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第574章 签售会

1978合成系文豪 最新章节 第574章 签售会 http://www.ifzzw.com/361/361290/
  
  
    “老聂真是”

    被群众们发现的江弦也不慌张,露出微笑向周围人打声招呼。

    他不常露脸,却也没少露脸,就说此前“理解万岁”的报告,一连在京城举办那么多场,来了那么多人观看,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后来还上了电视,在电视上播。

    再就是,在很多他出版的作品上,附带的作者介绍当中,都有江弦本人的照片。

    当然了,作家不跟电影明星似得扎眼,你就算余华这种后世的“网红”级作家,经常在视频上面露脸,但要把他扔到人堆里,可能大伙儿还是不敢确认,也就仅仅会觉得面熟。

    江弦也是同样。

    轻易不会被人认出来。

    可惜这会儿聂卫平这一指,给了周围的人一种猜测此人有身份的想法。

    举个例子,这就和周杰伦演唱会上,忽然往台下一指,大伙儿才会发现陈奕迅居然就坐在观众席上观看。

    有了这份心思,再仔细一辨认。

    哎嘛,这不江弦么!

    “江弦同志,很喜欢您的,您每本我都读过。”一个年轻人非常激动的凑上来说。

    “您好您好。”

    江弦平易近人的和他握手,“感谢您欣赏我的作品,这是我江某人的荣幸。”

    这边刚说完,那边儿又上来个年轻人,“江弦同志,您能给我签个名么?!”

    不等江弦回应,又有人嚷嚷:

    “江弦同志,您啥时候发表新作品啊,我已经等好久了!”

    “江弦同志,我有一部,您能帮我指点一下儿么?”

    “江弦同志.”

    场面一时间有些混乱。

    台上聂卫平也反应过来,自己这么激动干什么?现在的场面根本不方便他和江弦相认呐。

    棋局主办单位也很错愕,丝毫没预料到这忽然出现的意外场面。

    面对此情景,江年年有些紧张,小心翼翼缩在朱琳怀里。

    喧哗中,江弦双手下压,示意大伙儿安静下来,这动作果然有效,人群很快安静,想听听江弦准备说些什么。

    “大家安静!保持安静!”

    “听我讲两句。”

    “今天我也是凑巧来到这里,没想到会遇上聂卫平九段和马晓春九段的棋赛,我江某和他们比不算什么,他们两个是为我们民族争光的英雄,我不能喧宾夺主,今天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关注”

    他这话说的中肯又谦虚,听得在场的观众们十分感动。

    瞧瞧人江弦有多谦逊!

    还生怕抢了别人的风头!

    主办单位也很机灵,趁着江弦压下这场骚动的空当,赶紧把江弦请到台上。

    “好久不见啊,老聂!”江弦热情的和聂卫平握了下手。

    聂卫平呲牙笑笑,“我一直想去拜访您,就怕打扰到您。”

    “谈什么打扰,你来了,那叫蓬荜生辉。”

    台底下观众们看的有点儿高潮了。

    聂卫平和江弦,这两位可都是和《天局》有莫大关联的人物。

    江弦是《天局》的作者。

    而聂卫平也因为一场中日围棋擂台赛,和《天局》产生了莫大的关联。

    某种角度上,说《天局》写的其实就是聂卫平,这也没错。

    主持人很聪明,知道今天的主角儿是两位棋手,但这会儿江弦出现了,总得蹭蹭江弦热度,赶忙把话筒递到江弦手上,说早知道您也是个围棋迷,请您评评今天的棋局。

    “说点评有点过了,以我的水平,点评两位顶级棋手,当然不够资格,说出来也只是让人贻笑大方。”

    江弦没有装大尾巴狼,有什么就说什么,“今天的棋我基本上看了全程,两位顶尖棋手杀的酣畅淋漓,我在下面看得非常过瘾。

    当然了,你要说两位棋手今天有没有失误,肯定是有的。

    但要下一盘完全不出错的棋,真是难上加难。

    而至今,不论是古代棋手,还是日本棋手,似乎尚无一人能下出一局全盘无误的完局。

    所以我想,围棋的胜负,是决定于谁犯的错最少,而不是谁不会犯错的问题。

    人的一生,又有谁能不犯错?没有走过错路呢?

    应该在乎的是:能否知错?能否改过!

    我听说很多围棋职业棋手,下完一盘,都要复盘解说,复盘能查出许多错误来。

    这个习惯对我们的生活也很有用,像是我们作家的写作也是这样,每写完一部,也都复盘一下这部的优缺,反省一下自己,这才能粹炼出更精湛的写法,生活就更是如此了,多多复盘,更能养出一个更完美的自我.”

    “说得好!”

    一番话说罢,掌声雷动。

    江弦这话讲的就非常有人缘。

    没有在自己不擅长的围棋领域对旁人指指点点,而是讲自己从棋局中参悟到的道理,将重心转移到自己更擅长的文化领域上。

    一番话,彻底将今天观看棋局的观众推向热情的高潮。

    海淀这边的主办方也很机灵,好不容易逮住江弦当然不能轻易错过,等棋局结束就拉着江弦商量,能不能参与一下海淀这几天的“文化之夜”,参加一下图书签售活动,和读者们握握手,说几句话,可以的话再签个名之类。

    江弦不想答应,毕竟这几天说好了是陪家人。

    海淀这边工作人员又劝说起来,说占用不了多长时间,就是露个脸而已。

    江弦一合计,这种签售活动他确实参加的比较少,既然用不了多长时间,而且又是为文化宣传做点贡献,赚不到钱但很有意义,干脆答应下来。

    不能远离群众啊。

    即便是刘天王来了内地也还得接接地气呢。

    不过这年头的作家真跟大明星似得,江弦一到签售现场,整个现场都骚动起来了。

    在场的人群全都跑到门口两侧,挤挤攘攘的抢位置,给中间留出一条道路,不一会儿,掌声又暴风骤雨般响起来,江弦踩着中间的路,一边拍着手一边满脸微笑的进来。

    说实话,面对这场景很难有人不享受其中的。

    他也真赶上了好时代。

    后世的作家们哪还有这排面。

    让江弦没想到的是,这活动冯骥才也在。

    这小子这年头也真是人气作家,可惜他家在天津,京城好些事情都搅弄不着,掺和不了,但他又不甘寂寞,所以三天两头的不在天津待着,跑来京城溜达。

    “老江、老江,听说你最近写本,儿童文学?”冯骥才和江弦打过招呼以后就开始打听这事儿。

    “丫消息挺灵通啊。”

    江弦乜他一眼,“你从哪听来的?”

    实际上大冯这会儿地位并不低,人前几年就是国家政协委员了。

    不过他和江弦之间实在太熟,俩人地位也差不出去多远,说话一向比较随意。

    “我前些天去吃饭,桌上有个鲁院的朋友,说起今年鲁院的毕业作品,给我们透露了下名次,第一名就是你的新,还没发表过。”

    “怎么了?你要看看?”

    “那肯定要看看啊,不过.”

    冯骥才换一副嘴脸,嘿嘿一笑:“今儿正好撞见你了,不然我打算过两天上你家去说呢,有个事儿你务必答应我。”

    “啥事儿?”

    “你把这稿子约给我吧。”

    “约给你?”

    江弦瞥他一眼,“《天津文学》啊?”

    “ber。”

    冯骥才拍拍脑袋,“《中国作家》。”

    《中国作家》,这是前年中作协创办的一部刊物,主编冯沐,最开始是双月刊,后来是月刊、半月刊,再后来才改成了后世熟知的旬刊,也就是每隔10天出一次。

    从这个改的经历就能看出,这部刊物虽然这会儿不起眼,但在后世体量非常大。

    事实也正是这样,《中国作家》在后世是文坛体量最大的文学阵地,在中文文学期刊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一向保守的冯沐,在《中国作家》创刊号上提出的办刊方针是:

    “百花齐放、质量第一、立字当头、贵在创新。”

    强调“百花齐放”。

    强调“创新”。

    这说明冯沐也是在努力改变和反省自己在文学上的旧有观念的。

    “《中国作家》要约我这篇稿子?”

    “对。”见江弦有些犹豫,冯骥才连忙道:“你别觉得我们这刊物才办两年,没什么底子,看不上我们,这两年作协对我们是很重视的,王濛的新短篇、姚雪垠的新长篇、陆文夫的新中篇这都拿给了我们,作协那边儿的方向是把咱们这本刊物往大型期刊上做,当作协的灵魂刊物来作,规格拉的很高”

    “大冯,你误会我意思了,我没看不上你们,作协对这部刊物有多重视,我也清楚。”

    江弦道:“只不过我这篇新作品是一篇儿童文学,恐怕不太适合在你们这部刊物上发表。”

    “儿童文学?”

    冯骥才挠挠头,然后有些难以置信的看一眼江弦,“你啊?”

    “是啊。”

    江弦点点头,“之前《儿童文学》来跟我约过这篇稿子,我还没答应,所以拿给你们《中国作家》也不是不行,但是这篇是儿童文学,就是怕有点儿不太符合你们这部刊物的风格。”

    “这倒也是。”

    冯骥才一琢磨,“倒不是说适合不适合我们这刊物,你的作品我们肯定想要,就是我怕耽误了你这,我们这刊物肯定是主要拿给成人看的,小孩儿看的比较少。”

    “那你还要么?”江弦道:“你要的话我肯定拿给你。”

    江弦这话不是开玩笑,这些年冯骥才又是给他写稿子,又是给他递稿子,他冲冯骥才约稿,冯骥才从来也没犹豫过,这会儿冯骥才找他约稿子,就冲着这些年这些交情,他也没道理不约给他。

    “算了算了。”

    冯骥才摇摇头,“以后吧,以后有机会再约吧。”

    俩人说完话,江弦又和在场其他作家打过招呼,今儿确实来了不少的作家,在当下文坛都很有名望。

    像是刘恒,一开始在《京城文学》当编辑,同时不断发表作品,这几年终于写了出来。

    还有王安忆,自从美国回国以后,王安忆的写作就仿佛进入了一个爆发期,还把在美国爱荷华学习那段经历写了本游记叫《母女漫游美利坚》。

    江弦可听说了,这书卖的特别火,后来他自己也拿来看了看,发现在书里王安忆写了挺多他在美国的事迹,像是刚到美国在机场因为姓氏问题自己被海关盘问,最后是江弦以“流利的英语”帮她解围,王安忆反思说那时候的自己非常不成熟,但这不能归结于年龄问题,因为同年纪的江弦有着和她完全不同的做事方式。

    另外非常有意思的一点就是,这部《母女漫游美利坚》是王安忆和她母亲茹志鹃合著的,因此,江弦看完王安忆记述他的部分,又能看到她母亲茹志鹃对他的记述。

    茹志鹃对江弦的高光时刻记录的非常清晰,显然给她留了很深的印象,其中就包括了江弦在旧金山餐馆,和那省的文艺界人士侯北人、陈若曦女士等人吃饭,在吃饭时,因为邻桌那省几名青年“工农兵文学”的讥讽,语气平静的说出了一句振聋发聩的话:

    “一个艺术家,第一要有祖国,第二要有世界。”

    总之,这书看完,江弦觉得茹志鹃和王安忆母女俩应该付一份版权费给他,写了太多关于他在美国的所作所为了,不是江弦自夸,这书卖的畅销,估摸着没少占他的便宜。

    当然了,这事儿茹志鹃和王安忆也是提前和他打过招呼的,不存在未经他允许就随便写的情况。

    除了王安忆,还有史铁生,还有莫言

    总之,看着在场这些非常熟悉的作家,竟然因为一场签售会凑到一块儿,江弦相当欣慰。

    至于刘恒、王安忆他们,看着江弦备受读者欢迎的身影,心里也是五味杂陈。

    这位真是文坛不倒翁啊!

    我们还没火的时候他就火。

    我们现在火了,他还火!

    而且这个“火”的意思是,他一如既往的处在文学界人气最高的位置上面。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好想吃薯片的小说1978合成系文豪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www.ifuzu.com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1978合成系文豪最新章节1978合成系文豪全文阅读1978合成系文豪52001978合成系文豪无弹窗1978合成系文豪吧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好想吃薯片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爱腐竹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