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王威武!我等愿意归顺!”
苏曜话音一落,台下的弁韩、辰韩代表们便争先恐后地回应,生怕给神王大人留下一丝迟疑的印象。
毕竟,在见识了马韩辰王负隅顽抗的下场后,谁还敢说半个不字?
小命不想要了不成?
“很好。”苏曜满意地点点头,“即日起,并弁韩、辰韩之地为归义郡,同属海东州管辖。各部落首领,依其实力人口,授以相应汉官职衔,仍领本部,但需遵海东州刺史、将军号令,按时纳赋,遣子入洛学习。”
这道命令,意味着苏曜并未采取彻底铲除当地贵族势力的政策,而是选择了羁縻与同化并行的策略。授予汉官职位,既安抚了这些部落首领,又将他们纳入了大汉的官僚体系;要求遣子入洛,则是为了培养亲汉的下一代领袖。
果然,此言一出,台下许多原本惴惴不安的部落首领顿时松了口气,脸上露出感激涕零的神色,叩谢得更加卖力了:“谢神王陛下恩典!谢皇帝陛下恩典!我等必恪尽职守,永效大汉!”
苏曜抬手,示意众人安静,目光变得锐利:“然,汉法如山,若有阳奉阴违,欺压百姓,或心存异志,骚扰我汉民的——”他顿了顿,声音冰寒,“金延之下场,便是前车之鉴。”
“臣等不敢!万万不敢!”台下又是一片保证之声。
接下来,便是繁琐的归附仪式。各部首领依次上前,献上象征臣服的土地户籍册簿(弁韩和辰韩有许多秦朝遗民,文明水平较高)和部落信物,由田畴代表海东州刺史府接收登记,并当场颁发由万年女帝和苏曜共同用印的任命文书。肖古王因“首倡归义,征讨有功”,被正式册封为海东州忠汉中郎将,领关内侯爵位,可谓风光无限,引得其他首领羡慕不已。
仪式持续了近两个时辰方才结束。当最后一位首领退下后,苏曜看向田畴:
“子泰,海东州初立,三郡新附,百废待兴,亦潜流涌动。稳定地方、推行汉化、编户齐民、督造港口、训练水师,监督诸番,诸事繁杂,皆需你二人同心协力。”
“臣定不负陛下、唐王重托!”田畴单膝跪地,抱拳领命,神色肃然。
做完这一切后,苏曜便带着二女骑乘格里芬翩翩飞走,一路向南。
见此情景,在场三韩诸部无不伏地叩拜,直至那道金色身影彻底消失在天际,才敢缓缓起身。
在之后的日子里,渐渐的,这些三韩部落们都诞生了一个共同的信仰,他们祭祀崇拜的神祇不约而同的有了同一个形象,那即是身披赤色龙纹袍、手托雷光金杵、胯下骑着金色狮鹫的天神。
起初,是百济国的族老们,将苏曜降临时的景象画在兽皮上,悬挂在部落的祭祀帐篷里。每逢初一十五,便带着族人焚香叩拜,祈求“神王”保佑风调雨顺、部落平安。他们还记得,是这位“神王”带来了会耕种的汉农、会打铁的工匠,让原本只能靠渔猎和粗陋种植为生的族人,吃上了白米饭,用上了锋利的铁农具;是这位“神王”平定了好勇斗狠的马韩,让边境再无劫掠之苦,连孩童都能在田间安心玩耍。
没过多久,这股信仰便传遍了归义郡的辰韩与弁韩部落。辰韩的秦遗民们,本就带着对中原的归属感,见苏曜既能“飞天遁地”显神威,又能推行汉法安民生,便自发将其与上古传说中的“神农”“大禹”相比,称其为“救世之主”。他们用竹简记录下苏曜平定三韩的事迹,教给族中子弟,还在村落的路口立下石碑,刻上“汉唐风骨,泽被海东”八个大字,让后人永远铭记这份恩情。
最令人动容的,是那些曾被马韩掳走、后被苏曜解救的汉民。他们在三韩之地受尽苦难,是苏曜的到来让他们重获自由,还能分得土地、与亲人团聚。这些汉民自发组织起来,在仁川港附近修建了一座小小的庙宇,庙中供奉的,正是按苏曜模样塑造的木雕神像——神像身披玄铁鳞甲,左手握着象征土地的耒耜,右手托着象征雷霆的金杵,胯下的狮鹫昂首挺立,目光锐利。
甚至,每逢“神巡日”来临(三韩部落将苏曜乘格里芬巡查各地的日子定为“神巡日”),庙前便挤满了祈福的人,有汉民,有三韩土著,甚至还有从倭岛渡海而来的商人,他们捧着自家种的粮食、织的布匹,虔诚地跪在神像前,诉说着生活的变化与感恩。
这股信仰的力量,甚至影响到了海东州的官吏。田畴某次巡查归义郡时,看到一群孩童围着一幅苏曜的兽皮画像,唱着自编的歌谣:“赤袍神,骑金鹫,降雷光,平恶寇。分我田,授我耜,汉家天,照海东。”
田畴驻足聆听,眼中满是感慨,当即下令,将这幅歌谣收录进《海东州风物志》,还让人将苏曜推行的农桑、汉化政策,编成通俗易懂的口诀,让部落长老们教给族人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此时的苏曜自然还体会不到他此行带来的文化冲击。他在迅雷般平定了朝鲜半岛后,立刻就将目光转向了更加东方的倭国。
就在数日前,他派去占领对马岛的水师先遣队终于带来了关于他那失踪使节的情报。
“陛下,殿下,事情已经基本查清楚了。”
对马岛简陋的码头上,太史慈对苏曜与万年作汇报:
原来,先遣舰队一赶到对马岛,立刻就在岛内进行搜寻。
他们找了三韩部落中的翻译来与对马岛上的当地部族沟通,但他们却众口一词的说除了三个月前见到汉使东行后再未见过任何汉使船队的踪迹。
但这一切自然瞒不过机灵的汉家斥候,他们很快就在对马岛的海岸边发现了一艘疑似海难的汉船残骸,而且根据风化情况,这个残骸出现的时间远远要接近他们抵达的日子。
于是,先遣队的军侯便立刻带兵上门,质问当地酋长,然后在一通“友好辩论”后,从当地部落居住的洞穴中搜出了一位失踪的使节团成员——副使蒋钦。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