。

    方言说道:

    “黄秘书是我,方言!”

    “你刚才不是……”黄秘书明显有些懵逼。

    方言不等他说完,就说道:

    “我在家属大院的门口,要去看一下王慧媛同志,还想请您带我们进去一下。”

    黄秘书那边愣了一下,接着好像是在和李副部长交流,然后他回应到:

    “好,我马上过来!”

    挂了电话,黄秘书没多久就过来了。

    他对着方言打趣:

    “你还真是一会儿都不得闲啊!这开完会马上又过来看病了。”

    方言说道:

    “我要找的专家回来了。”

    说完他介绍一旁的陶广正:

    “他叫陶广正……”

    黄秘书打断方言:

    “我知道,他的调令是我去发的。”

    方言点头,然后对着陶广正介绍:

    “这位是卫生部的黄秘书。”

    陶广正找就看出来这位是领导身边的秘书了,这都是平日里见不到人。

    他恭敬招呼:

    “黄秘书您好!”

    黄秘书点了点头:

    “嗯,你回来挺快!”

    方言说道:

    “一下火车就过来了。”

    黄秘书说道:

    “好,工作态度不错!”

    陶广正笑着说道:

    “都是应该的……”

    他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了,虽然是院长,但是政治场这块儿他还是小白。

    不过看的出来,方言是在帮他说话,给他在领导面前留个好印象。

    接着黄秘书让众人先登记,接着就带着众人往里面走。

    刚进入院子里,还没到单元门口,黄秘书就对着陶广正警告道:

    “这里看到的都要保密,不准说出去,要不然后果很严重!”

    陶广正赶忙点了点头,刚才在路上的时候老胡就对他提醒过了。

    接着黄秘书说道:

    “经过你和海灯大师的治疗,现在这几天王慧媛的情况都还好,没有昏迷,没有出现癫痫,你们应该是已经控制住了,今天这位是?”

    方言回应到:

    “过来看看能不能治愈。”

    黄秘书恍然大悟。

    然后脚步顿了顿,回头看了眼陶广正,眼神里带着几分审视,同时说道:

    “但是我也问过其他医生,了解过这个病……”

    “医学上没有绝对的不可能。”方言说道。

    一旁的陶广正也说道:

    “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这是《灵枢.九针十二原》里说的,我认为也有道理。”

    这会儿被质疑的陶广正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黄秘书一怔,旋即笑道:

    “好,方主任能够治疗好外国西医认为的绝症,这次如果还能出来一个,那就真是中医的幸事了。”

    接着众人进入单元楼。

    看着这里的装潢就知道不是一般人的地方,卫生部总部的家属院,还真是不一般。

    陶广正在紧张中,跟着方言他们来到一家人门口,敲响了房门。

    PS:6000字基本章更新完毕。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凤山鹤鸣的小说重生1977大时代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www.ifuzu.com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重生1977大时代最新章节重生1977大时代全文阅读重生1977大时代5200重生1977大时代无弹窗重生1977大时代吧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凤山鹤鸣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爱腐竹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