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立听完刘姨的话有点哭笑不得,原来那位老张的孩子跟丁玉兰那个小丫头从初中、高中一直是同学,上大学的时候才分别考入两个不同的学校。
偏偏丁玉兰的成绩始终赶不上人家,一直处于被碾压状态,包括到大学里面也是一样,这也成了老张每次见到刘姨后必定会炫耀的事。
今天老张在大门口见到刘姨后,迫不及待的把他们家孩子进入了学生会的学习部这件事炫耀了一下,顺道还吹嘘了一番自家孩子怎么、怎么样.等等。
这也是韩立过来后,刘姨会把他从插队到现在的情况全部说了一遍的原因。
现在的时间已经是十一点多了,刘姨在门岗这打了个电话,然后就带着韩立直接回家去了。
刘姨家还是那个样子,只不过少了丁玉兰那个小丫头冷清了不少。
韩立到这里一点都不客气,不用刘姨动手,自己就先给自己泡了一杯茶。
接下来就是闲聊,主要是刘姨问韩立说,包括他出国的见闻,以及韩妈的情况,大、小明他们小哥俩现在的样子.等等。
韩立也在适当的时候问了一下那个便宜姨夫丁正民,还有小丫头丁玉兰的情况。
他们俩在家里面聊的正热闹呢,丁正民拎着两个装满饭盒的网兜从外面回来了。
哪怕两家的关系不错,韩立跟刘姨说话的时候非常自在,但是跟丁正民这边多多少少还隔了那么一层,所以见面后的寒暄客套是必不可少的。
刘姨接过网兜就开始摆菜,韩立则是跟丁正民坐在一块闲聊。
这关系不一样,聊到的话题也不一样。
韩立跟刘姨聊的时候大多都是以家庭为核心,但是到丁正民这边,这个话题就变成以他出国后的见闻、经历,以及改开后这两年的种种变化为主。
不过他们俩聊了没多久,刘姨那边就把饭菜给摆好了,招呼他们过去边吃边聊。
韩立坐在桌子上后,发现自己这个便宜姨夫带回来的这些菜不但很硬,而且还有三道放到以后很刑的菜。
硬菜是锅包肉、酱肘子、香肠拼盘、烧鸡。
那三道很刑的菜分别是,砂锅熊掌、梅花鹿筋,还有一道“地三仙儿”。
熊掌、鹿筋这些韩立全都吃过,特别是鹿筋吃的更多。
但是地三仙儿这道菜是荤菜,不是用各种野菜,或者茄子、土豆、辣椒做成的地三鲜,那怕韩立在这里待了好几年也没没有吃过。
为什么呢?众所周知,在东北民间有狐(狐狸)、黄(黄鼠狼)、白(刺猬)、柳(蛇)和灰(老鼠)五仙。
这个时代的地三仙儿的原材料用的就是其中的三仙,因为大家一般不会去吃黄鼠狼和老鼠,所以大多数的地三仙儿都是以狐狸、刺猬、蛇身上最好的部位制作而成。
要说这些小动物比较好找,为什么韩立在这里待了好几年都没有吃到过呢?
这个还是因为当地人大多数人嘴上不说,但是心里面非常相信这一套。
让他们不信可以,但是让他们吃的话,那是发自内心的抗拒。
特别是当地的一些厨师,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们大多数都不会碰这道菜。
包括戚招娣在这里跟着那个叫刘拴柱的国营饭店厨子,他就轻易不会碰这道菜,除非是上级下派的硬性任务。
即便是硬性任务,刘拴柱也都是让徒弟处理食材,他从起锅烧油开始,到烹饪结束、装盘端走这段时间,嘴里面会一直小声嘟囔着谁都听不到的话。
只要不是指派,那些敢于做这道地三仙儿的厨子,大多都是思想犯过硬,从心里面不相信这些的厨子。
但是这种厨子大多都在机关单位负责小灶,韩立这些年没有吃到过很正常。
这顿饭只有他们三个人,丁正民下午也没有什么事。
大家在饭桌前边喝、边聊,韩立得知了最近牛大海两口子,原先上河村赵胜利、赵村长,现在乡镇企业管理局.局长后的一些情况。
至于上河村那边,自从韩立离开之后,无论丁正民还是刘姨,他们都没有怎么特别的关注过。
毕竟上河村只是一个村级单位,一些日常的小问题在乡公社那里就会被解决,县里面要是什么都管的话,累死他们也忙不过来,而且会让下面的人心生不满。
除非村里面出现了什么特殊情况,乡公社那边拿不定主意,或者压不住的时候,否则的话村里的琐事一般不会传到丁正民这个思政办一把手的耳中。
韩立从丁正民这边得知,因为县里面最近的一些人事变动,一个常、委副县长可能要调任到区里任职。
这让原本担任县社(县供销社)主任的牛大海心里面有了想法,所以他近期一直在活动,想要尝试一下能不能更进一步。
听说,牛大海家的老爷子为此没少从五长那边往市里面跑。
至于赵胜利,他自从担任乡镇企业管理局.局长后,曾经搞出不小的动静,除了一开始拿下了几个典型之外,之后迫于实际情况,变成了雷声大雨点小。
从那以后,赵胜利一门心思想要给县里面上几个新厂子,不过这种事牵扯的单位很多,根本不是脑门一热就能办成的。
到今年,赵胜利那边只搞成了两个乡镇联合小厂,但是效益非常一般。
刘姨还提了一下县医院保卫科的刘铁柱和人事科杜咏红,这两个人都是机灵的。
他们在韩立帮忙介绍了之后,虽然没有事要帮忙,但是逢年过节的时候都会来家里面走一圈。
大家一边喝、一边聊,期间当然少不了丁玉兰这个小丫头在大学的情况。
到了下午两点多的时候,平时酒量很大,轻易不会喝醉的丁正民喝高了。,
不过这是可能跟韩立喝酒的时候,丁正民不会有太多的约束和计较,心里面比较轻松的原因。
韩立把丁正民搀扶到床上放好,对着正在泡茶的刘姨说道。
“刘姨,您甭管我,只给姨夫泡杯茶就行了。”
“你这是要去牛大海那?还是去赵胜利那边呢?”
韩立:“好不容易回来一趟,我想都转转,要是时间允许的话,我还想去山里面玩两天,感受一下深山的气息,寻找一下当初打猎的感觉。”
刘姨:“你去哪都成,但是大山里面绝对不能去。”
韩立:“为什么?我的身手您又不是不知道,而且我还有持枪证,只要不是猛然间跟老虎、熊瞎子走个面碰面什么事都没有。”
刘姨:“这两年不用集体上工后,进山发财的人太多了,这些人手里面都枪,而且是成群结队往山里面钻,这些人在深山老林子里面什么都敢干。
有些人为了值钱的猎物、棒槌互相火拼的不在少数,一个人的身手再好也架不住对方人多、枪多。
更何况那些人里面还有专门喜欢打黑枪的人,明枪易躲暗箭难防,那种情况下,你身手再好有什么用?
听姨一句劝,你前途光明、未来不可限量,想要什么东西咱可以用钱买,哪怕整只的老虎,成型的棒槌咱也能买到,没必要为了以前的那点喜好去冒险。”
韩立没想到现在会是这个样子,不过转念一想这也正常,以前各个村都有偷偷摸摸进山打猎的情况。
现在大家不用集体上工后,人们在时间上分配就自由了很多。
我们国家的老百姓都是闲不住的性子,在地里面没有什么农活的时候,要是让他们在家里面歇着的话,那比杀了他们还要难受。
现在上级对于黑市,以及一些小买小卖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闹出太大动静基本上不予理会。
这两种情况结合到一起,那些家里面有枪、有经验的村民进山寻摸一番贴补家用就成了必然。
其他人没有韩立独来独往的身手,也没有分解空间这个金手指,他们为了安全、为了能够带回来更多的猎物,大家组团进山是必须的。
但是人多了,在深山里面的磨蹭自然就多了,有些事或许不可言叙,但是它真实的发生过,为此两家、或者两个村子成为死仇的不在少数。
韩立这边正在寻思呢,刘姨看到他没有说话顿时就急了。
“你真要是想去山里面的话,改天让你姨夫联系一下林业局,让他们那边出个巡逻队,你到时候跟着一块去,有官方的人在,没有人敢出幺蛾子”
韩立见状连忙笑着答应了下来,并且保证自己绝对不会往山里面去,这才跟刘姨告辞离开。
刘姨也知道韩立要去的地方不少,她不但拿出来一沓钱票,还将韩立带来的那两个还没有打开过旅行袋又给拎过来让他带上。
这时候韩立才察觉到自己大意了,自己明面上带的旅行袋太少了。
这种情况说什么都不好使,而且跟刘姨也不用太过客气。
韩立谢绝了刘姨递过来的钱、票后,把其中一个旅行袋打开,把里面的东西大部分东西全都取出来,最后里面只剩下两四瓶洋酒、两条洋烟这才拉上拉链说这些就已经够用了。
刘姨劝了韩立几句,见他说什么都不再多拿后,只能叮嘱韩立晚上能回来就回来,不能回来也要给自己打个电话,这才把他送到了大门口。
韩立从刘姨家所在的家属院出来后,抬起手腕看了看时间,发现现在已经三点多了,这个时间牛大海两口子应该都在单位。
韩立现在所处的地方,离供销社稍微远一点,但是到前面穿过一个小巷子再出来就是教育局。
于是韩立就决定先去教育局见侯秀娟,到那里再给牛大海打电话。
不过韩立现在不知道,接下来他在侯秀娟的办公室见到了一个“熟人”.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