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进去的五十人有三十一人被送回吕哲得知这一个消息的时候有些哭笑不得,觉得司马欣还不愧是学儒的,身为一军主帅来一个“礼尚往来”真的是有些意气用事。首发
若是换做王氏族人或者是章邯统军,估计是全部杀无赦再派人抛到敌军营内,结果司马欣竟然将人送回了,这不是近一步让敌军更加了解秦军营寨内的布局吗
几个了解吕哲整个部署的人对视之后全部露出稍微轻松点的表情,秦军主帅只是甄别身份而没有关注谁被策反,他们知道战前的第一步布局成功了。
不过,相对于十几万人,不到两百人哪怕是想搞点什么也不容易,只能在特殊的时期才会发挥作用。
一直作旁听角色的张良几日来对吕哲的印象一直在加深,从吕哲只有二十岁的年纪能有现在的成就,张良可算看出来不光是天时地利人和那么简单了,吕哲与之年轻不符合的处事老辣手段也是其有现在成就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张良观察来,吕哲虽说会有一些常人经常会犯的迟疑毛病,但是一旦决定做什么事情总是从全盘大局上来进行部署,可见其人有很强的大局观,只是在一些细节上处理显得有些粗糙。
想要做成大事必须要有足够的大局面,观看和部署全局,哪怕是在过程中会有一些起起落落,但是也不至于会立刻崩溃,所以拥有足够的大局掌控力是成事的前提。
作为一名历代皆是韩国丞相的贵族世家子孙,张良能看出吕哲麾下的集体还没有完全的成型,至少是缺乏几名能够在细节上拾遗补漏的足智多谋之士。他能肯定一件事情,吕哲的大局掌控力能够让这个集体急速的膨胀,或许还会继续强大下去,但是膨胀到一定的程度还没有精于细节的人绝对会遇到瓶颈,若是吕哲没有找到突破瓶颈的方向。这股力量就是走向消弱乃至于灭亡的路途。
简而言之,吕哲麾下确实是缺乏足够的人才,不然也不会面临秦军一旦南下就出现可能全盘崩溃的局面。
当然,张良并不是全面了解吕哲治下的三郡现在所面临局面,他所知道的也就是吕哲稍微的迟疑后率军北上欲与南下的秦军决战,项梁率兵十五万威逼庐江郡,庐江郡的桓楚一旦靠向项梁那么吕哲后部就会出现险情。首发
结合上述两个方面,张良再从吕哲军的军队构造进行自己的推测,看的东西少猜出的却是多。也许,大概真的只有深入一个集体的内部。接触其最高统帅才能更直面的了解实情
等待帐中只剩下张良、萧何、吕哲的时候,张良问出了一个觉得唐突但是很想知道的问题:“吕候,你的志向是什么呢”
萧何立刻就竖起了耳朵,他对这个问题也万分的好奇。
“我收到了桓楚的来信,他告诉我,半个月之后他将司马欣闭营不出的几率高达八成
吃完朝食,吕哲进行了必要的准备,之后派出一万战兵与客军的混合部队上去邀战。
秦军面对一万人的邀战果然没有出营野战的,倒是营寨内的弓弩兵身影和床弩高度戒备,这让尽管有心理准备的吕哲还是失望不已。
“派出部队游走秦军营寨十里之外,定叫他们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这是对付闭营不战的敌军必需的步骤,吕哲可惜的是秦军有一处营寨临河搭建,无法切断秦军的水源,不然用几天的时间倒是能将秦军逼出来。
一天的邀战,两天的邀战,三天
吕哲与桓楚约定的时间越来越近,他与众人商议,觉得再这样下去对己方不利,商讨出的结果是向共尉发出指令,命共尉不再隐藏,而是四处出击造成南郡遍地烽火的局面,以此制造让司马欣陷入后退无路的窘境。
秦军不出,伏兵也就不会有什么意义,从另一方面来说还造成兵力浪费,再则时间对吕哲这一方也不利。要是司马欣知道后路被断还是坚守不住,最迟三天共尉就该率军前来与主力部队会合,然后吕哲只能在与桓楚约定的时间之前自己退兵,留下足够的部队按照之前的计划防御邔县和鄢县的这一道防线,进兵庐江郡好给桓楚撑腰。
再次调整战略,吕哲能做的只是继续等待,司马欣能不能在前有敌军大军后路被断的局面下还沉得住气成了关键。
“张先生,你看哲这样部署如何”
“吕候已经将能做的事情做完,剩下的只能看天意了。”
看天意吗未完待续。。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