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第156章 棋逢敌手(一)

筝歌(清穿皇太极) 最新章节 第156章 棋逢敌手(一) http://www.ifzzw.com/152/152398/
  
  
    来源满文老档

    从所有的书信来看,袁崇焕根本就没有和皇太极真心议和的诚意,在给皇太极的书信里根本就没有谈过什么实质问题,完全不过是为了拖延时间,皇太极还说抓到一个袁崇焕派到后金的一个间谍招供说袁崇焕议和是假议和,皇太极也多次在书信里指责袁崇焕没有和谈诚意,与宁锦大战之前的议和一样,皇太极也多次提出要明朝给款钱维持和平,但袁崇焕都拒绝了。

    第一次:

    明遣白喇嘛乃官员来吊先汗之丧,并贺新君即位。乃阅其来书,内有吊丧者为谁,议和者为谁等语,是以停止遣使,但令前所获之哨卒殷骑同来人往询,言今欲来行礼,则遣使可也。

    天聪三年正月十三日,遣生员郑信、把总任大良致书,因书中用印驳回。其书内称曰:金国汗致书袁大人。初遣方吉纳往来议和。因我征朝鲜,尔责何故征朝鲜,遂罢议和,乃尔兴兵前来。我闻之,发兵往迎。使臣往来,因此断绝。我曾思尔等乃大国之人,聪明贤慧,通晓古今章典矣。我征朝鲜,与尔何干?非欲夺其地而无端征讨也。朝鲜与我两国本无仇隙。於己亥年,遣兵往收我东属各部,朝鲜无故邀击,一也。己未年,朝鲜出兵,扰害我瓦尔喀什路,二也。其后,屡纳我辽东逃人,三也。朝鲜侵我三次,我仅报一次,何谓不可。我且不言,大人思之亦明矣!今我两国,仍践前盟即誓告天地,和睦相处。凡有毁盟,其毁盟者,而天岂不知耶?自古以来,各国相善则敬之,相恶则报之,此皆自然之理,大人之所知也。我愿罢兵,共享太平,何以朝鲜之故,误我两国修好之事。故於去岁正月,遣殷骑赍书还,竟无报书。今闻大人复来,欲遣人问安,只以

    使臣往来既断,未遣我人往。故遣尔处生员郑信、把总任大良致书,切盼大人复言。

    这一次皇太极主要向袁崇焕解释了为何进攻朝鲜

    不久皇太极还写一封给明朝朝廷的信寻求议和:

    二月二十八日,遣生员郑信、把总任大良致书云:金国汗致书於大明国执政诸大臣。我之兴兵,非藉相好之际,欲夺他人之地也。乃因辽东之臣,偏助叶赫,来侵我等,迫不得已,

    告天征之。若不被迫,我等小国,岂敢征讨大国耶?此皆不言而喻也。天不问国之大但论事之是非,故以辽东、广宁地方畀我。若非天与,辽东广宁诸坚固之城,及数万之兵守之即以我少数之兵士,何能克之?大城既得,然小城寡兵,攻而不克,故我思之,天冀我两国罢兵修好,共享太平,在此时耳!我愿和好,共享太平。是以诚心遣使,如何议和,听尔等之言。

    意思是你要打又打不过我,不如和我和谈。

    崇祯二年四月,袁崇焕回了皇太极的第一封信:

    闰四月初二日,杜明仲同我所遣郑信、任大良赍书至,书曰:奉帝命统辖边兵之兵部尚书袁,敬复於汗陛下:来书所言议和者,盖不忍两家赤子遭罹锋镝也。汗之美意,天地共鉴之。唯议和有议和之道,非一言能定之者也。自我帝嗣位,贤明果断,严於边务,若非十分详实,则不可奏闻。汗诚以怜恤众生而休兵,当思议和之道,则边官有荣,亦不失汗之美意,我将乐意转奏之。边务之事,当由边臣等议,不涉及朝臣。印信者,诚为证据,倘若非赐封者,则不得使用,中国之法例如此,请汗母以为奇。

    意思是皇太极你和谈的诚意我知道了,但是和谈不是一两句说得清的,先从长计议。你想直接和我国皇帝谈,但这些我先不会转奏皇帝,你要拿出详细的方案出来我才会转奏给皇帝。

    崇祯2年4月25日,皇太极又回书一封:

    闰四月二十五日,先是,杜明仲致书来,至是,遣我喇嘛复杜明仲书曰:金国汗致书於大明国袁大人。大人复书言讲和之道,由我思索。我思之,昔和好时,边内竟系汉人,边外境系诸申,虽不杂居,然接壤而居,故越界犯罪,渐有蔓延,致起衅端。我等今若修好,宜令民远离边界。民间父子兄弟,散居各地,仍照前接壤以居,恐奸细逃人盗贼往来,破壤和好之道。若真诚和好,则以大凌河为尔界,三岔河为我界,此两处之间,留为空地,逃人盗贼易察,不致滋生事端,和好之道得以长久,至於印信事,除封谕外,不得监用等语。既如此令尔铸金国汗印与我。至於以修好之礼相馈财帛,尔等计之。勿待我如察哈尔汗,则我不能允。我之所虑者此也。我愿罢兵,共享太平,乃出於至诚。尔等亦直诚言之。我等双方母得头顶皇天而施诡计也。

    皇太极说:你要方案我就提方案,以前因为汉人和女真人有接壤,所以经常产生矛盾,现在和谈后我们规定明朝以大凌河为边界,后金以三岔河为边界,中间留出空地,大家互不接壤,这样就不会有矛盾了。然后明朝刻个汗印给我承认我的地位,以后给多少钱财维持和平你们自己商量。我真心议和你不要骗我。

    崇祯2年6月20日,因为上一次送信的喇叭一直没有回来,于是皇太极又派人送了一封信表示疑惑:

    六月二十日出使喇嘛,久未见还。复遣图鲁什赍书往边界付哨卒转致,书曰:金国汗致书於大明国袁大人。我思之,干戈之兴,亦出於天,然天亦爱抚众生。总之,干戈何美,而太平何恶。欲罢干戈,而享太平,我先两次遣郑信等往。后见大人遣杜明仲复书,我以为尔诚心修好,故遣白喇嘛往。遣时曾与喇嘛云:“尔若议和日久,先遣一人来报信”等语。约期已过,恐听旁人谗言而误之矣。故致此书。若於七月初五日前,不见我方这人来信,谅必被执也。

    意思你是不是不想议和了,所以扣留我的使者?崇祯2年6月27日,皇太极见还没有回信袁崇焕出海未归所以没有回信,按时间算正好是去皮岛杀毛文龙去了,于是又送了一封信去:

    二十七日,遣图鲁什所执明哨卒赵登高赍书往。书曰:金国汗致书於大明国袁大人。因喇嘛迟久未归之故,曾遣人致书一次。据逃人来告,尔之议和是假等语。此系逃人之言。由尔处逃来之人,肯言尔之善乎?由此逃去之人等肯言我之善乎?遂未信之。今获奸细卞子兴,讯问之,亦称和好是假,羁留喇嘛不遣等语。我思之,逃来之人故意诬告之事,岂奸细亦行

    诳诈耶?若信其言,此等小人,和与不和之大事,何得而知?若不信,则至此时,出使之人何无一信来报?恐其事已实,故遣此人持书往之。我本诚心欲和,是以致书往。人或可欺,天

    可欺乎?尔等本无诚意乎?不则听何谗言耶?若不遣还去使,其数人之增减,无碍大局,若失信义,则人将不复信矣!天意亦愿息兵而享太平,去奸伪而行忠信也。倘厌太平而愿兵戈以弃忠信而尚奸伪,则孰是孰非,唯天鉴之。

    意思是有传言说你和我议和都是假的我都没有信袁崇焕的逃犯和间谍招供说和谈是假的,但是我派过去的使者迟迟没有音信,你要是不想和谈抓了我的使者也没用,到时打起来吃亏的还是你。

    崇祯2年7月3日,袁崇焕终于回信了:

    七月初三日,我所遣白喇嘛、郑生员等至其明未遣使来,赍书两封。书曰:奉帝命巡边调兵之兵部尚书袁复书於汗陛下。汗致书遣喇嘛来,以追述前好。再者,书有仰赖皇天,和好相处一语,唯鬼神知之。我国幅员九州,即失一辽东,何足为惜。况其地原非汗所有。辽东人西来,而其填基均在於彼,我强压其思念先骨之情,可乎?亦不合众意。止有受而不可言,故未奏帝知之。至礼遇往来之人,为尔国尊卑之故。我皇上宽宏明智,从不分尊卑。汗若以名誉为念,治理一切事务,以道义为规矩者,则尔自去察哈尔腥臊也。即使中国亦以礼义相待耳!至封印之语,皆非一言可尽者也。

    奉帝命巡边调兵之兵部尚书袁复书於汗陛下。展阅来书,知汗敬天好生之诚心,汗若如此,则求於天可也。唯天道无偏,曲直分明。与其求诸天,莫如先求於心。天道唯移也。使

    臣来时我出海,是以久留,别无他事。

    意思是,你要划定国界,那么我们这边很多人的祖坟都在你们那边这怎么行?这种方案我是不会上报的。你担心受到察哈尔部的待遇,如果你遵守规矩就不会受到这种待遇,至于要刻印的事,一时跟你说不清楚。

    使者来的时候我出海了,所以耽误了,没有其他的事你不要乱猜。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枼青衫的小说筝歌(清穿皇太极)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www.ifuzu.com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筝歌(清穿皇太极)最新章节筝歌(清穿皇太极)全文阅读筝歌(清穿皇太极)5200筝歌(清穿皇太极)无弹窗筝歌(清穿皇太极)吧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枼青衫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爱腐竹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