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老陈,恭喜,恭喜啊。”
    “哦,哦,哦。”
    “三叔,欢迎欢迎,招待不周,您多担待。”
    “老陈,加油!”
    “巧姑,巧姑,你想不想要个弟弟妹妹啊?”
    ……
    这一天,陈家村发生了一件大事。
    敲糖帮帮主陈金水,再婚了。
    虽然婚礼办得很简陋,酒席也没什么荤腥,但村里的人,还是很高兴的。
    在陈家村,陈金水还是有几分威望的。
    他们这边祖祖辈辈就有鸡毛换糖的传统,根据县志,最早能够追溯到17世纪。
    彼时,陈家村周边的百姓只是单纯的换鸡毛,然后用畜毛、草木灰和粪便制成肥料,以此来改善当地的贫瘠土质。
    没办法。
    他们这边地太少。
    人口又稠密,如果不沤肥,根本养不活自己。
    不过,到了前些年,鸡毛换糖慢慢被抛弃,直到前几年,陈金水第一个带头重启了鸡毛换糖。
    再不干,全得饿死。
    接着,其他村民陆续跟进。
    因为这段渊源,陈金水成了新一任敲糖帮帮主,话事人,加上他为人和善,哪家遇到困难,能帮一把就帮一把。
    慢慢地,别人都服他。
    他这个话事人,也成了正儿八经的话事人,不过,陈金水为此也付出了不少。
    因为他经常帮别人,把自家的日子帮的紧巴巴的,他媳妇受不了,就跑了。
    在那之后,陈金水一直没有再娶。
    而今天。
    陈金水再娶了。
    娶得人不是别人,正是隔壁王婶。
    李杰偷偷联(忽)合(悠)巧姑,把红线这一头签到了陈金水身上。
    陈金水还年轻,三十出头的年纪,一直单着,也不是一个事。
    隔壁王婶长得也不算丑,持家又勤俭,是一个过日子的好女人。
    至于二三十年后的铺面问题,如果到了那时,李杰还需要惦记那点东西,真是白活了那么多世。
    陈金水再婚,好处多多。
    如果两人再生一个孩子,那就更好了,省得陈金水一直惦记着童养夫的事。
    是夜。
    李杰给巧姑的耳朵里塞上了两团棉花制的耳塞。
    这房子的隔音可没那么好。
    少儿不宜的内容,少听!
    他也不听。
    只是,那动静确实不小,一直折腾到下半夜一两点,声响才平静。
    火力够猛的。
    想想也是,一个正常的男人,怎么可能一点欲望没有?
    压抑了好几年,可不得好好干一回。
    次日。
    陈金水神清气爽的爬了起来,简单地吃了顿早饭,挑着担子就出门去了。
    那气质,跟之前完全不一样。
    精气神不一样了。
    王桂花也变得不一样,容光焕发的样子,逢人就笑。
    那高兴的样子,别提了。
    ……
    几个月后。
    陈家又迎来了一件喜事。
    王桂花,有了。
    这年头可没有什么计划生育,也没什么避孕措施,两人婚后这么长时间,有了也合情合理。
    王桂花怀孕之后,家里没什么太大的变化,顶多就是陈金水更忙了一点。
    家里已经有四口人,马上又多了一口。
    不卖力,不行啊。
    王桂花对巧姑和李杰的态度,基本没什么变化,这俩孩子,她都挺喜欢的。
    何况,她能跟陈金水处上,还多亏了这两孩子。
    看到陈金水每天早出晚归,李杰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毕竟,他现在的年纪太小。
    四五岁的孩子能干啥?
    而且,这年头能够合法挣钱的渠道也不多。
    写书?
    四五岁的孩子写书?
    怕不是被当成妖怪转世。
    搞音乐?
    那更不可能。
    所以,只能等一等。
    退一步而言,陈金水也不是那种愣头青,陈家村附近都是穷乡避壤,只要不把鸡毛换糖闹得声势浩大,基本没什么风险。
    如果真有风险,陈家村早就出事了。
    又半年过去。
    又是一个冬天,王桂花产下了一名男婴,看到刚刚降生的儿子,陈金水脸上都堆起了褶子。
    王桂花也是一脸兴奋。
    这年头,农村的生产环境没那么好,都是在家接生。
    虽然生孩子的风险比古代低了不少,但真遇到大出血什么的,还是要人命的。
    好在,一切都平安。
    母子都平安。
    有了孩子之后,陈金水和王桂花也没搞什么区别对待,顶多是对小儿子的宠爱多了一点。
    这很正常。
    幼子,总归更受宠爱。
    对于老爸后妈更喜欢弟弟,巧姑没什么反应。
    在她看来,这是很正常的事。
    村里长大的孩子,没那么敏感。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杰承担起了照顾孩子的‘重任’,陈金水和王桂花都很忙。
    农忙时期,忙着干活。
    农闲,忙着鸡毛换糖。
    一个都不得闲。
    这也是农村生活的常态,从年头忙到年尾,都是为了生计。
    他们也不求大富大贵,填饱肚子最重要。
    不过,填饱肚子,也没有那么容易。
    张口的人太多,地太少。
    鸡毛换糖的业务,又不敢挣太多的钱。
    当然。
    有鸡毛换糖,也不至于饿肚子,只是没法放开膀子吃,每吨吃个半饱,十天半个月能沾点荤腥。
    放眼十里八乡,这样的日子已经不错了。
    不。
    应该说很好了。
    ……
    一转眼。
    除夕到了。
    陈家村家家户户都挂起了新春联,陈金水也从商店买了几挂爆竹。
    过年嘛。
    总要放点爆竹,驱驱晦气,讨个好彩头,尤其是他们这样从事灰色地点的货郎。
    彩头,很重要。
    今年过年,陈金水割了几斤肉,算上从山里抓到的兔子,今年算是一个肥年。
    年夜饭,巧姑吃的满嘴是油,嘎嘎猛,炫了两碗饭。
    晚上睡觉的时候,她的脸上都带着笑。
    是的。
    李杰现在是跟巧姑睡在一个房间,两人睡得是一张床,不过,一个人睡床头,另一个人睡床位。
    陈家倒是还有一家空屋子,但那间屋子是杂物间,而且也没有家具。
    收拾起来,挺麻烦。
    最后。
    两人都是孩子,巧姑六岁多一点,李杰四岁多,没人会去搞什么分房睡。
    就没有那个概念。
    至于陈江海,他是跟父母一块睡。
    陈江海就是老三的名字,陈金水给气的,顺带他也给李杰起了个名字。
    陈江河。(本章完)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