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第919章 古道险阻泥丸

三栖特种兵 最新章节正文 第919章 古道险阻泥丸 http://www.ifzzw.com/3/3824/
  
  
    这队骑兵共有三千人,正是李小龙从嘉定带来的精锐。首发

    这三千人本来是攻打华山的,结果华山被天军智取,活捉了九天真人,又救活了他的关门弟子,他们基本上没有使上劲。

    恰好麦轲知道了赵一敬叛乱后,要从铜关逃跑,进入函谷,就派出他们来追赶逃兵。

    他们虽然从嘉定过来的时候没有骑马,但是原本却是熟练的骑兵,因此,麦轲就为他们调拨了三千匹良种战马。

    这样他们才能以骑兵兵种加入战场,追击敌人。

    李小龙今年刚值十八,恰逢风华正茂,跃马驰骋,英武异常。

    他用的武器也很特殊,左右手各持一根双节棍,左右逢源,可长可短,打起来时而大开大阖,时而小巧机变,别管敌人在远在近,都能被他一一打倒。

    三千骑兵很快就进入了函谷。

    虽然李小龙在东南亚长大,对这里的情况不熟悉,但是,他接受任务的时候,麦轲通过灵犀一动对他一通猛灌,让他对这条兵家必争的险道有了一定认识。

    函谷关是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

    这个函谷关是指东端的关隘,与之相应的西端关隘,就是刚才王少杰占领的铜关。

    铜关和函谷关相距八十公里,整个是一个峡谷,这个峡谷就被称作函谷。

    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素有 “一夫当关,万夫莫克”之称。

    也有诗人称其为“天开函谷壮关中,万古惊尘向北空”,“双峰高耸太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

    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我国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

    始建于春秋战国之中,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素有“天开函谷壮关中,万谷惊尘向北空”、“双峰高耸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之说,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周慎靓王三年,楚怀王举六国之师伐秦,秦依函谷天险,使六国军队“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秦始皇六年,楚、赵、卫等五国军队犯秦。“至函谷,皆败走”。

    秦末楚汉战争中,刘邦曾守关阻挡项羽进攻。

    唐“安史之乱”中,官兵与叛军在关前进行了著名的桃林大战。

    自春秋战国以来的两千多年中,函谷关历经了七雄争霸、楚汉相争,以及数不清的战火。

    函谷关是古代西去长安、东达洛阳的通衢咽喉,中原文化和秦晋文化的交汇地;是千百年烽烟际会、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塞。

    函谷关建于春秋战国之际。

    因在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东自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号称天险。

    函谷关扼守崤函咽喉,西接衡岭,东临绝涧,南依秦岭,北濒黄河,地势险要。道路狭窄,素有“车不方轨,马不并辔”之称。

    函谷关不仅是一处军事重地,而且是古代中原腹地与西北地区文化、经济交流的要点。

    老子著述五千言道德经的时候,也在这个地方

    围绕着这座重关名城流传着“紫气东来”、“老子过关”、“鸡鸣狗盗”、“公孙白马”、“唐玄宗改元”等历史故事和传说。唐太宗、唐玄宗、司马迁、李白、杜甫、白居易、司马光等历史名人志士临关吟诗作赋,有许多名篇流传于世。

    所有这些信息,都在李小龙脑际一闪而过,但是他并没有刻意去留意那些不时出现的古迹遗址,而是谨防逃敌的埋伏。

    从谷口到这里大概有十几里了,依然没有追上敌人,而且也一路顺利,但是现在路途越来越难走了。

    不仅是道路崎岖,道路两旁怪石林立,而且是道路变得非常狭窄,只容一骑通过。

    这样的地方,除非是傻子,否则没有不设伏阻拦追兵的道理。

    这条窄窄的通道,两边几十米的高坡,道路蜿蜒,崎岖狭窄,空谷幽深,关道两侧,绝壁陡起,峰岩林立,地势险恶,地貌森然,果然是人行其间,如入函中。

    看到如此险境,饶是李小龙英雄虎胆,也是头皮发麻

    而且他知道,这是唯一的一条通道,全长竟然有三十里

    只要一进去,基本上就是不胜则死

    冲到中间,即使想回头,都没有可能,在那样狭窄的地方做回头的动作,无异于自寻死路。

    而且中间既然狭窄,也没有可能作大规模的调整部署,也就是说,当先锋的,就是从头到尾,三十里路,全部打头阵

    李小龙立即作了调整,让一个铁甲排打头阵;第二梯队还是一个铁甲排;然后是第三铁甲排。

    这是三千人中仅有的铁甲兵种,全部压上了第一线

    然后,就是李小龙和他的卫队。

    后面就是其余的士兵。

    “进去”

    李小龙下令,然后那些铁甲骑兵就挺枪跃马,进入狭窄的函谷小道。

    李小龙进去的时候,前面的队伍已经渗入一百多米。

    这时候,这听一阵箭弦响动,无数铁箭迎面飞来

    这是追兵和逃兵的第一次接触战

    李小龙这里也有流矢飞来,他挥起手中的双节棍将其磕飞,感觉到力量很大

    李小龙放眼看去,原来前方都堵满了叛军。

    他们有的我倒在地,施放大型弩箭;有的蹲伏在地,手中托着中型弩箭,恣意发射;有的站立,手中使用的是小型弩箭

    李小龙心中恍然,怪不得力量如此之大

    幸亏有铁甲兵在前,否则这一个回合就会死伤惨重

    即使是铁甲兵,也还是造成了伤亡,主要原因是人有铁甲马没有

    幸亏伏兵专心射人,如果先射马的话。损失还会更大

    李小龙大喝一声:“速速前进,不让他们发射第二轮”

    幸亏伏兵用的不是连弩,否则转移目标射马,就会造成更大的杀伤

    前锋骑兵闻听命令,立刻冲锋,两个呼吸间。就冲进了敌人的弓弩手队伍,把那些趴在地上的叛军踩在脚下

    蹲伏和站立的人,更方便行动,他们有的甚至发射出第二只箭

    这些箭都是射马的,造成了十几匹马倒下

    但是剩下的继续冲锋,很快就冲垮了这些弓弩手的队形。

    一旦近身交战,这些弓弩手就只有被虐的份了。

    天军铁骑呼啸而过,只剩下断臂残头。

    看到前面依然有人逃逸,李小龙大喊一声:“全部杀了。一个不留”

    他可不敢让这些人逃脱,否则下面的弓箭手集中射马,估计这些铁甲兵全都失去了作用。

    接下来,追兵又遇到了三处弓弩手的埋伏,他们依样画葫芦,全部冲破,斩光杀净,不留一人

    不过。三个排的铁甲兵,也是剩下不到二十人。其余全部折损

    现在李小龙已经成为第一梯队,他的精锐卫士和剩余的铁甲兵形成一个团队,继续穿凿前进

    刚才这一段路,虽然狭窄,还可容纳两三骑兵并进,死伤的敌兵、己方的死马、伤兵。都必须从道路上清楚,否则都成了阻拦。

    为了保证道路的畅通,李小龙只好组织人手,都是力大无比的士兵,把这些死人死马。扔到函谷两旁陡坡上,大多挂在那里的突出的的岩石上,或者树丛中。

    对己方的伤员,也只能暂时安置在谷旁的斜坡,等到战斗结束以后,再来寻找他们。

    这也没有办法,带着他们走,不但又减少了一份战斗力,而且对他们也是更加危险,况且往来颠簸,还会加重他们的伤势。

    又前行了大约二里多远,只见两旁怪石峭立,更加高耸,中间的路径格外狭窄,仅容一匹马进入

    而且这匹马还不能肥胖壮大;马上的骑士也不能膀大腰圆董卓那样的肯定不行。

    怎么还有如此一段路径

    李小龙疑窦丛生。

    突然,他想到刚才麦轲给他的信息,中间有一段路号称“一泥丸而东封函谷”,想必就是这里了

    她开始的时候,还不懂这是什么意思,现在看到了失地,才知道如此狭窄的通道,果然是稍微大一点的泥球也能封死了这段通道

    就是不知道敌人在这里有什么花样

    不容多想,一名铁甲兵当先冲入

    接着四五名铁甲兵尾随而进。

    突然,前面传来一声惨叫

    那是第一个进去的铁甲兵的声音,李小龙能够辨别,因为他特别抗打,几次危机全部抵抗下来,才坚持到现在。

    接着又是三四声惨叫,显然就是后面跟进去的铁甲兵

    除了人声,还有马嘶,都是临死之前的悲声。

    李小龙激怒交加,一把扽出最后一名进入泥丸地段的士兵,自己跃身而入

    他正好看到最后面的一名士兵被敌人杀死的境况

    原来是狭窄的谷道两旁的峭壁中,有两道寒光突出,一道刺入那个铁甲兵的脖子,当场站斩首

    另一道则斩向战马的脖子,也是一刀断头

    人和马都只是发出一声惨叫,就失去了生命。

    李小龙怒气勃发,飞身向前,双膀叫力,把那已经死去的战马和骑士一起扽了出来,然后举过头顶,掷向后方

    扫清了道路,李小龙一个跨步向前,手中的两根双节棍同时施展了一招双龙入海,向刚才寒光出没之处打去

    .未完待续。。

    ...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人一介的小说三栖特种兵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www.ifuzu.com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三栖特种兵最新章节三栖特种兵全文阅读三栖特种兵5200三栖特种兵无弹窗三栖特种兵吧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人一介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爱腐竹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