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第870章 教育大投资的开始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最新章节 第870章 教育大投资的开始 http://www.ifzzw.com/361/361246/
  
  
    苏依依皱眉道:“红磡的经济,一半都是靠着我们这几家纺织业、制鞋以及服装,要是都搬走了,经济恐怕会出大问题,也会数万人失业啊。”

    “搬迁不会是一次性的,这种大型工厂,可不是小作坊,估计需要几年的。”杨文东道:“但你说的没错,最终这些人还是会失业的,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谁也阻止不了。”

    前世的内地,那么强势的政府,都很难阻止低端产业链外流,最终还是靠着新技术革命,缓了一段时间;

    甚至,为了将低端产业转入内陆,还准备投入数万亿人民币,大修从西向东的运河,就是为了让内地深处,也靠近水运区域。

    即使这样,能不能成功,也不好说;

    而其他国家,如欧美日等等,别说低端产业转移,连高端产业,都可能保不住了,历史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循环,最终谁也绕不过别人走过的路。

    苏依依道:“嗯,只能如此了,如果你的荣耀电子能够继续扩大规模,那或许,可以带动香港工业的升级呢。”

    “理论上如此,但实际上,也没什么机会。”杨文东摇摇头道:“荣耀是高端产业,也不是很在乎人工成本,但很多生产也一样可以转移到内地的,只是暂时不需要了。”

    苏依依问:“那就没什么办法了?”

    “没有。”杨文东摇摇头道:“不用担心,其实很多人还不愿意在工厂上班着,说不定,以后我们与工人都会互相满意的。”

    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的确有很多人不愿意进厂了,前世的内地也是一样,很多人宁可跑外卖,也不愿意进工厂;或者在工厂上班的人,也不会乐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再进工厂;

    几十年后的美国那边,之所以会工业空心化,除了金融资本赚钱太狠、工会问题、内地虹吸效应等问题外,另外一个核心因素就是很多人不愿意进工厂了;

    这也是大势所趋,也还好内地赶上了工业4.0以及机器人时代,避免了工业的大转移。

    “好吧,我的确想的太多。”苏依依也无奈说道,也没再追问了。

    香港未来的经济,其实杨文东丝毫不担心,光是靠着内地与海外窗口的红利就能吃几十年了,哪怕工厂都没了,一样是全球最富裕的城市,只不过很多人买房困难,这是比较蛋疼的,但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

    即使是杨文东,顶多也就对极端贫困群体稍微照顾一下,不可能逆势而为的,也没这个能力,也没必要。

    认真发展好自己的事业,顺便做点为国为民的事情,那就足够了,最好还是一举多得的操作,这样才能够长期可持续性的发展;

    比如在内地的投资,对自己的事业、未来的地产业以及内地可以获得就业及外汇等等。

    时间很快到了11月,杨文东再一次通过罗湖口岸,来到了深海市,因为长兴实业在深海市的工厂,已经拿下了相应的地皮,准备开工奠基了。

    深海市那边,也想着请杨文东这个香港大老板来亲自参与这个庆祝仪式,外加,内地一些部门也会来深海,与他有事情协商,因此,他也就答应了;

    至于为什么内地有关部门不去香港找他,那还是因为缺少外汇,能够节省的情况下,还是希望在内地会面的.

    深海市市区东南方向3公里处,一片平原的旁边,一排汽车停了下来。

    杨文东下车后一看,询问道:“这里以前是农田。”

    深海市陪同的周局长回道:“是的,工业需要平整的土地,又要靠近市区,但这样的土地,之前自然不可能荒废着,我们可是农业大国,就是山上的土地都不会浪费的。”

    “哦,也对。”杨文东点点头;

    工业、地产业其实都与农业抢土地,可没办法,毕竟一个城市周围的平地是有限的,只能如此;

    不过在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是工业化,工业化有钱了之后,那少了一些农业土地,也是能接受的,因为工业的化肥能够提高剩下农田的产能,总性价比更高;

    当然,一个正常的国家,粮食是不能太过于依赖外面的,那样就是找死了,北极熊倒下,跟粮食也有很大的关系;

    但对于内地来说,这个问题还太过遥远了,因为以前土地都是农业,也吃不饱,想要吃饱,工业与农业都不能少。

    很快,一行人跨过刚刚收割完的稻田,来到中间的一处位置,这里,已经有不少人在等待,还能看到旁边有几辆小型货车。

    众人相互介绍之后,杨文东也算是认识了此次工厂基建项目的团队,是由铁道部的一个建筑团队负责,深海改开之后,中央下令不少原本属于国企、地方或者军方的建筑队伍来四大特区;

    一方面是特区需要建造大量建筑,从而吸引外资,另外一方面就是内地本身经济困难,养这些队伍也费劲了,这样做可以说是一举两得了。

    长兴实业在这方面,也是秉承着杨文东的要求,一些可以给内地做的项目都给内地做,香港这边,负责总体监督与把控就行了。

    奠基仪式很快开始,香港TVB、粤州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也都派遣拍摄团队过来现场拍摄,等回去后再剪辑即可;

    奠基内容,没什么好说的,跟前世电视上的差不多,总之就是走了一个流程后,杨文东这个老板,安排几个助理给现场的所有人发了红包,除了官方;

    再之后就是前往深海市一间饭店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餐,对于内地很多人甚至官员来说,各种肉类多到吃不完,也算是很高的福利了,他们这些人中即使吃的起肉,也不至于这么奢侈;

    当天下午,奠基的事情结束,杨文东会面了深海市的最高层领导,一番寒暄之后,杨文东指名约出来了深海市的土地规划局局长林局长以及教育局沈局长;

    二人也有点好奇,找土地规划局还有点正常,但找教育局局长做什么?

    “二位,有两件事,我想跟两位协商一下。”杨文东笑着说道。

    林局长问道:“杨生,请说,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忙的,不用客气。”

    杨文东点头道:“好,这第一件事,是我想在深海市资助一批小学,以慈善赞助的方式。”

    香港长兴集团,身为香港第一大财团,每年也都是在香港花费不少钱做慈善的;

    早期的时候,香港很多人是没的吃的、或者吃不好,但随着香港经济的发展,这种人基本上很少了,所以慈善基金主要改向帮助很多生了大病的平均家庭;

    只是这样的人还是不多的,且慈善也不仅仅是在医院,还有教育等等,以香港的财政实力,其本身完全有能力扶持属于自己的教育,长兴集团再越俎代庖,反而会让港府省了一笔钱,最终还不知道进了谁的口袋。

    所以,将这个慈善放在内地更有意义,至少在这个时代的内地,很多内地孩子是真的上不起学的,甚至连吃的都很差,或者吃不饱等等;哪怕是改开的深海市,目前才刚刚开始,还不算很有钱;

    “那可太好了。”沈局长眼神一亮,自己内部也在为教育资金拨付的问题头疼呢。

    毕竟深海市能够给教育的资金也是有限的,而深海市那么大,又有很多外来人员,迫切的需要建新学校,钱根本不够啊。

    杨文东点头道:“我的意思是根据深海市的需求,建造足够数量的小学,然后师资方面,由深海市负责,未来的运营,也是贵方负责;

    不过我这边会适当的根据情况,提供资金赞助部分上不起学的孩子,或者提供一些食物方面的帮助。”

    其实,以杨文东的身家,完全覆盖这些孩子的上学成本也是轻而易举,但他不想这样做;

    一个是这样做只会让深海市教育局严重依赖他,或者家长依赖他,哪天不给了反而讨不了好,这就是“升米养恩,斗米养仇”了;

    另一方面,那就是深海市目前也只是一个测试区,待这边总结经验后,他会尝试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再多的身价,也经不住这么大范围的慈善援助的;

    且慈善本身的意义,就是在于适当帮助。

    沈局长点点头,他也认为这样没什么问题,于是问道:“那杨生,准备建多少学校?”

    杨文东道:“目前还不确定,我需要你们提供资料,比如一个城镇内有多少家庭、多少孩子,需要建造多大校园,然后总共要建多少个,你们做好这方面的准备,然后我方审核。”

    “好,这一块交给我。”沈局长答应道;

    这个理由很合理,毕竟是在内地范围内,调查这方面的资料,他们还是更擅长的。

    杨文东接着说道:“另外还有一个要求,在香港,我也有做过这样的慈善项目,当地的小学,都叫文东小学;

    所以我希望,在内地的学校,也可以冠名文东这两个字,怎么样?”

    人都是有私心的,他做慈善的确不是只为了名,但顺便为了名,也不过分,他也不至于不要。

    “这”沈局长愣了下,随即道:‘杨生,这一点我就不能现在做出什么承诺了,您应该也知道,香港包玉冈包生在燕京市捐赠的酒店,就是因为名字问题被卡住了。’

    “那个我知道。”杨文东笑了笑,道:“但那里是燕京,这里是深海,深海作为特区,自然是有一定的自主权的,对吧?”

    包玉冈捐赠酒店要求冠名的事情,当时杨文东可是见证者之一;

    现在燕京市因为这件事,不敢要他提供的1000万美元支票,搞的包玉冈心情都烦躁,可要求提出来了,还是已故父亲的名字,他又不好退缩,所以很是尴尬。

    沈局长想了想,道:“话虽如此,但这件事我还做不了主,还请杨生见谅,我们需要内部协商一下。”

    “没问题。”杨文东也没有过于为难对方,这个时代就是这样,哪怕是深海市,对于很多变动也是不敢擅自做主的。

    “多谢杨生。”沈局长也知道这件事无论怎么样,对自己这边都是有好处的,于是问道:“杨生,您说的第二件事,与我教育局也有关系吗?”

    “对。”杨文东点点头道:“你既然知道包玉冈在燕京发生的事情,那也应该知道,我准备在内地捐赠建一所大学吧?”

    沈局长心中立刻想到了什么,顿时觉得不可思议,于是问道:“听说过,杨生的意思是?”

    杨文东严肃说道:“我想将这所大学,放在深海市。”

    “什么?”沈局长与林局长二人震惊了;“杨先生您没说笑。”

    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这一所被中央看重、整个教育部都围着转的顶级大学,居然会落户深海市,他们之前可从来没有过这种想法了。

    杨文正是道:“这种事,我会拿来开玩笑吗?”

    内地改开的时候也没想过自己几十年后能够成为全球工业霸主;

    深海市成为特区的时候,也没想过自己能够成为未来内地最大的城市之一,毕竟这个时代另外三个特区,根基比深海市强太多了;

    这也导致了一个遗憾,虽然未来深海市经济可以,也有很多顶级企业,但在教育这一块,却是远比不过燕京与上沪的;

    而深海市,却是未来他旗下电子产业集团的基地;大型电子集团,都是需要本地有着充分的优质教育资源的,所以杨文东也是愿意今天在这里免费投资足够教育资源的,因为今天的投入,在未来都会让自己获得稳固的间接回报;

    当然,根基毕竟相差很多,教育这一块,深海是很难赶上燕京与上沪的,但电子产业刚刚开始发展,自己还是有机会让深海市的教育,在电子产业做大做强的;

    沈局长小半会反应过来后,连忙问道:“杨生,那您需要我们做什么,尽管说。”

    杨文东道:“学校本身的各种事项,我的人已经与燕京那边协商好了,就只剩下选址,现在定在深海,基本上各种事项就差不多了,至于教师团队资源,大学这一块,你们也插不了手,还是需要中央的。”

    “的确。”沈局长同意道;

    小学老师资源他们还是能够调集的,但大学,那就完全另外一回事了。

    杨文东接着说道:“不过我还有另外一个要求,专门针对深海市的。”

    PS:求月票

    之前说过,只能出现局长以下,所以这方面只能这样。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水下野鱼的小说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www.ifuzu.com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最新章节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全文阅读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5200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无弹窗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吧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水下野鱼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爱腐竹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