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第一卷 言不由衷

四字成语故事 最新章节第一卷 言不由衷 http://www.ifzzw.com/278/278752/
  
  
    【成语】:言不由衷【拼音】:yánbùyóuzhōng【解释】:由:从;衷:内心。

    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成语故事】:公元前806年,周宣王的弟弟姬友被封于郑(今陕西华县东),也就是郑桓公。

    他在郑地很受百姓爱戴。周幽王即位后,任他为司徒。周幽王荒淫残暴,郑桓公预计西周王朝将要垮台,便听了太史伯的话,把部族、财产及其家属等迁移到东貌和郐之间的地带。

    不久,周幽王被申侯联合西部的犬戎族杀死,桓公也在这次动乱中被杀。

    后来,他的儿子郑武公攻灭了东虢和郐,建立了郑国,国都在新郑(今河南省境内)。

    郑国在春秋初年是一个新兴的强国。后来逐渐衰弱,公元前375年被韩国所灭。

    公元前761年,郑武公娶了申侯的女儿为夫人,叫做武姜。生了太子寤生和叔段。

    郑武公死后,寤生继位,他就是郑庄公。郑武公和郑庄公父子俩先后都担任过东周周平王朝廷的卿土,很有权势。

    当郑庄公任卿土的时候,周平王同时又信任另一个贵族虢公,让他分掌一部分权力。

    郑庄公对此十分不满,怨恨周平王。这时周室衰微,郑国又正处于鼎盛时期,周平王不敢得罪郑庄公,便对他说:“没有这回事!”想以此平息郑庄公的怨恨。

    但空口说白话不行,所以周、郑互相交换人质。周平王的儿子狐到郑国当人质;郑庄公的太子忽在周朝作人质。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后,因为太子换父早就死了,所以平王的孙子姬林继位,就是周桓王。

    周桓王准备把大权交给虢公。郑国人一气之下,便肆意挑衅,借故向周人发泄怨恨。

    这年夏天,郑国的祭足(郑国大夫,即祭仲)带兵把周朝京都地区内温地(约在今河南省温县)的麦子抢割一空。

    秋天,郑国人又收割了成周一带的谷子。周朝和郑国从此结下了仇怨。

    《左传·隐公三年》在记载了这件事情以后,评论道:“信不由中,质无益也。阴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维能问之。”这段话的意思是,言语不发自内心,即使互相派了人质也是没有用处的。

    双方如能设身处地、相互谅解,然后做事,又用礼仪来加以约束的话,就是没有人质,又有谁能破坏得了他们之间的关系?

    “信不由中”的

    “信”,这里指人的言语;

    “中”同衷,衷,是

    “内心”的意思。成语

    “言不由衷”就由此而来。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皇甫居士的小说四字成语故事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www.ifuzu.com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四字成语故事最新章节四字成语故事全文阅读四字成语故事5200四字成语故事无弹窗四字成语故事吧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皇甫居士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爱腐竹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